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菊
摘 要:在玉米種子繁殖生產過程中,實地調查的目的是根據品種的描述,即按照標準種植場種植的標準樣品取樣,以及確定品種真實性種類,進行認可申報說明,檢查樣品是否可以大規(guī)模生產,同時確定種子樣品的純度是否符合國家標準要求或種子標簽價值。
關鍵詞:玉米;種子純度;田間小區(qū);種植鑒定;技術環(huán)節(jié)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8)04-0115-01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志碼: B
1 田間小區(qū)鑒定技術
小區(qū)種子識別可分為事前控制和后續(xù)行動兩類[1]。如果該批種子用于培育下一代種子,那么該批次的種子就是下一代的先行者。親本種子的細胞培養(yǎng)鑒定對于種子的生產具備主動作用。事前檢查可以在田間種子生產測試期間,或者在不合適的種子田成功淘汰之前進行。鑒定細胞培養(yǎng)為檢測種子生產質量,是一個后續(xù)的檢查,如對收獲后的種子進行栽培檢查。后部控制也是檢查種子樣品是否符合種子質量標準的重要工具。其可以長時間監(jiān)測小區(qū)種植的鑒定,從種子發(fā)芽到成熟的觀察期,隨時監(jiān)測小區(qū)內所有植物。使用小區(qū)品種鑒定,可充分展示種子生長的真實性,同時其也是最可靠、精確的物種鑒定純度方法,對于種子識別特征具有明顯效果,但缺點是較為費力和耗時。小區(qū)種植鑒定方法為制備GB/T 3563.5標準樣品所需細胞的鑒定提供標準觀察條件,能夠比較所有階段物種鑒定的真實性。
2 田間小區(qū)鑒定技術環(huán)節(jié)
2.1 田間小區(qū)設計
為了方便觀察,小區(qū)設計時應考慮以下幾點:①在同一小區(qū)內種植所有的品種,同類品種旁邊種植標準樣品,這樣就可對比出兩者之間所有細微之處的變化。②相同菌株在一個相同的生產單元進行生產,并根據其記錄種子樣品彼此相鄰種植在同一時期的收獲情況。③如果希望采取定量方法,如莖稈長度、葉片寬度、植物高度等,在測量單元設計中,小區(qū)應該根據設計需求的隨機統(tǒng)計要求使用。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重復標志地塊。⑤每小區(qū)識別數量越多越好,根據實際情況,考慮到成本、時間和風險等因素,品種純度遵循CECD基本原則:X(%)=(N-1)/N×100%,結果為4N的植物數量令人滿意。例如,某個玉米雜交種純度為96%,則至少應該種植300株植物;如果玉米雜交種的純度為86%,則至少應種植200株植物。⑥種子間距、行距應該充足。例如,在大型種植基地應該適當增加距離,所有植株進行種植點插秧時,應注意大葉片植物的縱向距離??傮w間距45~55 cm,行距34~42 cm,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
2.2 鑒定評測
該次試驗采取寧玉507(平均產量635.0 kg/667 m2,比CK1增產34.3%,比CK2增產6.5%,排在第1位;生育期140 d,比CK1晚熟9 d,比CK2早熟5 d,屬于中晚熟品種),紀元2號(平均產量587.2 kg/667 m2,比CK1增產24.1%,比CK2減產1.5%,排在第2位;生育期137 d,比CK1晚熟6 d,比CK2晚熟8 d,屬于中早熟品種),保玉13號(平均產量533.0 kg/667 m2,比CK1增產12.7%,比CK2減產10.6%,排在第4位;生育期136 d,比CK1晚熟5 d,比CK2早熟9 d,屬于中晚熟品種),廣玉99(平均產量527 kg/667 m2,比CK1增產12.1%,比CK2減產11.5%,排在第5位;生育期141 d,比CK1晚熟10 d,比CK2早熟4 d,屬于晚熟品種),雅玉88號(平均產量500 kg/667 m2,比CK1增產5.7%,比CK2減產16.1%,排在第6位;生育期144 d,比CK1晚熟13 d,比CK2早熟1 d,屬于晚熟品種)等玉米樣本。
在整個植物生長期,可在識別種植階段觀察到各階段出現(xiàn)的異?,F(xiàn)象,迅速確定品種真實性和純度。但對于玉米雜交來說,開花是最明顯的特征,其是主要的鑒定時期,主要是單板基礎、長絲節(jié)點和圓點分支數量的周期性性質[2]。玉米雜交種和品種純度真?zhèn)舞b定是具有周期性的,主周期根據種植類型、玉米結實數、谷物類型等因素確定,必須將開花因素和成熟果實因素結合起來考慮。
為了確定植物是否是突變植株,首先,要知道該類型功能,使得遺傳變化或環(huán)境條件差異發(fā)生時去除主觀決策因素。其次,一些植株功能很容易受到環(huán)境條件和化學物質的影響。
3 總結
播種前進行種子檢測,評價種子質量,其最終目標是選擇優(yōu)質的種子播種,以滿足栽培品種的高產特性,保證農業(yè)生產安全。
參考文獻:
[ 1 ] 農業(yè)部全國農作物種子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農作物種子檢驗員考核學習讀本[M].北京:中國工商出版社,2006.
[ 2 ] 張雪,韓玉珠.菜豆品種真實性及種子純度鑒定研究進展[J].長江蔬菜,2013(02):6-9.
(收稿日期:201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