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瑛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的主體部分是閱讀教學,因此重視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模式大多以教師帶動學生為主,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教師和學生也因此成為了影響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兩個重要因素。教師能夠把握教學重點,深入分析研究語文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成為目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提高途徑
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備課不夠充分、與學生互動不頻繁等問題,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語感培養(yǎng)也沒有得到有效提高。新課改之后以上問題雖得到一定程度地改善,但仍存在改進空間。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認真做好閱讀教學總結,創(chuàng)新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語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一、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因素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模式大多以教師帶動學生為主,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教師和學生也因此成為了影響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兩個重要因素。在探討提高閱讀實效性方法之前,有必要對這兩個因素進行一個較為全面地分析。
(一)教師因素
從閱讀教學成果可以直接看出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質量水平。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備課不夠充分,語文閱讀教學設計不夠合理,缺乏教學目標針對性等問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完全照搬參考書,不能夠轉變成自己的想法傳授給學生。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指導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傳授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要切實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必須以鉆研教材為主,參考輔導書為輔,正確把握教學重點,設計合理的閱讀教學模式,提高學習成效。
(二)學生因素
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關鍵因素是學生。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在新課改以來得到廣泛應用。我國目前還處于應試教育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還是以教師給學生灌輸知識點為主,學生被動地吸收知識點,閱讀量不能得到有效提高,閱讀方法較為單一,很難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導致學生的語感不夠強。另外,雖然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加入了豐富多樣的內容模式,但是學生跟老師互動還是不夠積極,學生不善于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觀點。創(chuàng)新師生互動機制,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方法
上述內容已經(jīng)對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因素進行了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影響因素主要有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這也是參與語文閱讀教學的兩個重要主體。根據(jù)以上信息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主要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把握教學重點,設計合理的閱讀教學方法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普遍進入課堂,在備課過程中,制作精美的課件成為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但是他們忽略了備課時最重要的一部分——研讀教材,把握重點。充分研讀教材并收集課外資料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前提。教師只有經(jīng)過鉆研教材,才能做到真正理解文本知識點,正確精準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教師同時還要注意知識點前后的關聯(lián)性,做到重點突出,使學生做到有針對性地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語文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教學,設計合理的閱讀教學方法。例如在講到《詹天佑》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使用圖片、視頻等資料,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修筑“京張鐵路”時的那種艱苦境況,更加深刻地體會這一偉大工程。
(二)創(chuàng)新師生互動機制,營造生動的課堂氛圍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語言是最具有感染力的。教師應具備飽滿的情緒,積極的態(tài)度,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去感染學生,對語文閱讀教學做到聲情并茂,生動地傳達出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在講解《靜夜思》這首古詩的時候,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通過詩歌朗誦,加上表演等手段,使學生真正地融入到這首詩的環(huán)境中,進而能夠有效地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
(三)豐富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語感
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法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途徑。正確、有感情地朗讀文本有助于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可借助朗讀比賽等方式使學生參與到閱讀中來。朗讀課文《秋天的雨》,使學生體會秋雨的不同角色,了解秋雨的重要性。默讀則更有助于學生思考,學生的語感自然就能得到提高。
三、總結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方法多種多樣,需要語文教師長期進行教學積累和經(jīng)驗總結。本文分析了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兩大因素,因此總結出的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方法主要從師生角度入手,把握教學重點,設計合理的閱讀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師生互動機制,營造生動的課堂氛圍;豐富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參考文獻:
[1]趙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6(1):364.
[2]王岷慧.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幾點建議[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8):232.
[3]郭淑霞.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6,(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