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月
摘 要:丁玲筆下的莎菲是一個內(nèi)心十分矛盾復(fù)雜的青年女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分析莎菲的矛盾,可以說她的矛盾心理及行為是她的意識和潛意識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但從另一方面看來,莎菲矛盾的心理和行為恰恰體現(xiàn)出了她的先覺性,一個想要沖破傳統(tǒng)束縛的不安分的青年女子的矛盾、苦悶心理,正如茅盾所說:“莎菲女士是五四解放后的青年女子在性愛上的矛盾心理代表者?!?/p>
關(guān)鍵詞:矛盾;覺醒;意識;潛意識
一、莎菲的矛盾心理及行為
在這部小說中,莎菲表現(xiàn)出了很多矛盾。
(1)“沒有人來理我,看我,我會想念人家,或惱恨人家,但有人來后,我不覺又會給人難堪,這也是無法的事?!?/p>
(2)莎菲渴望被愛,但是她又說“偏偏我的父親,我的姊姊,我的朋友都能如此盲目的愛惜我,我真不知她們所愛惜我的是些什么......我真愿意在這種時候會有人懂得我,便罵我,我也可以快樂而驕傲了?!?/p>
(3)在與劍如的交往中,莎菲曾在一個星期中給劍如寫了八封長信而未曾給劍如理睬過,所以莎菲討厭劍如,認(rèn)為劍如虛偽。但是當(dāng)毓芳叫劍如同她們一起看電影,莎菲還是強忍著不快同她們一起看電影。雖然最后,莎菲還是忍不住,選擇丟下她所請的客,悄悄的回家了。
(4)莎菲認(rèn)為葦?shù)芾蠈崳粔蚵斆?,玩弄他、折磨他,但是又會后悔“在一個老實人面前,我是已盡自己的殘酷天性去折磨他了,但當(dāng)他走后,我真又想能抓回他來,我只請求他一句‘我知道自己的罪過,請不要再愛這樣一個不配承受那真摯的愛的女人了吧!”
(5)莎菲與凌吉士的交往中也是非常矛盾的,莎菲被凌吉士的外表吸引,她想要得到凌吉士,所以搬家離凌吉士近一些,但是她又懊悔“我懊悔,懊悔我白天所做的一些不是,一個正經(jīng)女人所做不出來的?!辈⑶?,莎菲的行為有欲擒故縱的成分在里面,莎菲想要得到凌吉士,但是內(nèi)心里是希望凌吉士主動來找她,想要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我要占有他,我要他無條件的獻上他的心,跪著求我賜給他吻呢?!?/p>
在弗洛伊德看來,人的精神存在的基本結(jié)構(gòu)是由意識和潛意識組成的,意識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樣,只是整個冰山的一小部分,實際支配著人的行為的不是意識,而是潛意識。潛意識的內(nèi)涵是人的本能欲望,主要是追求肉體歡愉的性沖動,它構(gòu)成了一個人心理的“本我”。莎菲所表現(xiàn)出來種種矛盾,離不開莎菲的意識和潛意識的相互作用。在上述所述的幾對矛盾中,莎菲所表現(xiàn)出的最真實的自我的行為是受潛意識支配的,是她本能的欲望的表達,比如說想要罵劍如,玩弄葦?shù)?,渴望愛卻不想得到盲目的愛等等。理論之所以成為理論,是因為它有一定的普遍性,《莎菲女士的日記》能夠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分析,只是給莎菲的矛盾心理找了一個理由,我們面對的是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還應(yīng)當(dāng)去關(guān)注莎菲矛盾心理背后所潛藏的一些內(nèi)涵,在莎菲的矛盾心理、行為中,我們可以看出莎菲的覺悟早于常人。
二、莎菲的先覺性
何為先覺?先覺是指事先覺察的人,覺悟早于常人的人。上述所說的莎菲的矛盾,可以說正是莎菲的先覺所在。
文本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忍不住嘲笑他們了,這是禁欲主義者!為什么會不需要擁抱愛人的裸露的身體?為什么要壓制和愛的表現(xiàn)?為什么在兩人還沒睡在一個被窩里以前,會想到那些不相干足以擔(dān)心的事?我不相信戀愛是如此的理智,如此的科學(xué)!”
莎菲渴求靈與肉和諧的愛情,她鄙視毓芳的精神戀愛和凌吉士的肉欲主義、享樂主義,在四處碰壁的黑暗現(xiàn)實中她追求著“我總愿意有那么一個人了解的我清清楚楚的,如若不懂得我,我要那些愛和體貼做什么”。葦?shù)茈m然愛她,但是盲目的愛并不能贏得她的真心,凌吉士美麗的外表和男子的風(fēng)儀吸引了莎菲,在莎菲看來,男女是平等的,甚至說自身的女性意識還非常強烈,她認(rèn)為無論在人格上還是在地位上都與男子平等,不存在誰高誰低,不存在女性只能等待愛而不能去追求愛的權(quán)利。甚至還說“我要占有他,我要他無條件的獻上他的心,跪著求我賜給他吻呢?!边@樣的話語是莎菲真實自我的表達,是她本能的欲望,是追求肉體歡愉的性沖動,這是莎菲與周圍的人非常不同的一面,我們沒法說莎菲是時代的先覺者,但是在莎菲所處的那個小環(huán)境中,莎菲就是先覺者,莎菲與她周圍的朋友都是不一樣的,她追求靈與肉的和諧,追求獨立自主的生活,有自己的想法。
莎菲渴望別人懂她,但是她認(rèn)為身邊并沒有誰懂她,她自己也說“莎菲活在世上,所要人們了解她體會她的心太熱烈太懇切了,所以長遠的沉溺在失望的苦惱中,但除了自己,誰能夠知道她所流出的眼淚的分量呢?”因為有這樣的心態(tài),所以有了莎菲的幾次出走。
一開始,莎菲就是孤獨的,因為患病的原因,莎菲第一次出走,離開自己的家,一個人在外面租房子住著,除了幾個朋友偶爾來看她,其他時間都是一個人待一整天,重復(fù)的煨奶,重復(fù)的看報紙,十分無趣。
第二次是出走因為見到了凌吉士,被凌吉士的外表吸引,想要住得離凌吉士近一些,以離毓芳近一些排解孤獨為借口,在云霖的宿舍邊找了一個條件非常差的房子,但看中這個房子的真正原因是想離凌吉士近一些,因為凌吉士所住的地方離云霖很近,并且凌吉士是云霖和毓芳的朋友,這樣見面的機會也多一些。
第三次是蘊姊死了心情不好,并且得知了凌吉士卑劣的內(nèi)心,自身的肺病又更加的嚴(yán)重,在三重壓力下,決心要要搬到西山去。
第四次是搭車南下,這是小說的結(jié)尾了,莎菲始終沒有找到一個懂她的人,所以她說:“悄悄地活下來,悄悄地死去,?。∥铱蓱z你,莎菲!”這樣痛苦的掙扎終于在這里結(jié)尾了,后來的莎菲過得如何我們不得而知。
這四次“出走”,展現(xiàn)出了莎菲的獨立意識、行為。之所以說莎菲具有先覺性,就體現(xiàn)在這不斷展現(xiàn)自我并追求自我之中,這種“出走”其實是一種自我的救贖,莎菲自己也說過“我決心了。我為拯救我自己被一種色的誘惑而墮落,我明早便會到夏那兒去,以免看見凌吉士又痛苦,這痛苦已纏縛我如是之久了”。莎菲一步一步走出矛盾深淵,將自己從矛盾中拉出來并且轉(zhuǎn)移到另一種境遇中去,這是在為自己的內(nèi)心尋找一份安穩(wěn)。莎菲始終是孤獨的,因為她的思想有周圍的朋友不相同,所以她只能獨立,她非常清楚明了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選擇離開朋友們南下,是莎菲成功解脫自己的標(biāo)志??梢哉f莎菲是一個獨立、真實、率真的青年女子。
三、小結(jié)
茅盾所說“莎菲女士是五四解放后的青年女子在性愛上的矛盾心理代表者”,這句話只是對莎菲愛情觀的一個評價,很狹隘,不足以表現(xiàn)莎菲的個性和先覺性。莎菲的矛盾,以日記表現(xiàn)出來,讓人感覺真實,那種潛意識與意識相互作用而造成的種種矛盾行為,讓我們看到了莎菲的掙扎,清楚的看到莎菲不斷將自己從掙扎中拉扯出來??梢哉f莎菲是成功的,與身邊的人比起來,莎菲是一個覺悟先于常人的人,她在矛盾中堅持自我,不被世俗所同化,并且沒有選擇死亡,而是堅持活下去,以真實的自我狀態(tài)活下去。
參考文獻
[1]《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作品選》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第169頁
[2]《中國《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作品選》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