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也是形成各種習慣的養(yǎng)成階段。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能讓幼兒的生活井然有序,更能讓孩子受益終生。為此,針對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幼兒良好生活習慣養(yǎng)成這一問題本文將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闡述:一、通過對本班孩子現狀調查,了解現階段幼兒形成良好習慣的阻礙;二、幼兒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的方法。
關鍵詞:生活活動;影響因素;方法探究
生活活動是指一個人為了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每天進行的必要的活動。幼兒在園的來園、晨間、盥洗、喝水、進餐等常規(guī)活動,貫穿幼兒一日生活的始終,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這說明了培養(yǎng)良好生活習慣對人的發(fā)展非常重要。因此,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教師需要不斷地滲透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幼兒主動去要求自己,這需要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一、 幼兒良好生活習慣養(yǎng)成的影響因素
影響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家庭的、也有來自幼兒園,他們通過不同的側面、各種渠道綜合影響著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
(一) 家庭因素
我們幼兒園在幼兒生活活動課題初期做了一份《幼兒家庭日常生活習慣調查表》,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很多家長認為自己沒有時間教育自己的孩子,或者對教育的內容比較含糊,更多的家長對幼兒園教育給予了較大的希望。所以造成很多這樣的現象。例如:有的幼兒晚睡晚起,沒有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所以不能保證按時上幼兒園,我們班級有一個叫樂樂的小朋友,總是在我們吃午飯的時候,灰溜溜地走進教室也沒有打招呼的聲音,只看到他一個人默默地盛著飯菜,回想之前,他是一個多么積極開朗的孩子。就是因為他的爸爸媽媽開了淘寶店,需要很晚休息,間接影響了孩子的作息時間,也影響了孩子的正常人際,我們也可以發(fā)現孩子的自信心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響;有的孩子比較挑食,在吃飯的時候總會說:老師,我不吃肉的、我不吃蔬菜的,諸如此類的聲音。家長比較縱容孩子,根據孩子的喜好,以致出現這樣的情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日常生活經驗和科學表明,父母的言行舉止、態(tài)度價值觀都會對孩子起著榜樣作用。
(二) 學校因素
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一點一滴慢慢積累而成,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這一些,急于求成。所以在學校,教師總是不厭其煩地進行說教,希望讓孩子在反復的說教中習得好的生活習慣,如果發(fā)現有什么不對之處就呵斥孩子,讓幼兒產生壓力。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花更多的耐心,愛心,讓幼兒慢慢適應,反之,則得不償失;有些教師還忽略了幼兒的個別差異性,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使得教師在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道理上受到了阻礙。
二、 幼兒形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具體對策
(一) 家長、教師以身作則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主要的老師,想要孩子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家長必須以身示范。孩子是愛模仿的,首先模仿的是他身邊最親近的人。所以我們家長要保證自己對孩子講禮貌、講誠實,在家需要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早睡早起,健康進食,陪伴孩子。這樣,孩子才能有一個很好的榜樣。
在學校也是如此,孩子一日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便是教師,老師的一言一行,幼兒觀察得最細致,所以我們總是能在家長那里得到反饋,孩子在家里總是喜歡做“小老師”的游戲,模仿老師的一言一行;老師說今天需要我們觀察種子的發(fā)芽,所以非要我們去買種子??梢?,教師在孩子眼中是有一定的威信、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
(二) 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環(huán)境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為有效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幼兒在學習、生活以及游戲中主動學習。比如:教師組織游戲的時候,幼兒可以在娃娃家、理發(fā)屋里整理生活用品,保持物品整潔;在營業(yè)小吃店的時候,要鼓勵大家吃好了收拾干凈桌面;在銀行取錢的時候需要管理好排隊的秩序等,在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能滲透習慣的培養(yǎng)。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也可以選擇一些幼兒容易接受的內容,通過一些故事、兒歌讓幼兒學習一些簡單的生活常規(guī)。這樣的方式既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又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三) 師幼共同制定生活常規(guī)
教師一味地說教,孩子也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所以我想:教師和孩子一起制訂生活常規(guī),孩子們肯定會更愿意去遵守。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們相互之間可以共用督促,相互監(jiān)督自己的行為。單純地說一說,很多孩子一會就會忘記,所以我們把共同制定的規(guī)則用簡單的標記繪畫在教室。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班級說話的分貝降低了很多,互幫互助的行為越來越多,自主剩飯的也顯得更為流暢,愛心小天使也涌現了出來。每個幼兒也顯得尤為的積極。
(四) 教師應采用多元獎勵策略
好的行為要獲得肯定,需要教師的獎勵,這樣才能更加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獎勵形式現在較為單一:包括大星星、小星星、大蘋果等形式或許以贊美、表揚等精神鼓勵為主。這樣也會降低幼兒對獎勵的期待。特別是對于臨近畢業(yè)期的大班幼兒,對以往的獎勵方式已經產生了麻木的狀態(tài)。有一次,我在網上看到了很多小的獎狀,上面有很多的表揚內容。有“班級之星”“小組之星”等詞匯。通過這樣的方式以后,孩子們較之前更積極。再以后,我們可以通過兌獎方式,比如:籌集多少個小星星可以換取什么禮物,相信孩子們會更喜歡。
(五) 家長和學校緊密聯(lián)系
我們還要重視家長工作、讓家長明白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要性。家長與學校教師要經常交流,密切配合教師共同對幼兒進行教育。我們也要提倡家長可以閱讀相關幼兒教育書籍,間接了解教育經驗,付諸孩子的生活之中;如果家長在教育問題上有什么疑惑可以和教師反映,配合教師一起進行個別教育。
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個緩慢的學習、沉淀的過程,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心觀察、用心反思、再實踐,滲透正確生活態(tài)度與方式以多元有趣的教育方式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
參考文獻:
[1]《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
[2]《幼兒行為與觀察指導這樣做》.
作者簡介:
薛靜,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山湖花園小學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