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賽爾江·艾斯卡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7-097-01
摘要 實心球教學作為中學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做好教學側重點的明確。但學生在中學階段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處于動態(tài)變化狀態(tài),這就需要在開展實心球教學的過程中要堅持整體性、連續(xù)性和針對性的要求。通過這種教學策略的全新思考,才能夠有效解決現階段中學實心球教學存在的問題,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 中學 實心球教學 全新思考
一、引言
投擲實心球作為中學升學體育測試項目之一,需要制定全面的實心球教學策略。從當前中學實心球的教學情況來看,不容樂觀。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存在,則需要做好全面的優(yōu)化與系統(tǒng)的分析。以整體性為目標,連續(xù)性為核心,針對性為根本。最終去有效解決中學實心球的教學重點與難點,為中學實心球教學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保障。
二、中學實心球教學現狀剖析
實心球作為N力量和速度兼具的綜合性項目,在中學階段的應用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效用顯著。實心球的成績通常由三個主要因素決定,包括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但由于投擲實心球教學對于技術性有一定的要求,從而在中學階段的教學存在發(fā)展困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其一,實心球教學缺乏整體性。對于初中體育教學內容,整體性指的是明確的教學目標、科學的教學方法以及全面的教學評價。但在開展實心球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專業(yè)性教材資料的缺失,導致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僅僅是以成績作為衡量依據和衡量標準,在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多層面均存在問題,從而造成實心球教學效果不良,學生無法在這種整體性的教學當中感受到投擲實心球的魅力;其二,實心球教學連續(xù)性不足。相較于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內容,實心球教學對于教學連續(xù)性有較高的要求。這一點主要是由實心球教學的根本特點所決定,實心球技術要求動作的連貫用力,這就需要較強的連續(xù)性支撐;其三,實心球教學針對性較差。中學階段學生正處于心理成熟和身體成長的階段,不同時期的素質差異對實心球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實心球教學要具備較強的針對性。針對性則是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既能夠針對中學階段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教學,也能夠看到同一年級、同一班級學生的差異性,真正做到全面性的“因材施教”的目標。
三、中學實心球教學策略的全新思考
中學實心球教學策略的全新思考,需要從多角度著手。從當前中學實心球的教學困境來看,需要堅持整體性、連續(xù)性以及針對性的目標。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中學生實心球成績的提升奠定基礎。
(一)中學實心球教學整體性策略
整體性策略的制定,能夠確保中學實心球教學效果最大化,為中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首先,確立教學目標。在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的今天,中學體育面臨全新的發(fā)展空間,“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已經得到重視。在制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需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技能教學目標的確立后學生可以通過努力達到,避免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其次,更新教學方法。科學的教學方法是確保實心球教學得以發(fā)揮實效的關鍵,如果盲目的為了成績提升而選擇教學方法,勢必失去教學方法的應用效果與應用價值,導致學生的接受能力受到限制。在方法選擇上,可以適度采用趣味性、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方法,為適應學生的學習要求提供保障;其三,開展科學的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是實心球教學整體性得以保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評價的核心應該放在整個學習階段學生的進步層面,注重過程而非結果。這樣的評價方式更加科學,效果更好。堅持中學實心球教學的整體性要求,則需要通過多方面的努力。
(二)中學實心球教學連續(xù)性策略
中學實心球教學要保持連續(xù)性,即做好技術動作教學的完美銜接。在中學實心球教學的過程中,連續(xù)性需要教師做好教學內容的設計工作。前期階段,教師要針對學生對于實心球的實際掌握情況展開調查,從而在進行實心球技術訓練的過程中適當地調節(jié)難易度和訓練負荷,從而使得學生可以更輕松地融入其中;中期階段,由于學生初次接觸實心球內容,則需要做好教學設計工作。從實心球的教學來看,要在持球、發(fā)力、預擺姿勢、力量素質以及協(xié)調用力等多項技術要點進行教學實踐,滿足循序漸進的基本要求,層層深入,滿足連續(xù)性的要求;后期階段,加強對于中學生的實心球訓練,將關注的焦點放在連續(xù)和具體實踐當中,從而增強學生對于實心球知識和技能的轉化能力??偟膩碚f,保證中學實心球教學連續(xù)性目標,對實現自身的全面發(fā)展效用顯著。
(三)中學實心球教學針對性策略
中學實心球教學的針對性策略,要確保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生做出調整。前者,對不同年級的實心球教學要保證教學側重點的明確。如對于七年級的學生,由于初次接觸實心球教學內容,教學側重點需要以興趣培養(yǎng)為核心,掌握最基本的技術動作即可。當然,也需要對用力方式做出明確,使得這一階段的學生對于實心球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八年級的學生,可以適當增加教學難度系數,從而使得學生能夠養(yǎng)成習慣,達到協(xié)調用力的目標,真正去解決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使得學生可以掌握基本技巧,更好地投身其中,為實心球成績提升奠定基礎;九年級的學生,更強調自主訓練過程,達到個別糾錯的目標,以此來提高投擲實心球的成績;后者,則需要結合學生的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優(yōu)化教學方案,確定全新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