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友桂
【摘要】目的:評價中醫(yī)食療藥膳輔助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效果。方法:以雙盲法將2017.02月-2017.10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0例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病人分成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0例,前一組實施常規(guī)治療,后一組再予以中醫(yī)食療藥膳輔助治療。比較兩組病人的疼痛狀況和骨密度變化。結果:療程結束后,觀察組病人疼痛得分(1.01±0.20分)更低,股骨頸骨密度(0.95±0.12g/cm2)和腰椎骨密度(0.98±0.12g/cm2)更高(p值<0.05)。結論:在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時,加用中醫(yī)食療藥膳進行輔助治療效果十分理想。
【關鍵詞】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中醫(yī)食療藥膳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8)02-027-02
骨質疏松是中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疾病,產生的疼痛反應會限制日?;顒樱档蜕钯|量。女性在絕經后骨量大量丟失[1],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脆度不斷增加,容易患骨質疏松。本文為了評價中醫(yī)食療藥膳輔助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效果,選取患者共計60例,分成兩組后其中一組采取常規(guī)療法,另一組增加中醫(yī)食療藥膳開展輔助療法,具體內容見正文詳細闡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從本院醫(yī)治的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病人中選出60例,時間為2017.02月-2017.10月,以雙盲法分成30例MI.
觀察組(共30例,男11例,女19例)一年齡:下限49歲,上限81歲,平均(60.23±5.25)歲;股骨頸疏松和腰椎疏松分別有16例、14例。
對照組(共30例,男12例,女18例)一年齡:下限48歲,上限80歲,平均(60.42±5.31)歲;股骨頸疏松和腰椎疏松分別有17例、13例。
文中兩組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基本資料存在微小差別,但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予以阿法骨化醇、鈣爾奇D服用,前者一天一次,一次1.0μg,后者一天一次,一次一片,療程為六個月。
[觀察組]:予以中醫(yī)食療藥膳輔助治療。藥膳組成包括:水蛭、三陵各3g,甘草6g,全蝎、柴胡各9g,山茱萸、茯苓、當歸、炒白術、仙靈脾各10g,淫羊蕾、黨參、蛇床子、白芍、赤芍、紫河車各12g,補骨脂、杜仲、山藥各15g,黃芪、牛膝各20g。一天一劑,均分兩次服完,連續(xù)用藥12周。
1.3 觀察指標、判定標準
在治療前和療程結束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評估疼痛程度[2],無疼痛感--0分(無);疼痛對生活、工作無影響--1至3分(輕度);疼痛對生活無影響,但對工作有影響--4分至6分(中度);疼痛對工作和生活都有影響--7分至9分(重度);疼痛嚴重,無法耐受--10分(極重度)。
在治療前和療程結束后測量每位患者股骨頸和腰椎的骨密度。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文中計量資料(疼痛得分、骨密度)用(x±s)的形式表示,t值檢驗。將所有數(shù)據(jù)投入到SPSS20.0軟件中進行處理,對比數(shù)據(jù)差別明顯用P<0.05表示,反之用P>0.05表示。
2 結果
如表一數(shù)據(jù)所示,兩組在治療之前的疼痛得分、骨密度相差不大,p值大于0.05,經過治療后,觀察組疼痛得分更低,股骨頸、腰椎的骨密度更高,p值小于0.05。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屬于全(剝生骨病,股骨頸、腰椎等部位比較高發(fā),以骨微結構破壞、骨量低下、骨脆性增加等為仁要表現(xiàn),會增加骨折風險,產生腰背部、四肢疼痛等多種不適癥狀,情況比勃反重時甚至會出現(xiàn)脊柱畸衫,破壞美觀。常規(guī)藥物阿法胃化醇屬于骨化三酉臭類藥物,俄狗刻吏腎小管、小腸對鈣的重吸收能力提高,增強肌力,預防跌倒,鈣爾奇D藥片中含25U維生素D1和600mg鈣[3],在拘樓病、骨折、骨質疏松癥等多種疾病中都有應用。
中醫(yī)剿冬原發(fā)勝骨質疏松癥納入“骨萎”、“胃痹”等范疇,認為其是由腎精虛少、腎氣漸衰引發(fā),應該將滋養(yǎng)骨骼、補腎壯陽作為基本治療思路,本院采用的中藥膳方由水蟲至、三棱各、甘草6g,全蝎、柴胡、山茱萸、茯苓、當歸、炒白術、幣喊脾等多種中藥材紅頂文,其中的淫羊蕾、鹿角膠具有很好的散寒止痛、補腎壯陽之效,白芍和柴胡能夠鹛肝理氣,白術、山藥、黃芪以及茯苓、黨參、蛇床子具有較佳的益腎幽卑之效,水蛙、三七、赤芍以及三棱可活血化痕,當歸、龜板膠、山茱英及蜘可車益腎精補陰血,杜仲、骨碎補可強骨溫筋。急之,各藥材在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骨密度、緩解疼痛等方面效果十分可靠。
文中結果部分數(shù)據(jù)顯示,觀察組療程結束后的疼痛得分(1.01±0.20分)比對照組低,股骨頸和腰椎部位的骨密度(0.95±0.12g/cm2、0.98±0.12g/cm2)高于對照組,p值小于0.05。
綜上分析得出,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是常見的骨科疾病,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基礎上予以中醫(yī)食療藥膳進行輔助治療,能夠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呂振雷,李玲,鄧躍毅.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中醫(yī)體質與辨證分型相關性研究進展[J].上海醫(yī)藥,2015,36(7):43-46.
[2]賴滿香,林基偉,廖利平等基于中醫(yī)傳承輔助系統(tǒng)的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方劑組方規(guī)律分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7,23(9):202-207
[3]姜洪洋,朱志強,于華鵬.中醫(yī)補腎活血法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60例療效觀察[J].海軍醫(yī)學雜志,2014,35(3):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