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芳
摘 要:在進行水稻集中育秧時,為了能夠有效地提升育苗質量,需要保證土地的平整度,提前處理好種子,準備相應的營養(yǎng)土;其次為了能夠提升播種的質量,可以采取秧盤疊盤暗化催芽的方式提升出苗率以及平整度,利用蛇皮布蓋在表層,做好保溫、保濕工作,確保出苗的質量,從根本上提升水稻的產量。
關鍵詞:水稻;集中育秧;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8)04-0044-02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志碼: B
1 水稻集中育秧的優(yōu)點
1.1 能夠滿足秧苗在生長過程中的各項條件
有利于培育壯秧,為水稻的高產高效奠定堅實的基礎,一般可以增產5%~10%;有利于提升育秧的質量,從根本上緩解農戶分散育秧的風險。
1.2 方便管理
提升水、藥、肥的使用效果,大大節(jié)省成本、時間,提升水稻的集中育秧技術,有利于減少投資、方便操作。
1.3 提升了良種覆蓋率
加強水稻集中育秧,可以改善品種雜亂、繁多的情況,對于減少麥套稻、直播稻這種粗放、低效以及高風險的水稻栽培技術意義重大,有利于推廣和普及機插秧,提升水稻的產量以及糧食安全。
1.4 積極推動集約化和規(guī)模化進程
從目前的發(fā)展狀況來看,大面積的插秧和育秧都是選用機器操作,因為育秧技術上有明顯的問題,所以會存在育秧失敗的情況。基本上每年零散農戶機插秧成功的概率都小于70%,機插秧大戶的育秧商品率都比較低,通常是在75%左右,這也是要不斷擴大直播水稻面積的重要原因,所以提升規(guī)?;砑夹g水平的意義重大。
2 水稻集中育秧的技術分析
2.1 播種前準備
2.1.1 保證苗床的平整
床地要選擇平坦并且肥力相對較好的旱地或者水稻田,要與農罐車口的位置比較接近,滿足灌溉的條件。在播種前30 d左右,要不斷地耕翻,施加一定量的肥料,灌溉的水源能夠漫過田地,平整后高低要保證在3 cm內。只有床地的平整度得到了保障,苗床才能實現(xiàn)順利的補水。平整之后,也需要做好隔水梗的工作,通常一小塊田的大小為667 m2。在播種之前需要將苗床的相關設備配置完善,每一塊田都要做到可以單獨灌排。在苗床的周圍需要配置合理的深水井來滿足各種需求。床土務必要整理好,保證平實度[1]。
2.1.2 準備適量營養(yǎng)土
選擇有機含量相對較高、雜草種子相對較少、黏性較強的熟土,經(jīng)過施肥、粉碎之后變成營養(yǎng)土。施肥的要求是每300 kg的熟土加上20 kg的有機肥、3 kg的營養(yǎng)劑經(jīng)過混合之后,放置一個星期過篩。鹽度相對較高的地方可以選用磷肥配營養(yǎng)土,在苗床上用過磷酸鈣進行調酸處理。
2.1.3 處理種子
按照土地的類型選擇優(yōu)良的水稻種子,在播種之前需要做好曬種工作。使用氰烯菌酯對種子進行浸泡,能有效預防惡苗病和條紋葉枯病,3天3夜后將其撈出曬干,再進行播種。
2.2 播種
2.2.1 確定播種量
一般情況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育秧播種時間是在每年的5月20日至月底,秧齡為18~20 d不等,秧苗3.5葉期進行栽插,務必做好精量稀播[2]。
2.2.2 做好播種工作
選用精量播種機做好鋪土、灑水、播種以及蓋土的工作。通常情況下,底土的厚度最好在秧盤高度的一半,土壤過多很容易露出種子,對成苗率產生極大的影響;如果底土量比較少,會造成苗期的水分很難管理,起苗時卷苗難度大大增加。
2.2.3 暗化催芽
播種之后的秧盤疊放在苗床旁邊較為平坦、地勢相對較高的地方,疊置的高度控制在25~30張盤,頂端倒扣著空盤。采取疊盤暗化催芽的方式,可以確保出苗期大氣、水分和溫度保持一致,實現(xiàn)一次性出苗,大大降低了集中育秧的風險。
2.3 后期養(yǎng)護
在秧苗種植之后,需要做好秧苗的保護,避免病蟲害對幼苗的不良影響。通常情況下,秧苗期用藥3~5次,間隔時間控制在4~6 d。苗期務必做到主動防治,減少病蟲的發(fā)生,為提升秧苗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盡可能減少人為過量地使用農藥。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為了提升水稻的最終產量,需要加大集中育秧技術的投入,不管是在種
植之前、種植過程中還是在種植之后,都要對技術加以完善,最大限度地提升水稻的產量和產值,從根本上提升農戶的收益,也能滿足越來越多人對水稻品質的追求,進而提升國家經(jīng)濟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 1 ] 李其生.淺談溫室水稻工廠化育秧技術推廣[J].福建農機,2014(04):8-10.
[ 2 ] 肖乾亮.淺談水稻機插秧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南方農業(yè),2010,05(04):100-103.
(收稿日期:201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