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發(fā)
摘 要:學習是一個終身的事情,作為教師,要想教好學生,學習更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所以,除了工作,自學是教師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在自學過程中,教師扮演學生的角色,而在教學過程中,面對學生,角色又轉(zhuǎn)變?yōu)榻處?,在這種雙重角色之下,作為教師,對于教學和學習就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作者從自身自學過程中和一線的教學實踐等方面,淺談了一些自己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看法。
關鍵詞:學習;自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8)20-0105-03
Abstract: Study is all in our life,as teachers,if we would like to do the best of our work,we must study everyday,it is very important.when we study on ourselves,we look like students,when we teach in classroom,then we are teachers,during this dual identity,as teachers,we have rich experience between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is paper,I want to discuss something between students learning and teachers teaching,according to my own studying experience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Keywords: study; self-study; teaching
教育是國之大計,特別是高等教育,為國家提供了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和專業(yè)人才。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說明教育并不是一個很容易的事情。教育的最根本任務是將學生教育成才,成才的一個重要標準是學生學習的成就。進入大學后,學生的學習主要以自治為主,也就是說學生學習模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從中學教師跟班督促的被動學習模式,轉(zhuǎn)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進行自我管理的主動學習模式。中學階段,中學生們不用認真地花時間去思考該學習什么、如何學習,只要嚴格按照老師的安排,跟著老師的教學進度去學習就能取得不錯的分數(shù)。進入大學后,隨著環(huán)境和教學模式的變化,如果大學新生沒有掌握大學的學習特點和規(guī)律,學習意識還停留在中學階段,缺乏學習的獨立性、自覺性,當他們面對大量的自由時間由自己決定學什么、如何學時,他們就變得很迷茫,難以適應[1]。
從中學進入大學后,面對教育環(huán)境和教學模式的改變,學生對學習的認知也應發(fā)生相應改變,實現(xiàn)這個轉(zhuǎn)變需要學生主觀上能夠認識這一點,同時在大學老師的幫助下能夠盡快改變學習方式,以適應大學學習。作為一名基礎課教師,面對的主要是剛進入大學學習的新生,深刻認識到學生的學習已經(jīng)成為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很難協(xié)調(diào)一致的環(huán)節(jié),如何能夠有效地解決這個矛盾,同時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筆者通過自己的自學與教學實踐,經(jīng)過深刻思考,并在教學中進行調(diào)查與實踐,有了一些深刻體會,這些體會可以幫助在校大學生們認識到,在脫離教師的管理之后,大學生們在富裕的時間里應該學什么,怎樣學,才能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取得一個良好的學習成就,為將來步入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學生到課堂學什么
學生進入大學后,首要的一個問題就是他們到大學來具體干什么,學什么,怎么學等等一系列問題,對于沒有讀過大學的大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比如從學長那里打聽,或者網(wǎng)上查找和咨詢,結(jié)果只會得到一些只言片語,但這些有限的信息依然不能改變大學新生心中的迷茫,甚至會更有迷惑性,在這種迷茫中尋覓的大學生難免會有所疲憊,結(jié)果是進如大學后,剛開始,學生學習勁頭十足,課堂秩序井然有序,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疲憊感就會隨之增加,加之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2],慢慢就會有部分學生開始偶爾課堂開小差,不能認真聽講,甚至曠課等抵觸課堂教學的情況,使得班集體的學風開始急劇下轉(zhuǎn),最終導致部分學生學習成績大大降低,甚至不能及格,從而將學生變?yōu)榭儾钌鶾3],增加了后續(xù)不必要的教育教學的工作量。
作為一名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大學教師,深刻意識到一個現(xiàn)實,那就是大學的學習與中學的學習有相當大的區(qū)別,學生作為一個新入校的初學者,沒有經(jīng)歷大學的學習,面對大學的學習生活難免就會迷茫,不知從哪開始,怎么樣做好大學的學習生活。而作為一名站在教育一線的教師,直接面對學生教學的教育工作者,除了平時的教學科研工作之外,需要不間斷地學習,因此,我們除了在教學工作中是教師這個身份,同時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也是一個學習者,所以,我們有能力,也有義務利用課堂教學工作以及課后輔導工作引導大學生,使其能夠盡快改變學習認知,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模式,順利進入大學的學習與生活。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最直接,最有效,學習占用時間最多的地方,如果能夠充分有效地把課堂時間利用到,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促進是非常關鍵的,因此,關于課堂內(nèi)學生學什么,這個目標如果清晰,將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就尤為重要。
首先,為了達到有效的課堂聽課講課效果,學生必須明確一點,為什么要學習,如果有學習的必要原因,這將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渴望。那么,學習的原因是什么?這個應該非常明確地告知學生,學習的原因是對自己無知的不滿足,這種無知的不滿足才是人學習的原動力,通俗地講,學習就是對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想要知道,作為大學生,進入大學后,應該非常明確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太多,所以才需要學習,唯有學習,學生才可以獲得知識,通過知識才可以掌控未來的世界,才能改變世界,這也是學生進入大學的目的。
其次,學生來到大學,課堂學什么?根據(jù)專業(yè)的設置,各個學校會開設專業(yè)培養(yǎng)不可或缺的課程,那么,學生在課堂內(nèi)就是來學習這些與他們所學專業(yè)相關,但又完全未知的新知識,作為課堂教師,在這里起到了幫助學生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輔助作用。簡單地說,學生來到課堂學習自己不會的,而老師恰好會,并能清楚完整地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同時可以糾正出學生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誤區(qū),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學到他們想要學習到的專業(yè)知識和內(nèi)容。
最后,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除了教學涉及到的內(nèi)容之外,教師的每一個學習心得,教師的每一個學習方法,參考書目,參考文獻,以及專業(yè)動態(tài)和專業(yè)相關的最前沿知識等也是學生應該努力學習的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都是老師掌握后,并不能全部在某一教材或某一教案中完全呈現(xiàn),恰恰是老師在平時的學習中積累的知識,通過課堂這種有限的時空告知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學生有了這些內(nèi)容,猶如有了海上的燈塔,學習將會有更加明確的目標,從而更能激發(fā)學生對應該掌握知識的興趣,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激情,提高學生成績和豐富學生的知識。
有了這些明確的學習目的之后,接下來就是技術性問題了,即課堂內(nèi)怎么學,才能夠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呢?
二、學生到課堂怎么學
每個新的學期開始,當踏入課堂開始講課的時候,作為教師觀察到有相當?shù)膶W生拿著新課本,帶著新筆記本,手里攥著嶄新的各式圖寫文具,一副信誓旦旦要將學習學的精神面貌,看到這種場景,老師也會被強烈感染,所以作為老師會更加用心備好每一節(jié)課,用心上好每一節(jié)課,可是,經(jīng)過數(shù)月教學工作的進行,會發(fā)現(xiàn)很多開學要努力學好每一節(jié)課,課堂認真聽講,認真記錄筆記的同學,從他們交上的作業(yè)以及課堂表現(xiàn)來看,發(fā)現(xiàn)有些開始落下來了,甚至落后于那些只是上課聽聽課的同學,對此筆者很不解,學生上課認真聽課并認真記筆記,但這樣努力的學生為什么就落下了呢?筆者開始走訪同事,與同事交流的結(jié)果是同事所帶的學生也有這種狀況發(fā)生,也就是說這樣的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到底是為什么呢?作為教師開始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了著重觀察和調(diào)查,為此,專門在課后與那些上課認真記筆記,筆記記得整齊劃一,但作業(yè)錯誤比較多的同學進行了深刻交談,這些學生統(tǒng)一的回答都是剛開始能聽懂,但慢慢地就很難聽懂了,從語氣中能夠體會到這些學生的沮喪。
此后,筆者開始慢慢在課堂的授課過程中觀察這些認真聽課,并能夠認真記錄筆記的學生,希望能找到這些學生逐漸落下的真正原因,經(jīng)過長期的觀察,以及對上課教學實踐的思考,總算功夫不負,發(fā)現(xiàn)這些同學在聽課的時候,其主要精力并沒有完全進入深入理解和思考中,而有相當精力是投入到記錄的過程中,這是才是導致認真學習的學生落后于那些只是上課隨便聽聽課的學生的主要原因。
作為學習,理解是記憶的基礎,然而這些學生,上課雖然很認真地記筆記,認真聽取老師的講解,但對實際問題的把握卻很是差強人意,這種情況的真正原因是,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大部分是流于學習的形式,而未真正地去用心學習。大學學習和中學學習有著不同的方式,學生在沒有轉(zhuǎn)變自己學習模式的情況下,依然延續(xù)中學填鴨式的學習方法,寄希望于死記硬背,這顯然并不是大學中的一個有效的學習方式。
從這個現(xiàn)象的思考中,以及在平時自學的過程中,作為一線教師,同時具有教師和學生的雙重角色,開始考慮怎么能夠幫助到這些學生,告知這些學生上課如何學習,幫助這些學生能夠把學習模式進行轉(zhuǎn)變。
第一、課前應該進行一點簡單的預習,應該了解這節(jié)課到底要進行什么內(nèi)容,大概了解內(nèi)容結(jié)構,了解和之前學習內(nèi)容之間的銜接關系,注意哪些是自己不會的,帶著問題學習,學習效率會倍增。
第二、上課過程中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老師的講解上,要集中精神聽課,聽老師講的邏輯結(jié)構到底是什么,跟著老師的推理和演算步驟,著重聽講預習中遇到的問題,理解老師所講內(nèi)容,把握課堂的重點和難點,最終達到融會貫通。
第三、注意課堂內(nèi)記錄筆記的方法,并不是將老師說的每一句話事無巨細地記錄,也不是將老師黑板上的內(nèi)容全部記錄,而是要記錄一些課本沒有的,對課堂重點內(nèi)容和難點內(nèi)容理解后進行簡單標注,以便做作業(yè)和復習時能夠清晰明了。
第四、習題課最為重要,習題課往往都是一些典型問題,圍繞課本內(nèi)容的重點和難點,在題目中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些重點難點,所以在典型問題的講解過程中,學生應該學習的是問題的思路和做題過程,特別習題是作業(yè)題時,就更加具有針對性了,記錄時采用不同顏色的筆將正確答案放在錯誤答案旁邊,平時學習或者復習時,知道錯在那里,然后才會知道對在那里,從錯誤中學習正確的東西讓學習成績的提高就變得非常迅速,變得非常有意思。
第五、課后應該針對性地去學習,把做錯的題目和不會的題目做重點思考,需要什么基礎方面的知識,進入圖書館,那里相關資料特別多,各種不同的資料雖然講解的是同樣的內(nèi)容,由于出自于不同的作者,資料中講解內(nèi)容的切入點,講解的方法,講解的邏輯,例題等都有所不同,去查找相應的資料,可以從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學習相應內(nèi)容。
最后,就是交流與溝通,可以向同學請教,也可以向老師請教,特別是和教師進行及時的交流與溝通,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和老師進行及時的溝通與學習,這樣就不至于走太多彎路。
三、老師應該怎么教
一名教師在自學的過程中,角色自動就轉(zhuǎn)變?yōu)橐幻麑W生,學習過程中自然會遇到學習障礙,老師在克服這些學習障礙的過程中自然就會總結(jié)出一些特別有用的心得,就更能體會到怎么學才更有效,這種角色的轉(zhuǎn)變在工作中就顯得非常重要,在工作中,這種重要性可以更加明確地指導教師怎么教學生,幫助學生把學習學好。
經(jīng)驗總結(jié)如下:
第一、作為教師應該先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備課過程應該多采用幾本相關教程,將知識揉碎吃透,然后再按教綱邏輯將重點難點記錄在教案之上。
第二、課堂講課之前,先將過去與本次課程的知識做簡單回顧,做好上節(jié)課與本節(jié)課知識點的銜接工作,然后簡單將本次課程以綱領的形式介紹給學生,邏輯和結(jié)構明確,這樣重點和難點就很容易凸顯給學生,學生就能更加明確地把握知識重點和難點,學習更有目的性,知識就更容易接受,知識的掌握就會更加牢靠。
第三、在講解重點難點問題時盡量將問題講解的通俗易懂,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繁瑣的問題步驟化,盡可能讓學生通過老師的講授能夠領會課堂內(nèi)容,這才是教師應該做的事情。比如,可以經(jīng)常采用類比的方法,用學生能理解的概念方法等講解難懂晦澀的概念,用圖解的方式,有步驟,有秩序地把繁瑣的內(nèi)容呈現(xiàn)給學生,這樣學生會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第四、面對學生要有耐心,畢竟學生是初學者,相對老師來說,對有些問題的理解和領會明顯沒有老師更為迅速、清楚,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所以,老師應該站在初學者的角度去理解學生,要對學生有耐心,一旦學生在心理上喪失學習的信心,應該盡一切方法鼓勵學生,幫助學生重建信心,否則,對于教學工作而言將是巨大的損失。
第五、講解典型例題時,應該觀察課堂情況,課堂內(nèi)學生的反應是衡量課堂效果的最重要指標,依據(jù)學生課堂反應的情況,應該及時調(diào)整課堂進度,及時調(diào)整講解的知識內(nèi)容,做好記錄,在下次內(nèi)容開始前,在學生本次內(nèi)容的學習后,簡單將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概括,再次將課堂重點難點告知學生,使得學生再次明確,理解,領會課堂內(nèi)容。
最后,業(yè)布置要有針對性,做到有的放矢,覆蓋所有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做到難易適中為好,通過學生作業(yè)情況再次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四、結(jié)束語
總的來說,課堂教學既是一個體力活,又是一個技術活,它不是老師單向的輸出,也不是學生單向的輸入,教學工作是一個教師和學生協(xié)調(diào)合作的工作,在老師認真教,學生好好學的同時,作為受教育的主體——學生,以及教育客體——老師,都應該認識到課堂的重要性,把握好課堂就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對于學生的學習成就才會有巨大的推動,因此,把握好上課學生學什么,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去主動學習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這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應該指導學生怎么去學習,學習的方法很是重要,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后,不能舍本逐末,作為學習的源頭教師,應該怎么教學生,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把控著整個教學的全過程,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成就與教師有著直接重要關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更是重中之重。目前談及高校教育教學的論文很多,本文作者就從自己的自學和教學實踐出發(fā),通過和同事的討論,以及在學生中進行了調(diào)查和思考,參考了很多相關教學工作方面的論文,簡單扼要地談了談在自學和教學工作中,教師如何通過教師角色的轉(zhuǎn)變,認識到學和教之間的關系,從而能夠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提高教學工作,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參考文獻:
[1]楊曉燕.大學教學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5,17(1):109-110.
[2]周寧,王曉宇,趙會軍,等.大學生自學能力培養(yǎng)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4(2):35-36.
[3]孫宏順,李玉龍,陸新華,等.從責任關懷角度加強對大學績差生的教育引導[J].大學教育,2012,1(11):23-24.
[4]姚運紅,唐加步,賴文秀,等.醫(yī)學生自學能力的調(diào)查及提高方法探討[J].高教學刊,2018(0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