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文
摘要: 小學英語教學中對話課是一個重要的課型。根據(jù)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特點和新版《英語課程標準》,對話教學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通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圍繞某一個特定的話題進行交談會話的能力,同時具備相應的對話策略、對話禮儀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材中的對話就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里面有著豐富的文本情境,教師應該熟悉和把握教材體系,充分理解和挖掘教材資源,依托教材的情境資源,提高小學英語對話課效率。
關鍵詞: 情境? 對話? 語言運用能力? 思維
引言
語言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言有利于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為了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感知語言并建構語言,教師應該充分運用教材中的情境,并巧妙拓展,使之與文本巧妙對接,將課堂教學生活化 、趣味化,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并使用語言。教師應該如何運用文本情境,提升小學英語對話課的實效性呢?
一、感知文本情境,開拓文化視野,培養(yǎng)積極情感
在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關注學生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積累和培養(yǎng),而且不可忽視學生視野的拓展、跨文化意識的形成和積極情感的培養(yǎng)。
1.感知文本情境,開拓文化視野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在文化氛圍中學習語言,在語言交際中感受文化。PEP教材中有著豐富的文化因素,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孩子去發(fā)現(xiàn)、去感受、去體驗這些文化因素。如在五年級下冊Unit 2 My favorite season 的Story time教學時,Zip 和Zoom 在機場接見來自澳大利亞的Koala時的情景,從他們的對話中,學生了解到了兩國的氣候差異。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想象并描述出相應的圣誕節(jié)慶?;顒訄鼍?,學生的表達精彩紛呈:“I can wear my pretty dress on Christmas in Australia.”“We can eat delicious ice cream on Christmas in Australia.”“We can make a snow tree on Christmas in China.”這些文化知識的滲透,不僅開拓了孩子的文化視野、激發(fā)了孩子的表達欲望,而且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孩子的英語表達能力。
2.感知文本情境,培養(yǎng)積極情感
教學中,教師在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的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激發(fā)其內心的積極情感,力求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并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進而將這些積極情感有效內化。
如在教學PEP六年級(上)Unit 6 How do you feel? Part B Lets talk時,很多學生通過觀察插圖關注到Sam表情的變化,預測對話的過程中有不同的精彩回答。深入學習文本之后,他們體會到了Sam心情的變化,既有因為不能去動物園而難過,又有對爸爸的擔憂心情和關愛深情,從而激發(fā)了孩子關愛家人的美好情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對學生來說是受益無窮的。抓住教材中隱形的情感元素,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是英語教學的立足點、方向和目標。
二、深入文本情境,幫助語言理解與運用,提升思維能力
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文化差異,他們用英語思維的最大障礙是漢語的干擾。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盡力讓學生看到的是英語,聽到的是英語,說出的也是英語,讓課堂變成英語的天地,使學生養(yǎng)成用英語思考的習慣。而在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真正理解文本的階段是引發(fā)學生積極參與交流的主要階段,此時教師盡可能地將學生帶入文本情境中,引導孩子在情境中思考、交流,進而提升思維能力。
1.運用文本情境,幫助語言理解與運用
語言的習得離不開情境,如果能讓學生在相對完整的、真實的情境中學習語言,相信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語言,也能更好地運用語言。PEP教材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情境資源,如PEP四年級(下)Unit 3 At the farm Part A Lets talk中,筆者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圖片和觀看對話視頻,體會到these表示“這些”,指近處的一些復數(shù)物品。再通過猜測、探秘等活動有效地練習了these,they的用法。在老師的不斷引導和追問中,學生能夠對“What are these/they? Are these...? What color are these/they? Are they...?”快速做出回答,有效地將語言知識轉換成了語言技能。
2.運用文本情境,提升思維能力
英語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它承載著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對話教學模式的課堂,本身思維含量就比較高,教師如果能對文本情境再做些巧妙處理,引導學生更加積極地思考,那就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終生發(fā)展。在學習PEP六年級下冊 Unit 3 Where did you go? A Lets talk時,筆者根據(jù)文本情境,在教學過程中陸續(xù)提出如下問題:
When did John go to Xinjiang?
How did he go to Xinjiang?
Who did he go with?
Where did he go in Xinjiang?
What did he do in Xinjiang?
Why didnt he eat grapes?
How was the trip?
……
筆者根據(jù)孩子的回答將答案用思維導圖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根據(jù)思維導圖介紹Johns trip,在這一情境中,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再一次得到提升。
再如,在教學本單元B Lets talk時,進入文本前筆者啟發(fā)學生思考:What will you do if you go to Sanya?
S1:I will go to the sea.
S2:I will buy delicious food.
S3:I will take pictures.
可見學生的思維僅停留在對三亞的大概了解層面,回答得比較寬泛。 接著筆者呈現(xiàn)了教材提供的語言情境、圖片情境和筆者搜集的視頻情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再說What will you do if you go to Sanya?這一次學生的回答顯然進入了另一個層面:
S1: I like shells, so I will pick up some different shells.
S2:I will play volleyball with my father on the beach.
S3:I will buy some shell gifts, eat mangoes and take pictures of the large stones.
S4:We will fly a kite and ride a bike on the beach.
……
在這一個真實的語境中,筆者不斷地引導與追問,學生思路得以打開,表達的內容不斷豐富。這是學生思維火花碰撞的結果,也是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過程。
三、優(yōu)化文本情境,豐富趣味內容,保持表達興趣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jù),教師要想教得好并讓學生學得好,還需要巧妙地對教材進行“藝術”加工。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優(yōu)化文本情境,使教學內容既緊貼文本,又富有趣味性,進而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1.利用文本趣味點,創(chuàng)設有趣情境
PEP教材中不乏一些幽默風趣的細節(jié)。教師如果能發(fā)現(xiàn)并抓住這些激趣點,再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將會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對話。比如PEP六年級(上)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 Part B Lets talk中,有一段機器人Robin的對話:“Turn left at the... Then turn right at the...”機器人特殊的語音和語調,一下子激發(fā)了孩子的模仿興趣。于是筆者將這一情境拓展,提供給孩子一些地圖,讓他們編創(chuàng)并表演一段機器人指路的對話。有些“編程師”故意讓機器人出錯,引發(fā)大家的判斷與思考。筆者再次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思考:機器人功能強大,是否可以代替人類?孩子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其中。
2.豐富趣味內容,維持表達興趣
PEP教材中的很多情境是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很容易激發(fā)孩子的表達興趣,但由于內容受限滿足不了他們的學習欲望,這就需要教師做適當?shù)难a充。如PEP教材六年級(下)Unit 1 How tall are you ?Part A Lets talk是Zhang Peng 和Mike 在博物館參觀恐龍化石的情景對話。筆者給學生展示了一段恐龍生活的視頻,接著給出關鍵性圖片,讓孩子們對這些恐龍和周邊的花草進行對比?!癉inosaur A is fatter than Dinosaur B.”“Dinosaur E can run faster than Dinosaur F.”“Dinosaur G can fly more quickly than Dinosaur H.”等精彩句子誕生于課堂。
四、遷移文本情境,進行有效拓展,實現(xiàn)語言交際
《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英語學習具有工具性,這種工具性就包括語言交際的工具性。在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拓展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需求,適當遷移文本情境,創(chuàng)設更多運用語言的機會,讓學生在趣味性的情境活動中,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情,真正地將語言學習和生活緊密結合。
如在教學PEP五年級上Unit 6 In a nature park B Lets talk時,筆者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了一個與Miss White微信聊天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不僅滿足 了孩子的好奇心“What else in the nature park?”,而且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積極主動地將語言用于交際中。
再如在PEP五年級(下)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 Part B Lets talk教學的拓展環(huán)節(jié),筆者將教材中的“What will you do for your mum on Mothers Day”這一情境拓展為“Fathers Day/ Teachers Day/ Womens Day/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多個情境,讓學生任意選擇一個創(chuàng)編對話,有了教材文本的鋪墊,圖片支撐和單詞銀行的輔助,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輕松地用英語將自己的生活真實地表達了出來。
總之,教材是首要的教學資源,透徹地解讀文本,既是高效課堂的出發(fā)點,又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通過文本情境的挖掘與運用、拓展與創(chuàng)造,發(fā)揮其價值,讓學生在感知、品味、理解、內化和運用中真實地體驗語言、建構語言和運用語言,進而真正地習得語言,不斷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fā)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錢林艷.小學英語教學中情景創(chuàng)設的若干問題[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2010(4).
[2]姚國芬.重視教材文本本情境 優(yōu)化英語對話教學[J].小學教學設計(英語),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