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鴻鶴 張云峰
[摘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聚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以民為本”“與時俱進”“依法治國”“修身養(yǎng)德”“廉潔奉公”“大同世界”等精華,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政治建設思想、經濟建設思想、文化建設思想、社會建設思想、生態(tài)文明建設思想、黨的建設思想和外交思想提供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使其展現了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彰顯了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關鍵詞]習近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統(tǒng)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绷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并緊密結合當前的現實情況,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供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使其展現了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彰顯了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一、以民為本——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1.“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p>
習近平指出:“‘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部發(fā)展歷程都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所以能夠取得事業(yè)的成功,靠的是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如果脫離群眾、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背鲎怨茏印豆茏印つ撩瘛に捻槨?。習近平引用管子的這句典故,著重強調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服務人民,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自己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中國共產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國家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其一切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其一切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都應該來自人民,都應該為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實施。我們必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
2.“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習近平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zhàn)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正所謂‘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p>
“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背鲎栽印洞髮W》。習近平引用曾子的這句典故,著重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全黨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使我們黨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我們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發(fā)展各項社會事業(yè),加大收入分配調節(jié)力度,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權利,使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穩(wěn)步邁進。
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習近平指出:“古人說:‘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很多網民稱自己為‘草根,那網絡就是現在的一個‘草野。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不然怎么聯系群眾呢?”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背鲎酝醭洹墩摵狻馄?。習近平引用王充的這句典故,著重強調網民大多數是普通群眾,來自四面八方,各自經歷不同。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讓互聯網成為我們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臺,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fā)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jiān)督的新渠道。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fā)發(fā)聲,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答疑解惑。善于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一定要不斷提高這項本領。
4.“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p>
習近平指出:“著力實現共享發(fā)展、綠色發(fā)展,增進人民福祉。中國古語說:‘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秘魯諺語說:‘人民的聲音就是上天的聲音。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做到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p>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出自劉安《淮南子·汜論訓》。習近平引用《淮南子》這句典故,并借用秘魯的諺語,著重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huán)節(jié),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fā)展各個環(huán)節(jié)。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與時俱進——以新的發(fā)展理念引領發(fā)展
1.“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習近平指出: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面對我國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我們觀念上要適應,認識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對路,工作上要得力,否則很難與時俱進抓好經濟工作?!?/p>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背鲎浴吨芤住は缔o下》。它道出一個顛撲不滅的真理:世間萬物,都有一個發(fā)生、發(fā)展和衰落的過程,任何事物在其發(fā)展到衰落階段時,就要尋求變化以謀出路。如果一味因循守舊不思變化,就只能僵化致死;反之,如果能因應環(huán)境變化做出相應調整,就可以絕處逢生,立于不敗之地。成語“窮則思變”即由此而來。
習近平引用《周易》這一典故,著重強調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發(fā)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進程,發(fā)展環(huán)境不會一成不變,發(fā)展條件不會一成不變,發(fā)展理念自然也不會一成不變。我國經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是我國經濟發(fā)展階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認識新常態(tài),適應新常態(tài),引領新常態(tài),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大邏輯。
2.“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p>
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是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民族。我們的先人們早就提出:‘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煨薪。右宰詮姴幌??!埲招?,日日新,又日新??梢哉f,創(chuàng)新精神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稟賦?!?/p>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戴圣《禮記·大學》。習近平多次引用《大學》這句典故,著重強調適應新常態(tài),引領新常態(tài)的根本之策是堅持創(chuàng)新發(fā)展,增強發(fā)展動力,把握發(fā)展主動權。創(chuàng)新發(fā)展注重的是解決發(fā)展動力問題。抓住了創(chuàng)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的“牛鼻子”。雖然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強,主要體現在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科技發(fā)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fā)達國家水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產業(yè)還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這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塊頭的“阿喀琉斯之踵”。通過創(chuàng)新引領和驅動發(fā)展已經成為我國發(fā)展的迫切要求。我們必須把創(chuàng)新作為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把創(chuàng)新擺在國家發(fā)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讓創(chuàng)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chuàng)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3.“有上則有下,有此則有彼?!?/p>
習近平指出:“著力增強發(fā)展的整體性協調性?!猩蟿t有下,有此則有彼。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整體,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統(tǒng)?!?/p>
“有上則有下,有此則有彼。”出自程頤《周易程氏傳·賁》。習近平引用程頤的這句典故,著重強調協調發(fā)展注重的是解決發(fā)展不平衡問題。我國發(fā)展不平衡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區(qū)域、城鄉(xiāng)、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關系上。在經濟發(fā)展水平落后的情況下,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是要跑得快,但跑過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調整關系、注重發(fā)展的整體效能,否則一系列社會矛盾會不斷加深。我們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fā)展中的重大關系,不斷增強發(fā)展整體性。
4.“子鈞而不綱,弋不射宿?!?/p>
“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鰍鱔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p>
習近平指出:“我們的先人們早就認識到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鬃诱f:‘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網打魚,不射夜宿之鳥。荀子說:‘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鰍鱔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秴问洗呵铩分姓f:‘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這些關于對自然要取之以時、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p>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出自孔子《論語·述而》。“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鰍鱔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背鲎攒髯印盾髯印ね踔啤贰_@句話的意思是“植物正在發(fā)育的時候,不能進山砍樹。黿鼉魚鱉鰍鱧繁殖的時期,不能用網捕撈,不能用藥捕捉”?!敖邼啥鴿O,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背鲎詤尾豁f《呂氏春秋·義賞》。這句話的意思是“抽干湖水來捕魚,怎么可能捕不到?但是明年就沒有魚了;燒毀樹林來打獵,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明年就沒有野獸了”。
中華文明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面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引用孔子、荀子、《呂氏春秋》的這些典故,著重強調綠色發(fā)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類發(fā)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huán)境污染嚴重、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的問題十分嚴峻,積累了大量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成為明顯的短板,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凈飲水、安全食品、優(yōu)美環(huán)境的要求愈加愈強烈。我們必須堅持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的文明發(fā)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讓老百姓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huán)境中,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huán)境更優(yōu)美,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5.“馳命走驛,不絕于時月”“云帆高張,晝夜星馳”。
習近平指出:“我們的祖先在大漠戈壁上‘馳命走驛,不絕于時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張,晝夜星馳,走在了古代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前列。”
“馳命走驛,不絕于時月”出自范曄《后漢書·西域傳》?!霸品邚?,晝夜星馳”出自《天妃靈應之記》碑,又稱《天妃之神靈應記》碑,俗稱“鄭和碑”。習近平引用這兩句典故,著重強調歷史上路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就是中國同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歐洲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耙粠б宦贰背h是對古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戰(zhàn)略舉措和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追求的是各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弘揚的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開放發(fā)展注重的是解決發(fā)展內外聯動問題。我們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zhàn)略,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對外開放區(qū)域布局、對外貿易布局、投資布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
6.“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p>
習近平強調:“共享發(fā)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翁煜乱?,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p>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背鲎詤尾豁f《呂氏春秋·貴公》。習近平引用《呂氏春秋》的這句典故,著重強調共享發(fā)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數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共享發(fā)展就要共享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建設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權益。共享是共建共享。要充分發(fā)揚民主,廣泛匯聚民智,最大激發(fā)民力,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動局面。
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p>
習近平指出:“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要高舉社會主義法制旗幟,高舉憲法和法律旗幟,增強各族群眾法律意識,使他們懂得法律底線,也是高壓線,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違法,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背鲎皂n非《韓非子·有度》。盧梭認為:“規(guī)章只不過是穹隆頂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誕生的風尚才最后構成那個穹隆頂上的不可動搖的拱心石?!惫苡枚行У姆?,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
習近平引用韓非子這句典故,著重強調要在實踐中貫徹法治思維,做到知行合一、鐵面無私。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人民群眾的法治信仰,就是建立在這種“守法者得利,違法者受罰”的司法、執(zhí)法過程中,建立在這種管用有效、已定必行的法制體系上。
2.“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p>
習近平指出:“‘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要堅持立法先行,堅持立改廢釋并舉,及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體系,完善包括市民公約、鄉(xiāng)規(guī)鄉(xiāng)約、行業(yè)規(guī)章、團體章程在內的社會規(guī)范體系,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基本遵循。”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背鲎酝醢彩吨芄贰T凇吨芄芬晃闹?,王安石借評價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周公提出自己的政見:不但要立法,而且必須立“善法”;要使法“善”,就是要朝廷實行改革。其中,變法的思想是顯而易見的。
習近平引用王安石的這句典故,著重強調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制體系作為依法治國的“綱”,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干工程。全面依法治國,首先就要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
3.“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p>
習近平指出:“‘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依法治國是我國憲法確定的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而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國,關鍵在于黨能不能堅持依法執(zhí)政,各級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我們要增強依法執(zhí)政意識,堅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體制、法治的程序開展工作,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推進依法執(zhí)政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p>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出自張居正《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以修實政疏》。在張居正看來,當時明朝的法令條例已經足夠多了,國家之所以內政不修,不是法律制度不健全,而是沒有依照所立之法辦事。為此,張居正上疏神宗皇帝提出著名的考成法,主張“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
習近平引用張居正這句典故,著重強調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法律的有效實施,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和難點。我們要增強依法執(zhí)政意識,堅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體制、法治的程序開展工作。執(zhí)法是行政機關履行政府職能、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主要方式,各級政府必須依法全面履行職能,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完善執(zhí)法程序,嚴格執(zhí)法責任,做到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
4.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p>
習近平指出:“‘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司法人員要剛正不阿,勇于擔當,敢于依法排除來自司法機關內部和外部的干擾,堅守公正司法的底線。要堅持以公開促公正、樹公信,構建開放、動態(tài)、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杜絕暗箱操作,堅決遏制司法腐敗?!?/p>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背鲎钥鬃印墩撜Z·為政第二》。習近平引用孔子這句典故,著重強調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確保法律公正、有效實施。要加強對執(zhí)法活動的監(jiān)督,堅決排除對執(zhí)法活動的非法干預,堅決防止和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堅決懲治司法腐敗現象,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jiān)督、違法必追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四、修身養(yǎng)德——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p>
習近平指出:“古人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p>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出自戴圣《禮記·大學》。習近平引用《禮記》的這句典故,著重強調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莫衷一是,行無依歸,那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就無法前進。我國是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確立反映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同的價值觀“最大公約數”,使全體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進,關乎國家前途命運,關乎人民幸福安康。
2.“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p>
習近平指出:“‘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背鲎源魇ァ抖Y記·大學》。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正所謂“天下之本在家”。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理、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等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融入中國人的血脈,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引用《禮記》這句典故,著重強調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做家風建設的表率,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各級領導干部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嚴格要求親屬子女,過好親情關,教育他們樹立遵紀守法、艱苦樸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觀念,明白見利忘義、貪贓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為全社會做表率。
3.“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p>
習近平指出:“廣大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養(yǎng)成高尚品格。要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胸懷理想、志存高遠,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并為之終生奮斗。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自覺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要堅持艱苦奮斗,不貪圖安逸,不懼怕困難,不怨天尤人,依靠勤勞和汗水開辟人生和事業(yè)前程。‘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p>
“蘇州司業(yè)詩名老,樂府皆言妙入神??此茖こW钇驷?,成如容易卻艱辛?!背鲎酝醢彩额}張司業(yè)詩》。習近平引用王安石的這句詩,鼓勵廣大青年依靠勤勞和汗水開辟人生和事業(yè)的前程。著重強調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長,前進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緩流也有險灘,有麗日也有風雨,有喜悅也有哀傷。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為了理想能堅持、不懈怠,才能創(chuàng)造無愧于時代的人生。
4.“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薄疤煜码y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p>
習近平指出:“《禮記》中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人說:‘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著大好機遇,關鍵是要邁穩(wěn)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心浮氣躁,朝三暮四,學一門丟一門,干一行棄一行,無論為學還是創(chuàng)業(yè),都是最忌諱的。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p>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背鲎源魇ァ抖Y記·中庸》?!疤煜码y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绷暯揭米铀己屠献舆@兩句典故,著重強調扎扎實實干事,踏踏實實做人。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成功的背后,永遠是艱辛努力。青年要把艱苦環(huán)境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把小事當作大事干,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堅忍不拔、百折不撓,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五、廉潔奉公——全面從嚴治黨
1.“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guī)矩?!?/p>
習近平指出:“古人說:‘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guī)矩。沒有規(guī)矩不成其為政黨,更不成其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認為,我們黨的黨內規(guī)矩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和規(guī)則?!?/p>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guī)矩。”出自呂不韋《呂氏春秋·自知》。習近平引用《呂氏春秋》這句典故,突出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就要靠嚴明的紀律和規(guī)矩。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之策,要把紀律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把紀律和規(guī)矩挺在前面,不斷強化全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紀律和規(guī)矩意識。
2.“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p>
習近平指出:“要讓每一個干部牢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娚迫绮患埃姴簧迫缣綔?。領導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僥幸。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背鲎钥鬃印墩撜Z·季氏》。習近平引用孔子的這句典故,著重強調堅決反對腐敗,防止黨在長期執(zhí)政條件下腐化變質,是我們必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廉潔自律是共產黨人為官從政的底線。黨員領導干部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提升道德修養(yǎng)水準,增強底線思維紅線意識,自警自省自勵自律,抓早抓小抓常抓細,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革命,始終做到不越雷池一步,不踏紅線一分,把好權力關、金錢關、美色關,真正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坦坦蕩蕩為官。
3.“鋤一害而眾苗成,刑一惡而萬民悅?!?/p>
習近平指出:“嚴懲腐敗分子,加強追逃追贓工作?!z一害而眾苗成,刑一惡而萬民悅。我們堅持有腐必懲、有貪必肅。同時,我們著力解決發(fā)生在基層和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讓正風反腐給老百姓帶來更多獲得感?!盻15_
“鋤一害而眾苗成,刑一惡而萬民悅?!背鲎曰笇挕尔}鐵論·后刑第三十四》。習近平引用桓寬的這句典故,著重強調我們黨重拳反腐的零容忍態(tài)度,猛藥去疴、刮骨療毒,高懸反腐利劍,形成強大威懾,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tài)勢,旨在讓正風反腐給老百姓帶來更多獲得感,彰顯了我們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堅定決心。
4.“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p>
習近平指出:“改進工作作風的任務非常繁重,八項規(guī)定是一個切入口和動員令。八項規(guī)定既不是最高標準,更不是最終目的,只是我們改進作風的第一步,是我們作為共產黨人應該做到的基本要求?!平?,先禁其身而后人。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說到的就要做到,承諾的就要兌現?!?/p>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背鲎攒鲪偂渡觇b·政體》。習近平引用荀悅的這句典故,著重強調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群眾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干部心系群眾、埋頭苦干,群眾就會贊許你、擁護你、追隨你;干部不務實事、驕育淫逸,群眾就會痛恨你、反對你、疏遠你。在反對“四風”的長期斗爭中,必須堅持從領導干部抓起,首先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中央要帶好頭,各級領導干部要帶好頭,率先垂范、以上率下、身體力行,用黨風的好轉帶動政風和社會風氣的好轉。
六、大同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p>
習近平指出:“‘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花朵,就算這種花朵再美,那也是單調的。不論是中華文明,還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的成果。”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背鲎浴豆沤褓t文》。習近平引用這句典故,著重強調文明的多元化、多樣性,是為了說明“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陽光有七種顏色,因而絢爛;世界有多種文化,因而精彩。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500多個民族和多種宗教。如果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只有一種語言,只有一種音樂,只有一種服飾,那是不可想象的。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從茹毛飲血,到田園農耕;從工業(yè)革命,到信息社會,構成了波瀾壯闊的文明圖譜,書寫了激蕩人心的文明華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動力。文明交流互鑒不應該以獨尊某一種文明或者貶損某一種文明為前提。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可以豐富人類文明的色彩,讓各國人民享受更富內涵的精神生活、開創(chuàng)更有選擇的未來。
2.“以和邦國”“和而不同”“以和為貴”
習近平指出:“中華文明歷來崇尚‘以和邦國‘和而不同‘以和為貴。中國《孫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書,但其第一句話就講:‘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義是慎戰(zhàn)、不戰(zhàn)。幾千年來,和平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中,刻進了中國人民的基因里”
“以和邦國,以諧萬民,以安賓客,以說遠人,以作動物?!背鲎浴吨芏Y·春宮宗伯·大司樂》?!熬雍投煌?,小人同而不和?!背鲎钥鬃印墩撜Z·子路》?!岸Y之用,和為貴。”出自孔子《論語·學而》。習近平引用這些典故,是向世界宣示,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一個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傳的民族精神中來進行基因測序。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始終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根植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我們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無論這個發(fā)展到哪一步,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范圍。這是我們對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文化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揚。
3.“強不執(zhí)弱,富不侮貧?!?/p>
習近平指出:“中國自古倡導‘強不執(zhí)弱,富不侮貧,深知‘國雖大,好戰(zhàn)必亡的道理。一些人渲染‘中國威脅論,這或者是對中國歷史文化和現實政策不了解,或者是出于一種誤解和偏見,或者是有著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中國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我們的戰(zhàn)略選擇和鄭重承諾?!?/p>
“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zhí)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背鲎阅印赌印ぜ鎼邸?。習近平引用墨子的這句典故,著重強調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論證國強必霸不是歷史定律,駁斥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堪稱一語中的、入木三分。
4.“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習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fā)展道路。只有能夠持續(xù)造福人民的發(fā)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p>
“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背鲎晕涸础赌隆ぶ纹濉?。習近平引用魏源的這句典故,著重強調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國情,注定了中國必然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fā)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時代的選擇。各國都應該根據自身稟賦特點,尋找適合本國國情的發(fā)展道路,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發(fā)展戰(zhàn)略。
5.“人之相知,貴在知心?!?/p>
習近平指出:“秉持開放包容,鼓勵文明交流。中國人說:‘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波斯諺語說:‘人心之間,有路相通。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間,應該堅持交流互鑒、和諧共存?!?/p>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在相知,貴在知心?!背鲎悦献印睹献印とf章下》。習近平首先引用中國古語“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強調“知心”的重要性。接著,又借鑒波斯諺語“人心之間,有路相通”,指出“知心”的可能性,從而構建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間友好交往的最佳路徑。
6.“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p>
習近平指出:“中國古代圣賢孟子說:‘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中國對中東的政策舉措堅持從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發(fā),堅持從中東人民根本利益出發(fā)。我們在中東不找代理人,而是勸和促談;不搞勢力范圍,而是推動大家一起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不謀求填補‘真空,而是編織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網絡。”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背鲎悦献印睹献印る墓隆贰A暯揭妹献拥倪@句典故,用最能代表中華文化基本精神的“大丈夫”思想,擲地有聲地告訴世界,中國的中東外交,立正位、行大道,不找代理人,不搞勢力范圍,不謀求填補“真空”,堅定地做“中東和平的建設者、中東進展的推動者、中東工業(yè)化的助推者、中東穩(wěn)定的支持者、中東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充分彰顯了中國的國家品格和國家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