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勇
摘要:寒地水稻秧田管理的重點是旱育稀檀,通過調(diào)溫控水達到培育壯苗促進插后早生快發(fā)。本文通過實驗對比,來說明卷簾器在實現(xiàn)秧棚調(diào)溫控水上應用的可行性,解決秧棚標準化管理的難題。
關鍵詞:卷簾器:水稻秧田;調(diào)溫控水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卷簾器通風介紹。卷簾器為上裝到左右棚肩上的可自行組裝的鋼管,長度可隨棚長而定,用塑料卡子將其固定在棚膜上,可實現(xiàn)自由卷起。上裝卷簾器,需要在棚架側肩上上裝兩道燕尾槽,一般兩道燕尾槽之間的距離為70厘米左右,就是通過這70厘米的窗口來實現(xiàn)調(diào)溫,所以一棟60米長的標準育秧大棚可實現(xiàn)的通風面積為48平方米,通風幅度大小可根據(jù)外界氣溫、光度及秧田管理的需要實現(xiàn)自由調(diào)控,操作方面。一棟60米長的標準大棚成本在500元左右,可用多年,耐磨損。
1.2 試驗設計。選取兩棟60米長標準的育秧棚,編號為1-1、1-2。其中1-1采用卷簾器進行調(diào)溫控水.1-2采用傳統(tǒng)的通過掀開棚頭、棚尾及側膜的方式來進行通風。兩棟秧棚均在4月11日播種,播種品種相同,均選用毯式秧盤育苗,做床、擺盤、澆床前期準備作業(yè)標準相同,育秧棚外圍棚膜質量相同,獲光效果相同。每天在上午8:30、10:30及下午1:30進行床面溫度對比記錄,同時查看秧苗生育進程及壯弱度,查看邊苗的生長情況。
2 試驗過程及結果分析
2.1 寒地水稻秧田溫度、水分管理標準。寒地水稻秧田管理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種子根發(fā)育期、第一完全葉伸長期、離乳期、移栽前準備期。其中種子根發(fā)育期經(jīng)歷時間為7—9天,原則上不澆水:第一完全葉伸長期5—7天,少澆水或者不澆水,過濕處散墑、落干處補水、頂蓋處敲落、露籽處補土。離乳期12—16天,講究“三看”澆水。這幾個時期秧苗需要的最低溫度均在lO℃以上,在苗床水分管理上,在保持秧苗正常生理需水的基礎上寧少勿多,增加土壤透氣度,保證旱育壯根。
2.2 秧田管理中后期虎林地區(qū)氣溫記錄。從4月25日到5月10日的15天中,日白天平均最高溫度在12.6℃,夜晚平均最低溫度在5.5℃,日平均溫差7.1℃。4月25日到4月30日期間日白天最高平均溫度在10.3℃,夜晚最低平均溫度在3.5℃:從5月1日到5月5日,日白天最高平均溫度在15.2℃,夜晚最低平均溫度在6.8℃:從5月5日到5月10日,白天最高平均氣溫下降到12.8℃,夜晚最低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6.8℃,
2.3 卷簾器調(diào)溫控水效果分析。1-1、1-2兩棟秧棚均在4月11日播種,在4月l8日基本達到苗齊,轉入第一完全葉伸長期,但邊苗發(fā)育進程稍慢,照正常晚4天秧齡,甚至有的還沒有拱土露尖。I-l號棚從4月21日開始酌情通過卷簾器進行通風,到4月25日,苗齡基本在1.4葉左右,一葉距地面高度2.6厘米左右,邊苗在1.1葉齡左右,最高溫度控制在25℃,達秧苗控理想溫度。由于通風較早,床內(nèi)水分蒸發(fā)快,在4月24日進行第一次澆水。從表中可以看到,卷簾器比傳統(tǒng)通風方式平均降低6℃。1-2棚,為了照顧邊苗,從4月25日開始通風,只打開了棚頭、棚尾,通風幅度小,造成棚內(nèi)最高溫度達31℃。由于通風較晚,棚內(nèi)高溫,超過秧苗第一完全葉伸長期及二葉伸展期最高溫度28℃、25℃的控制界限,棚內(nèi)溫度集中位置秧苗出現(xiàn)徒長,大苗達1.9葉齡,二葉基本展開,大苗一葉距地面高度4厘米,不符合壯苗標準。
從4月25日到4月30日之間,白天平均最高溫度生至10.3℃,秧棚通風力度要加大。在中午,1-1棚卷簾器打到底,通風窗口面積達48平方米,床內(nèi)最高溫度沒有超過26℃,90%苗達2.2葉齡,處于3葉展開期。由于通過卷簾器棚肩通風,邊苗處溫度較好,邊苗長至1.9葉齡,縮小了與大苗的進程差距,在5月1日結合苗期滅草進行澆透水一次。1-2棚通過掀開棚頭、棚尾、側棚肩膜打開落地的通風方式,但由于操作不便通風范圍較小,床面溫度高至32℃,致使大苗苗高7厘米,但只有2.3葉齡,由于側棚間棚膜打開落地,出現(xiàn)邊苗處通風較大,邊苗位置溫度低至接近外界氣溫,生長緩慢,且易出現(xiàn)落干,在4月27日進行第一次澆透水,床面干濕度不均勻,澆水效果差。在這里通過卷簾器通風的秧棚床面溫度比傳統(tǒng)方式通風秧棚低6.6℃。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1-1比1-2棚在三個時點上平均低5.7℃。通過卷簾器控溫的秧棚白天最高溫度不超過25℃,符合離乳期苗床控制溫度的要求.90%秧苗達3.O葉齡,邊苗2.7葉齡,秧苗符合壯苗標準。但1-2號棚,邊苗和大苗相差1.2葉齡,邊苗偏小,1-2棚大苗較1-1高2厘米左右,一葉距地面高度較1-1棚大苗高1.8厘米,不符合壯苗標準。1-1棚在5月5日進行第三次澆水,1-2棚在5月3日進行第二次澆水,但邊苗處要經(jīng)常補水防干。
3 結論
通過卷簾通風,加大通風幅度,促進床面水分蒸發(fā),吸收床面熱溫,減少床面水分,比傳統(tǒng)通風方式苗期多進行澆水1次,有效促進水分及氣體交換,保證了旱育稀植壯根。壯苗移栽后環(huán)境適應能力強,早生快發(fā),比傳統(tǒng)通風方式培育的苗早緩苗返青3天左右,有效的爭取了積溫,提高在本田抗逆促早熟能力,增產(chǎn)效果在每畝地30千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