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
摘要:足球體育場館承擔著我國全民體育事業(yè)的重要責任,它是發(fā)展群眾、學校足球運動和培養(yǎng)足球人才不可或缺的基地。因而足球場館的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平和發(fā)展是促進足球運動發(fā)展中必須重視的環(huán)節(jié)。文章從供給側的視角分析山西省足球體育場館發(fā)展供需錯位產生的問題,并且針對現存的問題,給出相應的意見,以促進山西省足球體育場館的發(fā)展。
關鍵詞:需求側 供給側 足球場館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8)8—0125—03
1 引言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將我國的主要矛盾修改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這一轉變充分體現了十九大工作的思想將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當成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定義為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六大任務之一。因此,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山西省人們對足球運動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是由于山西省現有的足球運動場館不能滿足需求側,因此,需要從供給側角度去探討山西省足球場館的發(fā)展。
2 山西省足球體育場館供給側失衡的問題及原因
2.1 山西省足球體育場館供給形式比較單一,供給質量也較低
單一的形式一方面是,其他地區(qū)比較,山西省的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這種落后也表現在足球體育場館的供給上,供給的形式比較單一,一般以政府的投入為主,社會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在這種情況由于政府在體育項目上資金分配不足,就導致了足球體育場館的供給質量相對較低,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提升,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生活觀念的改變,對足球運動參與程度越來越高,也導致供給質量的下降。第二方面是在場館的建設方面,場地的面積及規(guī)模,內部的設施設備,周邊的設施設備不齊全,無法滿足對足球體育場館多樣化的需求。第三方面是體育場館建設初始功能定位單一,因此后期的綜合服務能力也是較差的。不論是那種情況,都收由于場館的供給形式比較單一,不能滿足社會的多樣化的需求。
2.2 體育場館供給側與需求側差異較大,導致資源的不足與浪費情況嚴重
足球是世界上參與人數最多的運動,在山西省內也掀起了“足球熱”的浪潮,不論是在學校內還是群眾體育中,參與足球的人數或者是足球賽事都增加了。但是群眾足球運動,對場館面積或者是設施設備的要求可以適當地降低要求,人們在乎的是否能鍛煉身體與娛樂身心,參與者的數量較多。相對于體育賽事而言,對體育場館的設施設備的要求相對較高,不僅對足球場地長寬有嚴格的要求,對場地設施的配備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也對周邊的設施也有一定的要求,參與者的數量較少。供給側應該是與需求側平衡的,但是山西省足球體育場館的供給側與需求側不平衡。一方面,不論是正規(guī)化還是非正規(guī)化的體育場館,絕對數量不足,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在供給一側政府建設的一般是正規(guī)化的大型體育場館,非正規(guī)化的場館較少,而在需求一側群眾體育需要的非正規(guī)化或是者小型的足球體育場館較多,足球體育賽事需要的大型的、正規(guī)化的體育場館較少。這種情況的出現就導致群眾足球活動缺少運動的場所,而正規(guī)化的足球體育場館在賽事淡季時,場館就處于閑置狀態(tài),無疑這是場館的資源的浪費嚴重。
2.3 足球體育場館經營不妥善,缺少了解需求側的機制,經營創(chuàng)新的意思不強
一方面,某些足球體育場館自身定位就是存在問題的,比如大型的足球體育場館,他們給自身的定位就是只去接受縣級或者是市級以上的比賽,而這些大型的比賽數量是有限的。而數量較多的一些群眾性的或者是單位組織的一些比賽是很難進入比較高級的場館的。另一類體育場館在接受賽事的類型的時候只接受一種類型的賽事,如企業(yè)職工賽事。這兩種經營理念都是局限性很大的,直接制約著體育場館的經營現狀,導致場館經營不善。
而大多數的場館在經營上不善于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化去變更自身的經營模式,在我國實行市場經濟以后,特別是在“放管服”政策以后,體育場館的經營模式可以是多樣化的,并且國家或者是政府的權利下放,體育場館可以自主選擇經營模式,通過選擇靈活的經營方式吸引各方面資金,以保證場館的順利運營。經營者要學會隨著情況的轉變,及時調整自身的經營理念才不至于被社會淘汰。
2.4 足球體育場館建置區(qū)域選擇不合理,場館數量與區(qū)域不匹配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足球體育運動興起的早期我國不論是在政策還是在經濟上都導向于城市的發(fā)展,當然在建設足球體育場館的時也選取的時也選取時以城市為中心的。但在當時,農村卻是大量人口聚集的基地。場館的設置與人口的分配比例不協調。
改革開放以后,山西省的經濟迅速的發(fā)展,特別是城市的經濟,大多數人,選擇城市為主要的生活地。因此城市用地比較緊張,是商業(yè)或者是居民住宅的聚集地區(qū),因此,一般情況下足球場館的建設會選擇遠離市區(qū)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大型的,規(guī)模較高的體育場館的選址更是偏離市區(qū)中心的,只有極少的一部分場館會建設在市區(qū)中心,這與我們常見的山西省足球體育場館的地址是十分相符的,比如山西省太原市的紅燈籠體育場,位于晉源區(qū)的新開發(fā),周圍的人群較少。只有在開一些大型比賽的時候人們才會驅車前往。較少的一部分人群會選擇紅燈籠為首選的鍛煉與娛樂的場地。體育場館選址建設郊區(qū)場館較多,城市場館較少,與居民聚集區(qū)以城市為主,郊區(qū)相對較少的情況,形成不相協調的比例。
2.5 足球體育場館需要較高的維持資金,場館經營出現問題
足球體育場館,特別是室內的足球體育場館的建設一般需要大量的資金進行修建,而在后期也需要大量的資金去維持,由于權力的下放,山西省部分體育場館的經營權已經不掌握在政府或者是體育部門的手中,更多的是以公司的形式進行自營。對于在城市中心的一些場館,在后期的土地租金,以及設施設備的維護,還有人員的雇傭方面都需要場館進自負盈虧。遠離市區(qū)的場館由于周邊設施的不完善,還需要預留一部分資金對周邊的設施進行完善。由于距離遠離城市,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前來進行不論是觀賞性消費還是參與性消費,都需要有一部分的資金投入在宣傳和廣告方面。各種費用的支出,造成足球體育場館運營普遍需要較高的費用,場館的經營不善就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
3 足球體育場館出現問題的原因分析
山西省足球體育場館在經營或體制上都或多或少的出現了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現大致可以歸結為幾類。
3.1 需求側的信息表達機制不完善
山西省的部分足球體育場館還是以政府的投入為主,政府投入類的體育場館的定位是公共體育產品的性質,直白的解釋就是這一類的場館基本上為免費的或是費用很低的。而足球運動的參與者會將體育消費的情況放在考慮選擇體育場館內。為了減少體育消費開支,人們勢必會選擇一些價格較低的場館,忽略場館的設施設備和參與活動人員的擁擠狀況。這樣的會使得一些設施較為好的足球體育場館出現空巢現象。這兩種失衡的現象使得調研員在市場調查時候,產生誤區(qū),現有的足球場地是足夠當地人們使用的,甚至還有一部分的富裕場地。這樣一種錯誤的需求信息的表達,供給側也會給出不相符的回應決定。這樣的不合理表達機制必須得到有效的解決,一方面是在進行市場調查的時候更加深入細致的分析人們的需求,另一方面建立合理的順暢的表達機制,例如場館門口設置意見箱,或者是場館設置專門的市場調研員,了解公眾的需求。
3.2 僵化的管理制度的阻礙
第一方面,山西省部分體育場館仍然是事業(yè)單位的部門,因此在管理上手段上并沒有改變先前的指令性計劃和行政管理。這種模式下由于體育場館對政府財政上的依賴,導致自身的經營實權也完全把控在政府的手中,政府部門涉及的事情比較廣也比較雜,因此對體育部門的事項的管理就是僵化的,效率低的。不能跟隨時代的發(fā)展而變革管理方式,就嚴重阻礙了足球體育場館的發(fā)展。
第二方面,足球體育場館每年都會對自身的場館做一個預算,以滿足來年的運營需求,但是上報給上級政府以后,政府對場館的需求很少關注,而是依據政府的需求撥給體育場館一定的資金,往往是不能夠滿足場館的需求的。這種政府對足球體育場館資金的干預嚴重,使得場館發(fā)展不利。
第三方面,政府還存在一些權力濫用,以及社會監(jiān)管體制不健全的現象。當足球體育場館以政府的投入為主的時候,政府就會大肆的干預場館的建設與運營,在建設的時候為了面子工程,不考慮后期的運營與使用,貪求場館的規(guī)模大,設備好,任意的加大成本;在運營方面,對場館色定位模糊不清,隨意干預,使得正常的運營都無法進行。
3.3 缺乏政策引導和激勵制度
山西省足球體育場館的建設和運營完全依靠市場來搞也不太符合實際的情況,足球場館和其他場地相比較而言,面積比較大,資金方面的壓力也比較大,一般情況下政府會給予部分的補助,而政府的補助資金主要來源于財稅金融政策,一旦該政策出現了問題,資金鏈就會斷開,不能很好地保證場館順利進行。同時,還沒有相關的法律或者是激勵財政的政策,保證在政府的支持下體育場館能經營良好。
4 供給側視角下山西省足球體育場館改革路徑
4.1 增加山西省足球體育場館供給的絕對數量
山西省經濟不斷地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加入到了足球運動的行列中,因此增加足球體育場館的絕對數量,使得體育場館的數量與足球參與人數的比例相協調,才是解決人們需求的硬道理。
4.2 依據城鄉(xiāng)足球參與者比例合理設置足球體育場地足球體育場館的設置要依據城市和郊區(qū)居民人數比例進行建設的,合理的分配比例,才能使得體育場館很大程度上發(fā)揮自身的作用,不導致資源的浪費。
4.3 轉變體育場館的資金投入模式
之前體育場館的資金來源大部分都是政府,但是政府的資金畢竟是有限的,要改變政府單獨出資的經營模式,吸收社會各方面的資金,使得足球體育場館的經營模式變得多樣化、靈活化,更加有效而實用。
4.4 與供給制度相關法律政策的保障
山西省內大型足球體育場館的浪費現象是比較嚴重的,制定一些相關的政策與法規(guī)指引或者是強制開放大型的體育場館,也是滿足需求側的一種有效方式。
4.5 山西省政府建立相關的足球體育場館財政制度
政府將權力下放,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理會體育事業(yè),也要通過相關的制度在財政稅收方面為足球體育場館的建設與運營保留適當的份額,作為場館的最基本保障。
4.6 山西省政府建立健全足球體育場館的監(jiān)督與管理體系
山西省足球體育場館要想長期有效的保證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平衡,必須建立有效的監(jiān)督與管理體系,時刻對供給側和需求側進行監(jiān)控,調整各個體育場館的運行狀況。
5 結語
山西省足球體育場館在發(fā)展過程中遇到許多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研究進行詳細的分析,探究了出現問題的原因所在,并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相應的建議,為山西省足球體育場館的的發(fā)展提供些許幫助。
參考文獻:
[1]黃小婭.側供給改革視角下的重慶會展場館發(fā)展研究[J].經濟視野,2017(16):181-182.
[2]孟少然.供給側改革視角下湖北省大型體育場館經營管理的實證研究——以武漢體育中心為實例[D].武漢:武漢體育大學,2017.
[3]李夢圓.供給側改革視角下我國體育場(館)供給結構失衡的主要問題、成因及改革路徑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7(39):19-32.
[4]張偉,朱焱.供給側視角下遼寧省機關企事業(yè)單位體育場地開放現狀及致因分析[J].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31):85-91.
[5]江廣和.陜西高校體育場館供給側改革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7(6):134-138.
[6]鄒志紅.體育產業(yè)發(fā)展應著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發(fā)展研究,2016(5):67—72.
[7]沈克印,呂萬剛體育產業(yè)供給側改革的現實訴求與實施策一基于資源要素的視角[J].西安體育學報,2017(4):64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