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平
摘 要 看圖寫話是小常用的一種形式,它的功用是培養(yǎng)想象力,促進深入觀察生活的作用。
關鍵詞 看圖寫畫 想象力 生活觀察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的看圖寫畫,高年級也叫看圖作文。由一幅圖或多幅畫組成題的內(nèi)容。單一的一幅畫一般不只一個對象,比如 一個人,一件事,都有情節(jié)體現(xiàn)。因為小學生的思維較單一,聯(lián)想想象能力差,不能要求太高,只要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把這些畫間的連結(jié)部分寫出來,也就寫成了。而那些需補寫的部分就是想象部分,這就培養(yǎng)了聯(lián)想與想象能力。
例一,由一幅圖的寫話(圖略)。圖中有一個小學生,在破舊的屋檐下伏案看書,后面也有一個小女生手里拿著一個作業(yè)本,上面寫著“暑假作業(yè)”。這小女生用一片雞毛拂張兵頸子,他無不知。墻上有一幅大型的畫,畫面上由幾幅宣傳畫構(gòu)成,有手拿設計圖的工程師,有用顯微鏡觀察蔬菜的農(nóng)藝師,有駕銀燕藍天翱翔的飛行員。圖后提示:請根據(jù)畫面內(nèi)容,寫一篇作文,要把圖中各種人事的關系交待清楚,要充分發(fā)揮想象能力(小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與想象都歸于想象)。例文:暑假的一天,本村的同班女同學小英,吃過早飯就打算去張兵家做作業(yè),他背上書包,翻過一座小山,越過一座小河,沒有騎車,是步行去的,也許這些路崎嶇又不寬吧,他到了張兵的家,遠遠的便看見他在破舊的屋檐下,順著墻壁看書。小英心生一計不要驚動他,捉弄他。他拿出暑假作業(yè)本,從中翻出一片雞毛,那是做書簽用的。他悄悄地走到張兵身后用雞毛在他的頸上掃來掃去,小兵用手一拍,心里想,這該死的蚊蟲。不到一分鐘,小英又重復著這一動作,張兵又啪了一下,到第三次時,張兵才覺得奇怪,轉(zhuǎn)身一看,原來是小英在捉弄自己。兩人都會心地笑了起來。小英問,看的什么書,張兵說你猜,小英一時猜不到,但他忽然看見墻上的宣傳畫,也就猜著了幾分。宣傳畫里有工程師,有農(nóng)藝師,有飛行員。她根據(jù)他平時上體育課愛好打秋千,還說過想當空軍。想必他在看飛行知識吧。于是說是看飛行知識吧。哈猜得真準,我就是在看飛行知識,醫(yī)生和體育老師都說我長大可以考飛行員。我想即使當不了飛行員,也要加入飛行俱樂部,駕滑翔機翱翔藍天,由于這種夢想的激勵,張兵學習努力,搞好學習之余,學習航空知識,他的藍天一定會實現(xiàn)。小英呢?他要到張兵家做作業(yè),說明他們的同學關系很好,也許在學校就是同桌,或者學習協(xié)作伙伴。她對張兵的捉弄就說明了這一點。這些都體現(xiàn)了新時代的小學生,他們心懷夢想,腳踏實地為實現(xiàn)夢想而努力學習。
評析:這篇看圖作文,充分體現(xiàn)了畫面的意義的小英的暑假作業(yè)告訴了時間是在暑假。墻上的宣傳畫表明了張兵有夢想。張兵學習的專注說明他在為夢想而學習。他倆的關系,又說明了在學習上的協(xié)作精神,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例二,由四幅畫組成的看圖作文。第一幅畫上一個小學生背著書包上學去。第二幅畫上他看見路旁一家人家失火了,濃煙滾滾。第三幅畫上他參加滅火。第四幅畫他在站在教室的外進不了教室。這幾幅畫是一個有連續(xù)情節(jié)的故事。需要補充情節(jié)來完善。
例文:今天,吃過早飯,李明背著書包上學去。他看看手表,還好,還有半點鐘才上課,不會遲到,但不敢逗留,稍微慢一點就會遲到。上學期他從未遲到一次,這學期他也要保證不遲到。這是遵守紀律的美德。忽然不遠處傳來噼噼啪啪的聲音。他循聲望去,呀路旁一座房屋失火了,燒沖天,濃煙滾滾。怎么辦,是救火還是趕快去學校。一定要救火,遲到了,少聽了課可以補救,而老百姓的房屋燒了,坐哪里損失無可挽回。老師教導我們要助人為樂,這不正是行動的好時機嗎?他于是毅然跑向失火的地方,幫助提水滅火,十分鐘后火抓滅了,他才又上學去了。到了學校,一看時間,呀,足足遲到了十五分鐘,按規(guī)定遲到十分鐘就站在門外罰站。他自覺地站在門外,任憑老師發(fā)落。老師見他的衣服濕潤潤的,“天又不下雨,怎么會事?”老師問道。他說沒什么?他是不愿表路上救火的功。罰站給同學們作個反面榜樣吧,讓大家不要遲到。
評析:這篇看圖作文,也是吃透了圖意的。那些補充的情節(jié),體現(xiàn)了小作者平時的生活經(jīng)驗。里面思想活動也符合當時情景。這篇作文歌頌了當代小學生做好不留名,不聲張的謙虛美德,對幾幅畫中的邏輯推理也極為準確。比如最后一幅畫里,李明站在教室門外進不去,就推測有遲到十分鐘就不了教室的規(guī)定,這也是小作者的經(jīng)驗。由此推斷,他在路上時,看時間,只夠不遲到,要去打火就要冒遲到的風險,但他寧肯受罰也要救火。這是兩者之間取其大的負責精神。由此說明要寫好連續(xù)情節(jié)的看圖作文,要統(tǒng)覽全畫,才能把情節(jié)分析準確。
例三,由一幅圖景構(gòu)成的。畫中,雪花紛飛,冰凌從巖下垂吊著,巖石下,一枝梅花迎寒獨放。這是贊梅的畫,適于小學高年級學生寫,梅蘭竹菊的精神,世人皆知,不難理解,關鍵是寫的水平了。例文《梅花贊》冬天到了,漫天飛雪,天空一片迷茫,地上百花早已雕零。落落樹木落光了葉子,光禿的枝叉露在曠野里,沒有一點兒生機。一道道冰凌垂吊下來,真是天寒地凍。人們在路上吃著都打著傘,抱著手,低著頭慢慢前行。但在這塊巨石下面,一枝紅梅斜伸出去,盛開的花象一簇簇火焰在漫天風雪中燃燒。這是頑強生命力的象征。我要高聲贊美梅花精神。
評析:這篇作文以天寒地凍的惡劣環(huán)境很好地襯托了梅花傲寒開放的頑強精神。含蓄地表達了要有梅花精神,在艱苦條件下努力學習。為實現(xiàn)夢想而奮斗。
參考文獻
[1] 任順元.素質(zhì)教育論[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