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超 唐小霞 張勇
【摘要】目的 探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早期療效。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來我院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在術前、術后7 d以及術后3個月對患者進行心臟超聲檢查,將檢查結果與患者術前心功能狀況進行比較。結果 術后3個月患者的LVSED、LVEDD、FS、LVEF情況優(yōu)于治療前,術后一周LVEF、FS、E/A情況優(yōu)于術前。術后3個月LVEF、FS、LVEDD情況優(yōu)于治療前,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方式能有效地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其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早期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0..02
因為冠脈血管供血發(fā)生阻礙、心肌受損,均會改變患者心臟結構,患者出現心力衰竭的可能性增加[1]。之前臨床大多采用保守方式治療,但當介入技術不斷發(fā)展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方式被應用到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中。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早期療效,詳細討論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來我院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選研究對象與冠心病合并心理衰竭診斷依據相符合,排除腎衰竭、房顫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65~76歲,平均年齡(68.52±1.05)歲,疾病分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高血壓病史患者11;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7;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了強心劑、擴血管、小劑量β-受體阻滯劑、ACE-I或ARB以及利尿等藥物治療,患者的心力衰竭癥狀無明顯改善。根據NYHA級對患者心功能進行分級,其均停留在Ⅳ級。
1.2 方法
1.2.1 術前
在患者手術前3 d,給患者0.1~0.3 g腸溶阿司匹林進行口服,1次/d。在患者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前,第一次給患者300 mg負荷量氯吡格雷,然后每天給75 mg,1次/d。手術前,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半臥位,并放置導管床,患者進行常規(guī)吸氧。
1.2.2 術后
在手術結束后,給患者氯吡格雷口服,75 mg/d,其服用時間要連續(xù)1年。同時患者還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
0.1 g/d。同時術后給予患者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受體拮抗劑、醛固酮受體等常規(guī)心衰治療,提升治療效果。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的成功標準是進行球囊擴展以后,擴張后植入支架,支架能全面的將靶病變位置覆蓋。當其充分擴張以后,管腔殘余狹窄直徑要<20%。介入治療術后對患者進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 U,2次/d。直到第7 d,停用低分子肝素。
1.3 評價標準
分別在術前、術后1周以及術后3個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患者的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SE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短軸縮短率(FS)、舒張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左室射血分數(LVEF)、舒張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等情況進行檢查,并記錄下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術后3個月患者的LVSED、LVEDD、FS、LVEF情況優(yōu)于治療前,術后一周LVEF、FS、E/A情況優(yōu)于術前。術后3個月LVEF、FS、LVEDD情況優(yōu)于治療前。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近年來,冠心病發(fā)病人數居高不下,這極大程度威脅著人類健康。多種原因會導致患者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如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心肌梗死[2]。冠心病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冠脈供血能力下降,其導致患者心肌缺血、心肌抑制,這些會導致心室產生理性重構[3]。當冠脈血供下降時,冠心病患者心肌容易出現嚴重缺血、心肌冬眠狀況。上述原因容易導致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力衰竭,雖然單純應用藥物治療具有一定療效,但對于冠脈血管嚴重狹窄患者而言,單純藥物治療治療效果欠佳。對于該類患者,臨床通常采用冠脈血管嚴重狹窄病變予介入干預治療。促使患者冬眠心肌改善,同時恢復患者心肌收縮力,其治療效果顯著。
就當前而言,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血運重建的有效方式,其進行冠脈血運重建以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狀況有明顯的改善,最終可恢復患者心肌細胞功能。所以,支架植入手術對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術后3個月患者的LVSED、LVEDD、FS、LVEF情況優(yōu)于治療前,術后一周LVEF、FS、E/A情況優(yōu)于術前。術后3個月LVEF、FS、LVEDD情況優(yōu)于治療前。這說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其對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顯著效果,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 宋建敏,陳 燦,等.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早期療效觀察[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7,57(22):59-61.
[2] 孫召金,李勝友,錢福東,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療效[3]評價[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8,12(6):575-577.
[3] 沈志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5,5(5):2203-2203.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