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CK,即如何將特定的主題或者問題進行組織與重新表征,以適應學習者的能力與不同的興趣需要。簡而言之,PCK為教師根據(jù)自身對學生的了解,以及對學科知識的理解,采用最佳方式讓學生學會該學科某個特定的原理、規(guī)律與認識觀等,并讓學生將該內(nèi)容心理化的一個過程。
PCK視覺下的課堂實質(zhì)是“轉(zhuǎn)化”。首先是將學科知識轉(zhuǎn)化為教學設計,再將教學設計轉(zhuǎn)化為合適的課堂實施過程。在此以“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接龍課為例來觀測新教師與專家型教師的PCK水平。其中,新教師講授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guī)律,專家型教師講授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
1.新教師和專家型教師的課堂展示過程。
新教師在這節(jié)課里以復習地球公轉(zhuǎn)引起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為新課的切入點,并用多媒體展示了一天當中太陽在天空中的運動圖,引入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概念(圖1)。
然后,以一個側(cè)視圖(圖2)來展示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的空間變化規(guī)律,通過圖中直觀的太陽高度角的變化來引導學生得出正午太陽高度角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并給出充足的時間供學生思考并總結(jié)出正午太陽高度角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
圖1
圖2
專家型教師以復習基本概念的方式導入新課,用手繪地球來展示太陽直射點和正午太陽高度的關系。然后,以太陽直射赤道時赤道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90°,而此時北極點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0°,引出某緯度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公式。此后,再以學生的生活實踐分辨出距離太陽直射點的遠近直接影響到某地區(qū)的太陽輻射量,進而影響到該地區(qū)的冷熱和季節(jié)變化,引出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實際應用。最后,以一個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角度練習結(jié)束這節(jié)課。
2.基于PCK視覺下的課堂過程分析。
基于PCK視覺下,教師必須熟練掌握地理學科的基本知識、概念、原理及規(guī)律等。通過對比,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個教師都很好地掌握了學科知識。在PCK理念下,教師不僅要掌握基本的學科知識,還包括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對學科核心理念的領悟,在這方面新教師和專家型教師就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一特征更能體現(xiàn)一個教師的教學特色,如新教師能夠很好地借助多媒體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學科知識,而專家型教師則是讓學科知識具體化、生活化,體現(xiàn)了專家型教師對知識點的深厚理解能力,并能夠?qū)碗s的問題簡單化和生活化。而在講述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應用時,更是引導學生從思考四季變化與太陽直射點間的關系入手來闡釋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帶,不僅很好地把握住了地理課程標準和學科核心要求,而且準確地判斷出了高一學生的認知水平。專家型教師的教學設計更有利于學生學科知識心理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思路清晰流暢,能夠很好地把控學生思維過程中的關鍵點,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做更深入的思考。
按照常規(guī)課堂評價,在本節(jié)課中新教師和專家型教師的課堂氛圍和學生的反饋良好,但是通過在PCK視覺下對比新教師和專家型教師,可以較明顯地看出他們各自的教學特色。這方面需要教學實踐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做好自身的教學反思,以便新教師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