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彥伶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逐漸加快,生活節(jié)奏也逐漸加快,人們在生產生活中面臨的激烈競爭和巨大壓力使得人們的精神心理狀態(tài)并不樂觀,造成過重的心理負荷,各種心理疾病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以及人際交往。目前,現代醫(yī)療事業(yè)的進步已經將心理門診普及到各綜合醫(yī)院中,開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以及醫(yī)學心理學理論知識來嘗試治愈心理疾病的患者,本文通過對綜合醫(yī)院心理門診的就診現狀進行分析,結合現階段常見的心理疾病類型、病情特點分析就診人群的心理需求。
【關鍵詞】綜合醫(yī)院;心理門診;就診狀況
【中圖分類號】R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6.17..02
心理門診不僅涉及社會生活的心理問題,更與傳統(tǒng)醫(yī)學防治手段(營養(yǎng),保健,藥物,手術鍛煉)中的心理問題有關,心理門診也是兼用疾病診斷、鑒別診斷、心理評估、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咨詢技術的門診[1]。在實際的醫(yī)院工作開展中,心理門診接待的病人比較特殊,相比于身體疾病來說,心理疾病的患者更羞于說出自己的實際情況,診斷治療都存在一定的難度[2]。
1 現階段綜合醫(yī)院心理門診就診現狀
(1)長期以來受到對精神科專業(yè)的偏見影響,人們也將心理問題與精神病相聯系,在心理疾病高發(fā)的新階段,大部分人群還是不愿意到心理門診就診,擔心就診之后被誤認為自己患了精神病, 影響自己的學業(yè)、事業(yè)和婚姻。
(2)受到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部分人還將某些心理疾病當成中邪,接受巫醫(yī)巫術的治療,或者單純的依靠重要治療,到心理門診就真是癥狀已經非常嚴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
(3)相比于精神??频男睦黹T診,綜合醫(yī)院的心理門診比較受歡迎,部分人會覺得去精神專科的醫(yī)院是精神病才去的地方,因此,選擇去綜合醫(yī)院心理門診就診的患者居多。
(4)當人們經濟物質水平條件達到一定高度時才會有意識有經濟條件去進行心理治療,因此,去心理門診治療的人群基本都是一些物質水平較好的人群。普通人因為昂過的心理治療費用而選擇自我調節(jié),往往因為方式方法的不對而加重病情。
(5)心理治療在我國的出現時間較短,因此有部分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群并沒有意識去尋求治療,反而去心理門診接受治療的大部分是學生以及高素質的企業(yè)人才,受到升學壓力以及工作壓力的影響而選擇心理門診,這部分人群除卻經濟狀況良好,還有就是文化水平較高,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強。
2 常見的心理疾病及病情特點
2.1 器質性精神障礙
由于大腦疾病、腦損傷或其他損害為病因而歸于一組的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發(fā)病較急,伴有定向意識模糊現象,白天可能一時較為清晰,入夜意識障礙往往加重,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緊張、激動、焦慮、恐懼等。
2.2 使用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和行為障礙
主要是由于吸食精神活性物質導致的精神和行為障礙,主要表現為情緒起伏波動大,對物質產生依賴性等。
2.3 精神分裂癥
主要表現為癥狀各異的綜合征,涉及感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以及精神活動的不協調。患者一般意識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過程中會出現認知功能的損害。
2.4 心境障礙
主要表現為情感高漲或低落,伴有相應的認知和行為改變,可有幻覺堯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
2.5 抑郁癥
主要表現為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郁,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
2.6 雙相情感障礙
指既有躁狂發(fā)作又有抑郁發(fā)作的一類疾病。
2.7 人格障礙
主要表現在在記憶、自我意識或認知的功能上的崩解。起因通常是極大的壓力或極深的創(chuàng)傷。
2.8 焦慮癥
主要表現在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還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癥狀,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頻等,及運動性不安。
2.9 恐俱癥
主要表現在患者明知恐懼情緒不合理、不必要,但卻無法控制,以致影響其正?;顒?。
2.10 神經衰弱
主要表現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并存,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沖動反反復復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2.11 軀體形式障礙
軀體形式障礙是一種以持久地擔心或相信各種軀體癥狀的優(yōu)勢觀念為特征的神經癥。表現在患者不能解釋所訴癥狀的性質、程度,或其痛苦與優(yōu)勢觀念。經常伴有焦慮或抑郁情緒。
2.12 進食障礙
主要包括神經性厭食癥和神經性貪食癥。
2.13 睡眠障礙
主要表現在睡眠失調和異態(tài)睡眠。
2.14 自閉癥
起病于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fā)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
2.15 多動癥
是兒童期常見的一類心理障礙。表現為與年齡和發(fā)育水平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時間短暫、活動過度和沖動,常伴有學習困難、品行障礙和適應不良。
3 常見的高發(fā)人群及發(fā)病原因
3.1 上班族
現今生活節(jié)奏逐漸加快以及競爭壓力逐漸變大的情況下,部分上班族因高強度的工作壓力,長期處于精神狀態(tài)較為緊張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內分泌失調以及免疫力下降等現象,極易產生各種心理疾病。
3.2 學生人群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們常常會因為升學受到來自學校、家長等各方面的壓力,學生本身的年齡特點又決定了其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心靈較為脆弱,在學習任務極重的壓力下以及父母老師的殷切期盼中容易不堪重負,產生各種心理疾病,影響未來的成長發(fā)展,甚至影響生命安全。
3.3 獨生子女人群
基于我國國情,我國大部分家庭都存在獨生子女的現象,這種現象導致部分家長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過于溺愛,養(yǎng)成了子女任性、自私等性格,存在性格孤僻、人際交往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問題,嚴重者還存在暴力傾向,極易產生各種心理疾病。
3.4 受到現實生活打擊的人群
近些年來由于受到感情挫折與家庭變故等方面打擊而產生的心理疾病越來越多,比如失戀或者離婚等,感情較深的一方會因為難以割舍這份感情而感到失落,部分人會因此產生心理障礙或者一些不理性的過激行為,尤其是女性,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造成的心理傷害也比較巨大,常有抑郁現象出現,并伴有自殺傾向。
3.5 有網癮人群
大部分青少年因自控能力較差或者現實人際關系不如意等原因而沉迷于網絡世界,每天花費大量時間在網絡上,打網絡游戲或者瀏覽一些不健康的網站,極大的損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同時也會誘發(fā)一些心理疾病,影響其正常的情感認知和心里定位,嚴重者可能會產生人格分裂。
3.6 老年人群
現階段,我國的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留守老人等現象隨處可在,雖然物質生活上得到了滿足,但是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方面嚴重缺失,導致大部分老年人因晚年失愛而產生各種心理疾病。
4 心理門診中患者的就診需求
(1)受到長期以來對心理疾病方面的偏見,大部分人群會對自己所患的心理疾病羞于啟齒,這就需要醫(yī)院適當的把握患者的這種需求,做好保密工作,基于患者一定的安全感。比如開設獨立的小單間,一對一進行診斷治療等,尊重過患者的個人尊嚴。
(2)部分心理疾病,比如恐懼癥、焦慮癥等等。這部分患者對環(huán)境的要求比較高,傳統(tǒng)病房的白色會更容易讓患者產生緊張感,加劇患者情緒的不穩(wěn)定性,因此,在進行病房布置時要盡量生活化一點,選用一些比較明亮歡快的顏色,在視覺上緩解患者的緊張感、陌生感,增強患者對病房的熟悉感以及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提高治療效果[3]。
(3)就診患者在進行治療時會有縮短治療進程的需求,這就需要醫(yī)院不斷引進相關專業(yè)的人才以及先進的技術手段,保障心理疾病的治療效果,同時也要定期對醫(yī)護人員進行相關培訓,從診斷、治療、護理全方位的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
5 結 語
綜上所述,從綜合醫(yī)院心理門診就診狀況中得知,在現今心理疾病的高發(fā)期中雖然到心理門診接受治療的人越來越多,但還是有部分人群因為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以及經濟條件的限制而錯過治療,現階段,心理疾病的發(fā)生不僅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也增加了社會負擔,需要各醫(yī)院能夠根據心理疾病患者的就診需求加強心理門診的建設,不斷引進相關的技術與人才,提高心理疾病的治愈率,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 荊 睿.綜合醫(yī)院心理門診就診狀況分析[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32(30):8-9.
[2] 黃 全.綜合醫(yī)院心理門診的就診患者類型分析[J].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2011,22(03):33-35.
[3] 許 靜.分析綜合醫(yī)院心理科門診病人的心理健康狀況[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48):210.
本文編輯:吳 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