商偉
摘 要 作為一個85后的小學語文教師,我深深記得二十年前小學時候的語文課,老師拿著書在臺上口若懸河,一支粉筆不停地在黑板上奮筆疾書,而小小的我們,就豎著腦袋,讓各種知識通過耳朵不停鉆進自己的腦袋。這就是我印象中的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把學生定格在書本里,禁錮在課堂中。隨著時代的進步,如今的語文課堂已經煥然一新,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觀念變了,教學方法變了,學習方式變了?,F(xiàn)在科學技術發(fā)展快速,人類社會已進入了信息時代。多媒體設備在教學中的應用,讓今天的語文多姿多彩,一時間,語文課堂已經百花爭艷,不再單調乏味。作為一名當代小學語文教師,掌握并應用好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一門必修的功課,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經驗,說說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我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吧。
關鍵詞 多媒體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1運用多媒體電化教學的繪聲繪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早就有專家指出了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利用電化教學的趣味性、藝術性等特點,以及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了鮮明、生動、清晰的視覺形象,使學生感興趣、產生愛學、樂學的情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師生之間的共鳴,以達到預期的教學和學習效果。我在教學公開課《風》時,由于學生是二年級,年齡偏小,而風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這么一個事物。怎樣才能讓學生直觀地看見生活中的風?我在網(wǎng)上尋找了很多事物隨風飄動的圖片做課件,然后再下載了mp3格式的風聲。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但是.......”,我出示了圖片,讓學生去說看到什么的時候就知道風來了,然后播放風聲,讓學生知道風來了。通過畫面和聲音,學生在這堂課上氣氛活躍,通過充分討論,然后興致勃勃地開始仿寫課文。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讓這堂原本枯燥乏味的課,變得如此豐富多彩。風,這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卻又來無影去無蹤的事物,通過多媒體教學儀器,讓學生形象地感受到了風的存在,不得不說學生在這種情境中更好地理解了課文內容,最后的仿寫效果也頗好。
2運用多媒體教學直觀呈現(xiàn),讓學生更好理解課文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只是一個老師、一本語文教材、一支粉筆,然后滿堂的學生聽老師講,相當被動,不能積極主動地將身心參與到學習中。現(xiàn)在電教媒體具有化抽象為具體、生動、形象、直觀的優(yōu)越性。它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們所使用的課件一般都是圖文并茂,有利于理解課文。例如:我在教學《和時間賽跑》一課時,由于學生沒有接觸過臺灣作家林清玄,所以對其完全沒有印象。所以我在事先就在網(wǎng)上查找了很多關于林清玄的視頻資料,終于看到中央電視臺錄制的一段《開講啦》,有林清玄完整的演講,講述了他小時候的故事。我將視頻截剪一段,然后運用在課堂最后的拓展部分,學生觀看地興致勃勃,對林清玄有了更好的認識。很多學生原本以為,能寫出如此優(yōu)美文字的,應該是個面目清秀的美女作家,看了視頻學生才知道,原來文章中充滿著智慧與能量的作家,竟是一個詼諧幽默并且長得像火云邪神一樣的慈祥老人。這樣一來,學生對課文本身和對作者都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感悟。如果不利用多媒體,我想,此堂課應該不會如此精彩。
3用好多媒體課件,輕松地突破重難點
語言文字,是較為抽象的一種存在,當我們閱讀時,這些語言文字會通過我們的思維轉化成各種形象。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形象思維還未完全發(fā)展,因此,學習課文時對很多學生還是有困難的。尤其是學習一些科普方面的說明文,對學生來說及遙遠又陌生,所以多媒體教學設備在教學中的應用就顯得更為重要。例如,《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說明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文中提到的“地球又是一個半徑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及人類給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嚴重破壞的行為在理解上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光靠課文文字的描述和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課上自然提不起興趣。這時教師可在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地球在宇宙中的運行情況、地球表面分布情況,以及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情況等通過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同時配上教師自我設計的解說。此時學生進入學習情境,經過自己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不僅弄懂了難理解的句子,還深刻了解到地球為人類所提供的活動范圍是很小的,地球上的資源是極其有限的這一事實,從而明白人類只有好好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有計劃地開采、使用資源,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的道理。
4運用多媒體,提升學生傾聽和朗誦能力
朗讀,是學生提高語感最好的方式。記得從我上小學,一直到現(xiàn)在教小學,早讀課上郎朗讀書聲永恒地存在著。讓學生讀出聲音,提高學生語感,是語文課堂亙古不變的追求。提高學生語感,就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語文課堂上,同學們面對的是一本枯燥的語文課本,內容的抽象讓學生學起來興趣不高,甚至厭倦。如何讓語文課生動起來,是語文教師時常思索的問題,而多媒體教學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要提高學生朗讀能力,良好的朗讀示范和學生精心地傾聽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在執(zhí)教主題為《感悟親情》的群文閱讀公開課時,我選取了解放軍報編輯劉聲東的一首祭奠母親的詩《媽媽》作為結尾拓展,讓學生感悟親情的可貴。全詩較長,而且字字充滿著對母親逝去的悲傷與未珍惜母愛的懊悔,配上背景音樂讀完整詩,我竟控制不住眼里的淚水在打轉。朗誦一篇如此感人肺腑的詩,需要渾厚的嗓音方能凸顯效果。我曾設想自己范讀,加深學生對親情的感悟,但是試過幾次之后,發(fā)現(xiàn)以我的音色讀不出想要的那種味兒。于是,我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找了一段全詩的音頻朗誦文件,聽過的人無不為之動容,正合我意。在公開課上,朗誦的錄音加上動人的文字,在場的老師和學生都潸然淚下。公開課取得巨大成功,學生的理解感悟層次更進一層,多媒體的恰當應用功不可沒。
5運用多媒體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能力
約翰·梅斯菲曾說:“人類的肉體是不完全的東西,人類的心也不值得信賴,然而,人類的想象力卻是使人類卓越的動力?!?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想象力是創(chuàng)新的潛力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是創(chuàng)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種方法。語文教材所涉及的地理位置較廣,而小學生在地理知識方面認識較少,知識面窄、不易理解。電教媒體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小學生難以感知的事物和現(xiàn)象,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具體、形象地顯現(xiàn)出來。因此,在介紹地理位置時,運用電教多媒體,適時投影,可使學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在教學北師大版語文教材《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時,文中介紹徐霞客一生足跡橫跨大半個中國,由于學生的學習還未涉及地理知識,對徐霞客所走過的地方意識相當模糊。我想,要突破這堂課的難點,必須要尋找一張明朝的地圖,讓學生對徐霞客足跡所至的地方有更好的掌握。于是,在網(wǎng)上踏破鐵鞋找到一張地圖,我如獲至寶。在課堂上,將明朝地圖展放于大屏幕上,然后利用電子筆,將徐霞客的足跡一一用紅筆勾勒。學生直觀的了解到了徐霞客那個年代,沒有飛機、汽車和火車,要跋山涉水那么遠的距離考察,難度是多么地大,他們更深刻地意識到徐霞客為何至今仍被稱為“奇人”。
語文課堂,是我們的母語課堂,學好語文課,將為孩子們的人生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新時代語文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我們必須有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時代不斷在變革,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不能再是一只粉筆、一本教材就能教書的教師。隨著現(xiàn)代網(wǎng)絡的發(fā)展,很多學生的知識面甚至超過教師本身。想要自己的教學在時代的博弈中不至于落后,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接收新的教學理念,不斷跟上時代的步伐。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恰當?shù)厥褂枚嗝襟w教學,把枯燥變?yōu)榕d趣,把抽象變?yōu)橹庇^,它使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促進了語文課堂的拓展與革新,語文課本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語文課堂真正地靈動起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語文教學研討之路漫長無止境,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多媒體儀器在語文教學的應用中作用越發(fā)突出,相信用好多媒體教學設備,我們的語文課堂必將更加生動形象而富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