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林
摘 要 寫文章是需要表現(xiàn)技巧的。恰當?shù)谋憩F(xiàn)技巧能提高文章的表現(xiàn)力,從而增強對讀收的感染力,巧合與誤會法就是技巧的一部分。
關鍵詞 作文 技法 巧合與誤會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誤會法常借用巧合法來實現(xiàn),俗話說“無巧不成書”。寫作源于生活,寫作技法也源于生活。生活中本身就存在著巧合與誤會的現(xiàn)象,將它們提煉成一種表現(xiàn)技法模式。在進行寫作創(chuàng)作時,又將這些技法運用于文章之中。巧合與誤會怎樣運用,有何作用,還是先看下面的文章吧。
例文一,《原來如此》小兵與張明是在兩所學校學生代表聯(lián)誼會上結識的。他們性格相投,一見如故,成了好朋友,暑假里,他們在手機里約定,明天一起去城里玩一天。約見地點定在離縣城20里的友誼橋。這里是城市公共汽車的終點站。各自步行三里路到達這里,就能一起乘公交車去城里了。約見時間定在上午八點半。張明先到10分鐘,見小兵還沒來,等他吧,約見時間還有10分鐘。可晚八點半到了,不見小兵到來。又過了5分鐘,還不見張兵到來。張明于是撥通小兵的手機,得到的是“此電話無人接聽,請稍后再撥”。一連打了幾個電話,都是如此。張明不耐煩了,想這小兵怎么不守信用,連手機也不接,把朋友的約定當兒戲。算我看錯人了。真不該結識這個朋友,于是他高興而來,掃興而去。他剛回到家,小兵的電話就來了。但張明的氣還沒消,也不接小兵的電話。小兵也一連打了幾個電話,張明仍是不接。就這樣,他們中斷了聯(lián)系,再單說張明吧,爸爸在外打工,媽媽和他在家。他外出時,媽媽也告訴他要去趕本鎮(zhèn)集市。但這時已經(jīng)午后一點過了,還不見回來,媽媽又沒手機,不知媽媽發(fā)生了什么,她趕場從來沒有這么遲還沒回家的,都是十二點以前就回家了。他正著急時,媽媽回家了,頭上包了塊白絲紗布。張明忙問是怎么回來,媽媽講起了事情的經(jīng)過。她早晨上街走到三里路時,迎面沖過了一只大黃狗,她一避讓就摔在了路邊無水的溝渠里,頭撞傷了,頭暈得不辨東西南北。就在這時,一位中學生模樣的青年把她扶起來坐在溝岸邊,急忙掏出手機給出租車打電話,很快出租車來了,那青年把她扶進出租車,一起坐碰上車叫車主開到鄉(xiāng)醫(yī)院。經(jīng)檢查,雖無大礙,但需要輸液和休息。我在醫(yī)院輸了三個鐘頭的液,那青年就在床前守了我三個鐘頭。他看見瓶中的液沒了,就叫護士來換藥。過半點鐘又問我一次好點了沒?頭還沒暈不?就這樣,直到我輸完了液,頭也不暈了,能自個兒走路回家了。這位青年才告別我回家去,他臨走時,我問他叫什么名字,他始終不肯說。但我知道他的家就在我出事不遠的路旁。因為我出事前見他從那個屋子里出來的。張明這才知道媽媽今天遲回家的原因和事情的經(jīng)過。媽媽對張明說:“孩子,那位青年可是媽媽的救命恩人??!要不是他來得及時,我也許會暈在溝渠無人看見呢,是死是活還不知道呢?我們應該登門感謝他才是。張明贊成媽媽的打算。第二天,他和媽媽一起上路了,去感謝那位不愿留名的好青年。他們到了那家門前,出來開門的人令張明頓驚呆了。這不正是他的朋友小兵嗎?頓時心中五味雜存,昨天的一幕幕又出現(xiàn)在腦海里。小兵也大吃一驚,原來他救助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朋友張明的母親。他們暫時對昨日的事什么也沒說,先擺起了家常。然后小兵才向張明解釋明天沒接電話的原因。那時他正忙著扶她的母親,忙著叫出租車,顧不得其它的電話。等忙完了,給張明打電話解釋今日不能去城里時,張明卻不接電話。原來如此,張明感到十分內(nèi)疚。小兵沒想到張明的母親知道自己的家。對他們的到來也十分高興,說用不著感謝我,任何人遇見這種事都會幫的。這對新結識的朋友,他們的誤會,完完的巧合?誤會解除了,他們之間的情誼反而更深了。
評析:這篇作文就是成功地運用了巧合與誤會的技法。作者有意義從誤會中進一步了解人。但怎樣才能行成誤會,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巧合來達到目的。在這篇文章中,巧合與誤會使情節(jié)自然天成,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使人不信卻又不得不信,因為生活中就有過這么巧的事。文學創(chuàng)作本來就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例文二,《外祖母的心》。在一所學校里有一位初中二年級的女生,家境并不富裕,但她總愛與班上那些富有的同學攀比吃穿。家里滿足不了,她就以上上學來威脅父母。父母只好省吃儉用地滿足她。就連父親病人,都舍不得去醫(yī)院就診,只去鄉(xiāng)村醫(yī)生拿點藥治一下。而她穿得時髦衣服,常常與那些家庭富裕的同學吃高級餐館。假期里也加入高級旅游團體長途旅游。外祖母知道了,告訴她自己得了養(yǎng)生病,每月的養(yǎng)老不夠花了。要孫女每月省些錢給她300元。因為這個孫女在上小學以前都是外祖母一手帶著的。這位學生不好推辭,只好節(jié)省一點,每月給外祖母300元錢寄去。她知道家中也沒有更多的錢了,也不好告訴父母說外祖國要錢的事,就逼迫自己這么節(jié)省著用。原來那些經(jīng)常與她進高級餐館的同學約她,她拒絕了。穿的呢,她也象一般學同學看齊了,不再追求高檔穿著了。假期里的旅游項目也取消了。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學習上,她的種種改變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她這才發(fā)現(xiàn),一個人要因家庭狀況消費。
評析:這是用誤會法寫成的一篇作文,只是沒用巧合,她直接讓孫女 兒誤認為外祖母真的是得了差生病,養(yǎng)老金不夠了,在關鍵時候,外祖母及時出現(xiàn),目的是給孫女兒一個教育。如果一開始就讓孫女兒知道外祖國是為她存錢,就不會收到改變孫女壞風氣的目的。這樣外祖國的高大形象便突郵來了。
以上就是寫作技法突出中心,增強感染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