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磊
【摘? ? 要】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不再過分依賴家長,并能自己解決生活上和學習上的一些問題,這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有很大幫助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做好教學研究工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習習慣? 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4.060
語文學科的學習不但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增強、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還有利于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的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對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尤其是在小學這一學生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階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結合語文教學內容,通過網(wǎng)絡信息教學技術營造出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強調復習和預習的作用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探究學習習慣以及做筆記的良好的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培養(yǎng)學生提前預習的習慣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經(jīng)常布置預習的任務,但學生的完成情況卻并不理想。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能夠讓學生在課前對所學內容有大概的認識,找出自己理解的難點,在課上有側重點地學習,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這樣一來,學生在自己所產(chǎn)生問題的帶動下,成為了主動學習者,改變了過去被動學習的局面。對于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先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再利用他們的心理特點,使他們長久地保持這一習慣。
如在教學《媽媽的賬單》一課前,教師可以在課堂提出這樣的問題:“學生們有沒有幫助爸爸媽媽做完某些事后向他們索要報酬的經(jīng)歷呢?”先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經(jīng)驗,將他們的情感帶動起來。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回答,教師再提出:“我們明天將要學習的課文講述的就是孩子向媽媽索要報酬的故事,但媽媽卻給了孩子一個意想不到的答復。你們想要知道媽媽說了什么就需要在課下預習本篇文章”。這樣一來,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定會積極地預習課文。當然,學生的積極性會隨著預習次數(shù)的增多而減退,這時教師可以在每堂課的開始組織預習演講活動。每節(jié)課選出一名學生來說出自己的預習成果,可以是講課文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的感悟,也可以是自己學會了某個新的成語。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教師給予紅星獎勵。這一活動抓住了小學生榮譽感較強的特點,他們?yōu)榱四軌蚍e極地展現(xiàn)自己,自然會精心地預習。相信在長期的堅持下,學生的預習習慣一定會養(yǎng)成。
二、幫助學生養(yǎng)成細心觀察的習慣
語文已經(jīng)成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學科之一,所以就需要主動觀察生活,明確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事情。觀察自然界中的變化,從而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美。學生只有主動對生活進行觀察,才能不斷積累素材,豐富自身的思想情感,具備跳躍的思維,提高寫作的效果。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首先,可以引導學生主動觀察生活。如可以組織學生進入到當?shù)氐闹参飯@中,同時還要向學生提出要求,引導學生對植物的細節(jié)特點進行觀察。在看到相似的事物時,也可以從對比的角度出發(fā)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別。其次,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主要是因為在課堂教學中,學習是需要進行細心觀察的,所以教師可以從語調與表情等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語文作為小學教學中的基礎性學科,其學習不但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學寫作能力以及閱讀理解能力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還影響到了其他學科的學習。加之語文是我國數(shù)千年優(yōu)秀文化的積淀和結晶,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當進行拓展性閱讀教學,豐富語文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四、培養(yǎng)學生讀書記筆記的習慣
語文底蘊的深厚,內涵的豐富,素養(yǎng)的高低,很多在于課內外閱讀的多少。教師要確立“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即語文”的觀念,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實踐的主體,讓學生扎扎實實開展課堂內閱讀和課外閱讀,養(yǎng)成勤于閱讀,不斷積累知識、經(jīng)驗的習慣,以提高他們的閱讀等能力。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精彩的片段,名人名篇,猶如口香糖,越咀嚼,香味越濃,味道越好,讀書次數(shù)越多,對其中的妙處,蘊含的意味就越深。我要求每個同學都寫讀書筆記,每月結束的時候,我就會把他們的本子收集起來放在走廊上的桌子上,讓別的班級的學生來欣賞,當他們聽到自己的作品被表揚時,都十分的開心,下次做起筆記來就更加賣力了,更加喜歡讀書和寫讀書筆記,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還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五、養(yǎng)成勤于動手的習慣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要讓學生養(yǎng)成勤于動手的習慣。所以在開展閱讀或是課外讀物教學時,可以從邊讀邊記出發(fā),引導學生將書中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或是可以進行簡單的批注。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力,為日后的學習提供支持。所以說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達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境界,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更好的教育與引導。此外,還要向學生提出要求,讓學生養(yǎng)成隨時攜帶筆記的習慣,這樣在外出或是游玩時,也可以將自己的所見所感記錄下來,回家后進行整理。通過實踐可以看出,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勤于動筆的習慣,同時也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力。
六、結語
總而言之,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一旦養(yǎng)成,又會讓人受益終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如提前預習的習慣、廣泛閱讀的習慣、勤于動筆的習慣等等,而在習慣的培育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積極的引導、鼓勵,循序漸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冉茂林.打好學習基礎,培養(yǎng)良好習慣——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新課程(中),2018(2).
[2]王建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新課程(小學),2018(1).
[3]梁亞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