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亮
摘 要 高中生為了應對高考會面臨繁重的學習任務,通過高中音樂教學的開展,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在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同時,還能進行德育教育,通過音樂賞析可以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本文對當前高中音樂教學的現狀進行概述,并對如何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進行簡要分析,希望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凈化學生的心靈。
關鍵詞 高中音樂教學 滲透德育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高中音樂課程的開展可以讓在學習之余得到片刻的放松,其中教材中很多優(yōu)美的旋律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高中音樂教師要化身為育人的使者,在進行教學時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學因素,向學生傳遞德育思想,讓學生樹立民族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
1當前高中音樂教學的德育狀況
對于大多數高中來說,音樂教學只發(fā)揮出了讓學生身心放松的作用,很多學生也沒有意識到音樂作品暗藏的文化精髓,此外,很多音樂教學為了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也沒有向學生灌輸德育思想,導致高中音樂教學失去了實質作用。縱觀當前的文娛市場,很多學生開始接觸到多元素的音樂,這其中既有積極向上、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的音樂作品,也有充滿了色情和暴力的色彩的糟粕文化。而高中音樂教學比較缺乏德育思想的灌輸,使得這些文化糟粕可以趁機而入,侵蝕高中生的思想,學生在這類音樂的影響下,會逐漸變得墮落。因此,高中音樂教師要重視音樂教學的指導性作用,把德育教學和音樂教學結合起來,并且貫穿于整個音樂教學體系中,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接受藝術的熏陶。
2融德育于音樂作品的鑒賞之中
當前的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通常對作品的內涵和作者生平進行概述,然后通過示范演唱和樂器演奏讓學生賞析音樂作品,最后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動態(tài)畫面。這樣教學模式是以欣賞為主要方法,幫助學生賞析音樂,并樹立審美觀念。音樂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征,不同于文學作品可以通過文字刻畫豐富情節(jié)和人物內心活動。學生欣賞音樂是聆聽作者情感的表達,并通過思想的碰撞產生情感的共鳴。比如欣賞《祖國頌》時,教師可以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分析,并帶領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誦,然后利用多媒體把旋律引入課堂,讓學生結合優(yōu)美的文字感受祖國的秀麗山川和人們建設祖國的喜悅的心情,通過對《祖國頌》的賞析,學生就會感受到字里行間展示出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八周年時,人們展現出奮發(fā)圖強的精神面貌,描繪出了祖國大地一派豐收的景象,是寫給祖國工農業(yè)生產蒸蒸日上的贊歌。鑒賞環(huán)節(jié)結束后,教師要讓學生結合當前時代的發(fā)展,聯想我國的發(fā)展成就和國際地位的提升,繼續(xù)帶領學生歌唱,學生就會迸發(fā)出強烈的情感,在歌聲中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再如賞析《黃河大合唱》時,學生就會感受到強烈的民族精神,雖然時代發(fā)生了改變,但是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依然需要青年不斷傳承和發(fā)揚民族精神,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民族信仰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深度挖掘作品背后的民族精神,進而強化學生的愛國思想。
3音樂知識和技能運用中滲透德育
高中的音樂教學不僅僅是帶領學生進行音樂欣賞,還需要教會學生一些音樂知識,在學生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滲入德育教學思想。例如在進行合唱訓練時,有的學生認為聲部的發(fā)聲聯系較難,自己不能達到教師的期望,因此產生為難的情緒。當學生學習信心不足時,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發(fā)聲練習,并鼓勵學生勇于挑戰(zhàn)自己,克服心理障礙。具體說來,在合唱練習時可以按照以下原則:(1)先慢后快;(2)先分后合;(3)先易后難。學生通過對方法的掌握,就會逐漸展示出自信的一面,然后教師再著重訓練學生合唱的統一度,讓學生在自己聲部的演唱時,要摒棄單以聲音宏亮為美的唱歌意識,要體現出多層次的聲音,并兼顧其它聲部,這樣通過配合才能為大家呈現出質量更高的演唱作品,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同時更加有利于樹立愛國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4推陳出新,教學手段中滲透德育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善于引導學生發(fā)現音樂的魅力,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種音樂風格的賞析,學生會逐漸上升到感性認識,讓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實現向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具體說來,有以下幾種方法:
4.1結合教材講音樂故事
在音樂教材中有很多音樂作品都充滿了文學色彩,在具體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名人與音樂,以及趣聞軼事,創(chuàng)作中遇到的苦難分享給學生,讓學生感受音樂創(chuàng)作的艱辛。例如,教師帶領學生欣賞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時,要介紹盲人阿炳的一生,讓學生感受時代的差別對對藝術的影響;欣賞嗩吶獨奏代表《百鳥朝鳳》等作品時,要懂得嗩吶作為我國的民族樂器,由于后繼無人,可能會導致很多音樂作品的失傳。
4.2進行創(chuàng)編競賽
為了提升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作靈感,教師可以根據帶領學生開展節(jié)奏創(chuàng)編和歌詞創(chuàng)編大賽,讓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實現學生思維的碰撞,比如當學生欣賞多彩的民歌之后,是否可以結合旋律融入新時代的音樂風格;欣賞《秦王破陣月》、《廣陵散》之后,是否可以根據震撼(下轉第134頁)(上接第127頁)的旋律編寫出文字,這樣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創(chuàng)編競賽還可以讓學生形成你追我趕的局面,最終制作出讓教師賞心悅目的作品。再如教師可以擬定合唱比賽的主題,讓學生分成兩組進行合唱比賽的比拼,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演唱水平也會不斷得到鍛煉,從而讓自己在演唱是信心更足,逐漸形成穩(wěn)健的臺風。
4.3在器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高中的音樂教學中,如果教師只帶領學生進行演唱以及合唱,學生也會感到稍顯枯燥,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利用樂器進行表演,以此形成強大的感染力。比如帶領學生學生二胡獨奏曲《光明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劉天華在演奏會上精彩表演,并受到外國友人的稱贊,學生就會更加珍視民族文化引,并下定決心把民族文化發(fā)揚光大。在分析樂譜時,教師要啟發(fā)學生從動感的旋律中想象人們熱情奔放和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面貌,感受人們對光明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學生在欣賞歡快的樂曲中也會增進對民族音樂的喜愛。
4.4在民歌的學習中進行德育教育
在高中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會帶領學生欣賞不同風格的民族音樂,更要教會學生哼唱其中的旋律,甚至進行演唱,這樣才真正做到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在字詞間傳達著對民族的熱愛,感悟文化歷史的發(fā)展。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按照不同的省市搜集教學內容,比如福建民歌《采茶歌》、東北民歌《看秧歌》等,這些民歌的內容中都包含著濃濃的地域風情,且形式多樣,教師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為學生講解各地的風土人情,學生學習民歌的興趣就會得到極大的提升,進而更加熱愛民族文化。
4.5開展音樂課堂的多媒體教學
隨著教學環(huán)境的不斷改善,高中音樂教學開始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活動,以此,高中音樂教師也要利用多媒體教學帶來的便利,豐富自身音樂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音樂的學習中,除了可以得到聽覺的享受,也可以更加直觀的觀賞到作品,這樣教學課堂就會充滿時代氣息,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得到提升。比如在講到《京劇藝術》時,教師可以選取京劇藝術表演家梅蘭芳先生的《貴妃醉酒》、《天女散花》等作品讓先生欣賞,通過畫面的播放,從中感受梅蘭芳先生獨特的唱腔,以及國粹的散發(fā)出的魅力。
5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音樂教學可以啟迪學生的思想,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在高中音樂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可以實現一舉多得,不但滿足了學生對音樂的欣賞需求,還能讓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不斷的積累。因此,在高中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揚音樂中蘊藏的文化,發(fā)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實現音樂元素的融合,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讓音樂散發(fā)出更大的魅力,把音樂教學的魅力發(fā)揮到極致。
參考文獻
[1] 安少華.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德育滲透的策略[J].儷人:教師,2016(05):90-90.
[2] 覃麗麗.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基本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02).
[3] 蔣麗娜.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基本策略[J].儷人:教師,2016(02):86-86.
[4] 江萬坤.談高中音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