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渠
【摘 要】文章通過對中國古代建筑屋頂構成的單體形態(tài)及組合形態(tài)進行分析,指出中國古代建筑屋頂?shù)某淌交O計既突出了以理性為主導的創(chuàng)作精神,又閃爍著浪漫的光輝。同時,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建筑屋頂?shù)木毘潭扰c其獨特的審美意匠,由此激發(fā)對中國古代建筑屋頂創(chuàng)作精神的探究。
【關鍵詞】中國古代建筑;木構架體系;官式建筑;屋頂;審美意匠
【中圖分類號】TU-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3-0200-02
作為世界古代建筑六大組成之一的中國古代建筑,其主體是木構架建筑體系,這是一種完整地經(jīng)歷了古代全過程的重要建筑體系。這種建筑體系在外部形態(tài)上最富表現(xiàn)力的部件——屋頂,因其獨特的做法和形象,具有突出的藝術表現(xiàn)力,歷來頗受關注。
1 屋頂?shù)膯误w形態(tài)
官式建筑屋頂有著很嚴格的程式化系列。下面從官式建筑屋頂?shù)膯误w形態(tài)構成要素和構成方式進行分析。
1.1 庇和脊
“庇”和“脊”是中國建筑屋頂構成的兩大要素。
庇就是通常說的屋面,其主要特征是凹曲面,底層為椽條、望板、粘背,面層由鋪瓦成壟。瓦的材質、色彩不同,用瓦、鋪瓦的方式不同,庇面的品類就大不相同。庇的結束有3種情況(如圖1所示):一是庇面中斷,二是庇與庇相交,三是庇與墻相交。庇的中斷有2種方式:一種是以檐口結束,另一種是把庇的山面邊沿做成垂脊。
脊是通過對庇的交線和邊沿線的特殊處理而產生的,呈線的形態(tài)。脊本身又由脊身和脊獸組成,是確定屋頂形象的主要框線,也是屋頂?shù)臉嬙祀y點和裝飾重點。脊可以分為3種形式:一是庇與庇的陽角相交,通過處理其交接線而產生正脊、垂脊、戧脊、角脊等;二是庇與墻的相交,通過處理其交接線而產生博脊、圍脊等;三是庇在山面上的結束,通過處理其邊沿線而產生排山脊、梢壟等。
1.2 屋頂?shù)幕拘?/p>
官式建筑有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和攢尖頂5種基本型屋頂。廡殿頂是四庇五脊(1根正脊、4根垂脊);歇山頂是四庇九脊(1根正脊、4根垂脊、4根戧脊);懸山頂是二庇五脊;硬山頂也是二庇五脊,只是庇的邊線也是庇與山墻的交線;攢尖頂由庇和垂脊組成,有四、六、八庇及四、六、八根垂脊的情況,而圓攢尖頂則是一個圓錐形庇,無垂脊。
1.3 “人字庇母體”和“端部”的構成規(guī)律
廡殿、歇山、懸山、硬山屋頂都可以分成“母體”和“端部”兩個組成部分。母體就是前后檐兩坡庇面與正脊構成的“人字庇”。4種屋頂?shù)哪阁w都是一樣的,只是端部不同。硬山的端部是庇與山墻交接處的垂脊;懸山的端部是懸挑于山墻之外的;歇山的端部由垂脊、戧脊、博脊和翼角庇面、撒頭庇面構成;廡殿的端部由垂脊、翼角庇面、撒頭庇面構成?!叭恕弊直釉谶M深方向可以改變檁的架數(shù),在面闊方向可以改變開間的數(shù)量,但都不改變其基本形式。當廡殿的“人”字庇母體在面闊方向縮短為零時,兩邊的端部直接連接就形成了四角攢尖頂。
1.4 屋頂?shù)呐缮?/p>
程式化的屋頂通過脊和庇的變化,在基本型的基礎上衍生出若干派生型的屋頂,大部分用在地方性的民間建筑中。比如通過正脊隱匿,就形成了卷棚頂,由此衍生出卷棚硬山、卷棚懸山、卷棚歇山屋頂(如圖2所示)。
2 屋頂?shù)慕M合形態(tài)
官式建筑的進一步變化主要通過屋頂?shù)慕M合來實現(xiàn)。通過脊變、庇變形成的派生型屋頂,在地方建筑中用得很廣泛,在官式建筑中用得較普遍的則主要是卷棚頂。屋頂?shù)慕M合方式在漢代已很豐富,在宋、金時期則達到鼎盛。從形態(tài)構成上看,主要是在5種基本型基礎上,通過“人”字庇母體和端部的組合與穿插,在水平和豎向分別形成組合形態(tài),有的也兼有兩種組合方式。
水平組合有正脊并聯(lián)、正脊串聯(lián)和正脊相交3種類型(如圖3所示)。正脊并聯(lián)主要有屋檐勾連、并聯(lián)式抱廈、翼角對接3種模式;正脊串聯(lián)主要有兩夾、騎樓、迭落、牌樓式串聯(lián)、闕式串聯(lián)等形式;正脊相交主要有“丁”字相交、“十”字相交、轉角相交3種模式。豎向組合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重檐,一類是重樓。此外,也有重檐與重樓相結合的方式。重檐是在基本型屋頂下部重疊下檐形成的,主要有副階式和纏腰式。重檐的作用是擴大屋身和屋頂?shù)捏w量,增加屋頂?shù)暮陚デf嚴感,主要用于高等級的廡殿、歇山、攢尖屋頂。樓和閣都屬于重樓構成,這就構成了層層有檐的重樓式組合,這種組合形式常用歇山頂。
3 屋頂創(chuàng)作的理性精神和浪漫情懷
以上對屋頂形態(tài)的分析,可以說明中國古代建筑屋頂呈現(xiàn)高度的程式化,同時也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建筑屋頂在功能、技術和形象上的和諧統(tǒng)一。我國古代的匠師在屋頂?shù)膭?chuàng)作中特別擅長在美化結構及構造時,將文化含義和情感象征注入其中,這種創(chuàng)作精神應該說既是理性的,又是情理相依的,在理性精神的主導中滲透著浪漫情懷。
中國建筑最晚在漢代已出現(xiàn)具備排水、遮陽、納光性能的反宇屋頂?shù)淖龇?。碩大的屋頂,經(jīng)過曲面、曲線處理,顯得不那么沉重和笨拙,再加上一些裝飾,大屋頂成為中國古代建筑富有情趣的部分。古代文人將它們形容為“如鳥斯革,如暈斯飛”,笨重的屋頂變得如暈鳥展翅高飛,這是我國古代匠人的一種浪漫創(chuàng)造。同時,因為屋面的椽條與檁子是不連續(xù)的柱點接觸,柱點之間無受力關系,屋面可以在任一柱點中斷或升降,所以屋面凹曲的屋頂外觀與非連續(xù)點的結構形式十分吻合。
4 結語
中國古代建筑具有優(yōu)秀的歷史傳統(tǒng)和獨特的文化積淀,既有豐厚的傳統(tǒng)財富又有沉重的傳統(tǒng)包袱,面對厚重的文化遺產,如何揚長避短,是研究中國建筑不能回避的理論課題。對于這個課題,應該從物態(tài)化的“硬”傳統(tǒng)和非物態(tài)化的“軟”傳統(tǒng)著手。作為華夏兒女,既要重視對硬傳統(tǒng)的繼承,更要重視對軟傳統(tǒng)的研究與發(fā)揚,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參 考 文 獻
[1]侯幼彬.中國建筑美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
[2]梁思成.清式營造則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清華大學建筑系.建筑史論文集(第1輯)[C].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3.
[4](日)伊東忠太.中國建筑史[M].陳清泉,譯.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2014.
[5]蕭默.敦煌建筑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責任編輯:陳澤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