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會華
【摘? ? 要】參與式教學是一種重視智而不重視量的教學理念。其參與有三大核心:參與是一種行動的參與、認知的參與、情感的參與。這三種境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認知的參與是學生思維的參與,而情感的參與已達到參與的最高境界。
【關鍵詞】小學數學? 主動性? 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144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我們應立足實際,著眼于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爭取做到為每個學生“量體裁衣”。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凸顯出成果,體現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素質教育中改革學校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形成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教學模式,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廣大教師極為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參與式教學是素質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具體實踐的新型范式,它是以學生的分組活動為主,通過學習者積極地參與、探討,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式將學生放在教學活動的中心舞臺,把課堂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真正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可以說,在這種教學范式下,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才能實現真正的學習,從而使教學活動達到預期的目的。
當前,許多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都積極采用了參與式教學方法,力求運用這種現代學習方式,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但同時也因為缺少相關經驗,組織不到位,致使數學課堂教學走入許多誤區(qū)。那么,在參與式教學中,教師該怎樣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教師到底該做些什么呢?
一、培養(yǎng)興趣,啟發(fā)參與
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應從情(情感)、趣(趣味)、動(操作)、激(激勵)四方面入手。情感是人的意識傾向性,是興趣形成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善于創(chuàng)設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關心愛護學生,用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去感染和激勵學生,創(chuàng)設學生參與教學的條件。數學知識的趣味性是學生興趣培養(yǎng)的前提。數學知識本身蘊藏著一定的趣味性,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的數學美,讓學生學習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
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好奇、好動,喜歡操作性強的學習活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盡量給學生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并通過恰當的設問和語言調節(jié),使學生在感知操作的情境中進行語言表述,使學生“手上會做、嘴上會說、大腦理解”。激勵能激發(fā)人的動機,引發(fā)人的行為。在興趣發(fā)展的過程中,激勵起著動力作用,它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向縱深發(fā)展,保持始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既互相幫助、合作交流,又獨立思考、相互競爭,鼓勵學生從小樹立愛國家、愛科學、愛人民的雄心壯志,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學好數學打下堅實基礎。
二、轉變思想,真正把學生視為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
目標明確后,讓學生自學例題,通過自學,不同層次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收獲,也會存在不同的疑問,讓他們及時把這些收獲、疑問與同伴分享,初步進入互教互學,形成共同的學習成果,歸納出共同的疑問,提出小組問題(小組成員認為都不理解的或有疑問的內容),以便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時間一般以3~5分鐘為宜。仍以《梯形的面積》為例,教師引導學生:1.老師為每個小組都準備了學具,請同學們先打開學具袋看看都有什么。(每個小組的梯形互不相同)2.你能根據已有的經驗,借助手中的學具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3.請同學們兩人一組,借助你們手中的梯形紙片,可以拼一拼、畫一畫、剪一剪,看看能不能把梯形轉化成我們學習過的圖形,并找到轉化前后圖形間的聯系,把你找到的聯系在紙上寫一寫,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是如何推導出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看哪組的方法最多,學具不夠用可以找老師領取。
三、注重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變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控制者,是知識的仲裁者。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參與式教學需要教師適時地放下所謂的尊嚴和架子,用平等的視角、友好的心態(tài)和博愛的情懷對待每一個學生,與學生平等交流、平等討論問題。因此,在參與式教學中教師應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學生發(fā)展的指導者、合作者、促進者;而學生是學習的積極參與者、是問題的發(fā)現者、探究者、是知識的構建者、是個性發(fā)展的張揚著,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要平等、和諧、融洽。如在教學《倒數的認識》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怎樣的兩個數互為倒數?2.互為倒數的兩個數的分子和分母有何特征?3.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4.0有沒有倒數?5.1的倒數呢?整堂課圍繞以上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分小組討論。通過討論,使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將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行交流反饋,從而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
四、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的能力
動手操作的過程是一個手、腦并用的過程,是培養(yǎng)技能、技巧,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有效手段。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切參與的機會,盡量讓學生不僅用眼看,還要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并用,在活動中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啟發(fā)學生主動去思考,合理運用教學手段,讓學生愿意去嘗試、探索,主動參與到獲取知識的整個過程。
繼續(xù)以《梯形的面積》為例,課前,教師幫學生準備好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每個小組的梯形互不相同),課上先讓他們用各組的梯形擺一擺、拼一拼,看看能否拼擺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通過分組討論和展示,同學們可拼成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然后,教師問學生這三種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明確: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再讓學生思考: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通過觀察,學生發(fā)現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于梯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于梯形的高。最后,通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梯形的面積的關系推出梯形的面積公式:S=(a+b)h÷2。這樣,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學生通過自己一步步的實踐操作,獲得了新的知識點。
總之,參與式教學是一種將學生放在教育教學的主體位置,教師通過組織、設計“活動”的形式,全面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創(chuàng)造性學習與發(fā)展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運用參與式教學要注重學生參與的重要性,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共同參與,注重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變,營造良好育人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