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德群 甘子燁 姚青容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療效。方法:對8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進行分析,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采用常規(guī)護理)與實驗組43例(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生存質量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為95.3%,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9.1%,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改善,促使護理滿意率的上升,取得理想的護理效果,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早期康復護理;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8)04-098-02
在人們生活與飲食發(fā)生巨大改變的情況下,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率在不斷上升。而心血管高發(fā)群體為中老年患者,隨著老年人口不斷增加,使得老年心血管病的發(fā)生率在不斷上升[1]。由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由于其病情比較復雜,且病程較長,身體機能不斷的衰退,從而導致病情會反復發(fā)作,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較大影響。因此,在對其治療的時候需要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以便確保良好的預后[2]。在本次研究中,對8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對8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進行分析,均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入院治療。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采用常規(guī)護理)與實驗組43例(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齡在61-82歲之間,平均為(73.4±2.6)歲。病程在0.5-11年之間,平均為(5.2±0.7)年。實驗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齡在62-83歲之間,平均為(74.2±2.8)歲。病程在0.6-10年之間,平均為(5.1±0.4)年。一般資料對比中,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將常規(guī)護理應用在對照組患者中,告知注意事項,并對其病情進行密切觀察。將早期康復護理應用在實驗組患者中,具體如下:
(1)飲食護理
心腦血管疾病與飲食習慣有著密切聯(lián)系,攝入較多的膽固醇與脂肪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由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血管壁彈性較低,避免食用高膽固醇與高脂肪的食物。對每天脂肪與膽固醇的攝入量進行合理控制,攝入少量鹽,盡量少食用腌制類食物。提高微量元素的攝入,以清淡飲食為主,多食用新鮮蔬菜與水果。
(2)早期健康宣教
需要告知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的重要性與意義,并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情給予合理的健康指導。護理人員對待患者態(tài)度應和藹可親,需要向患者講解心血管病的臨床特點、發(fā)病原因、癥狀、治療方法、預后與注意事項等,并告知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對身體恢復的重要性。同時,在用藥的時候,需要告知患者實際用藥情況,講解服用方法、次數(shù)、不良反應等,并告知患者服藥期間的注意事項,以便提高服藥依從性,嚴格按照醫(yī)囑用藥。并且需要告知家屬需要監(jiān)督患者,不得擅自增加或減少藥量。
(3)心理護理
由于老年患者的耐受性較差,并且長期受到疾病的折磨,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需要對患者的不良心理進行詳細了解,以便給予合理的心理疏導。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內容,并告知本院治療成功病例,以便幫助患者緩解不良心理。并加強與家屬溝通,確保家屬給予患者親情支持,促使患者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以便積極面對治療,樹立治療的信心。
(4)運動指導
需要告知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進行合理的運動訓練,以便促使血液損壞,不斷增強心臟功能,對血管內脂肪班的生成速度進行抑制,以便降低該病的發(fā)生率。由于老年患者身體機能較差,在運動訓練的時候,需要根據(jù)患者實際運動反應進行分析,以便制定合理的運動訓練方案。適當?shù)拈_展床上活動,告知患者先進行被動練習,并指導患者呼吸訓練。之后逐漸開展室內外步行練習。在運動練習的時候,需要告知患者與家屬運動練習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緊張不安心理,耐心陪護患者,并指導患者正確的運動練習方法。但是需要堅持適度原則,需要在患者耐受范圍內,避免出現(xiàn)過度運動。
1.3 觀察指標 對所有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情況進行觀察與統(tǒng)計,包括情感功能、心理功能、總體健康與生理功能等,總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另外。需要采用自擬護理滿意率量表進行評分,總分為100分,包括非常滿意、比較滿意與不滿意三個等級。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采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表示計數(shù)數(shù)據(jù),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方面的意義。(_x±s)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生存質量對比 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生存質量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對比 實驗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為95.3%,其中非常滿意24例,比較滿意17例,不滿意2例;對照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為79.1%,其中非常滿意18例,比較滿意16例,不滿意9例;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結論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較高,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與復發(fā)率等,需要對該病加以重視,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給予合理的護理干預,以便促使預后效果的提高。在老年心血管患者中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以取得較好的護理效果[3]。其中早期康復護理通常是在患者早期給予康復護理,能夠從心理護理中,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通過合理的飲食護理,幫助患者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健康宣教中可以幫助患者進一步認識心血管疾病,并積極面對治療。在運動訓練中可以幫助患者提高身體免疫力,促使身體盡早康復。
綜上所述,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改善,促使護理滿意率的上升,取得理想的護理效果,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朱清萍.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中旬刊), 2013, 23(6): 194-195.
[2]梁光霞.對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的療效觀察[J].中國民康醫(yī)學, 2015, 16(13): 129-130.
[3]林潔.中西醫(yī)結合康復護理老年心血管的效果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15, 13(11): 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