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輝 王佳欣
摘 要:作為剛升入高職的大一新生來說,面臨高中與大學的諸多轉變,存在對大學生活不適應的一些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影響著學生們的正常學習和身心健康。在高職新生中有意識、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團體輔導,消除新生的陌生感、孤獨感,促進新生認同感、歸屬感、安全感的建立,恰當?shù)貙π律M行心理調節(jié),對于高職新生從心理上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形成良好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團體輔導;高職新生;心理適應;心理健康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教育工作者十分關注的問題。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的出現(xiàn)往往都是經(jīng)過長期內外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高職新生對大學生活的適應能力差,如果引導不好,很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即使新生在大一時沒有心理疾病臨床表現(xiàn),也可能會給將來爆發(fā)心理問題留下隱患。另外,教育工作者對新生進行心理輔導要比對老生進行心理輔導容易得多,輔導效果也會更好。故此,做好高職高專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必要。
一、高職新生主要的心理適應問題
(1)大學生活適應問題
大部分新生入學之前都沒有過離家獨自生活的經(jīng)驗,這部分新生從出生到小學再到中學生活問題都由家長來完成,獨立性差,依賴性強。入學后需要一個大學生活適應過程,適應不好甚至會出現(xiàn)焦慮問題。
(2)大學學習適應問題
大學學習過程與中學學習過程完全不同。首先大學學習更注重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大學課程種類非常多,再次大學課程強調專業(yè)化,不同專業(yè)所學課程不盡相同,獲得知識的渠道多種多樣,學習方法也呈多樣性。鑒于以上特點,剛入學的新生需要盡快的調整和適應,否則會對學習自信心造成打擊,造成厭學現(xiàn)象。
(3)大學人際交往適應問題
學生在中學階段的核心任務就是學習,學生大學階段的核心任務卻不僅僅只是學習,高校要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大學生除了要重視專業(yè)課的學習以外還要重視人際交往問題。有些學生中學階段沒有更好的平臺進行人際交往訓練,養(yǎng)成了萬事唯我獨尊的心理狀態(tài),進入大學后每個人都以這種心態(tài)同別人相處,必然會造成心理落差,產(chǎn)生溝通問題。
二、團體輔導對高職新生主要心理問題的調節(jié)
心理適應問題是高職新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選擇心理咨詢或團體輔導等形式。心理咨詢可以對不同新生心理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疏導,團體輔導更具有普遍性,學生更易于接受這種方式。
(1)團體輔導促進新生內部心理轉變
人生每個階段的心理狀態(tài)都不一樣,從一個心理狀態(tài)到另一個心理狀態(tài)過渡的是否順暢直接決定了下一階段是否會出現(xiàn)心理問題。新生入學意味著外部心理角色轉換完畢,但內部心理轉換和外部心理轉換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內部心理轉換階段非常重要,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重視。以團體輔導方式對高職新生進行內部心理轉換,使其重新確立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tài)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是一種最佳的選擇。首先團體輔導為新生彼此之間的交流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為新生提供了一個相識相知的環(huán)境,增強彼此的信任感,消除新生對同學、教師、學校、環(huán)境的陌生感。其次,團體輔導有利于排解學生內心的孤獨、抑郁以及焦慮的負面情緒,使其能夠以積極陽光的態(tài)度迎接大學生活。最后,團體輔導也有利于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那些存在一定心理問題的同學,以便及時進行關注和疏導。
(2)團體輔導縮短新生入學適應的時間
團體輔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學生能夠盡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在進入大學以后對于大學生活產(chǎn)生的不適應現(xiàn)象。教師要在團體輔導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共性和特性問題,為學生建立個體心理成長的自信心。教師除了發(fā)揮專業(yè)特長,還要引導學生多和有經(jīng)驗的人溝通和交流,例如老鄉(xiāng)、好友、師哥師姐等等。指導學生敞開心扉,積極改善心理狀態(tài),改變中學時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摒棄依賴別人解決問題的慣性思維,盡快針對大學生活進行重新定位,選擇新的學習和交流方式,縮短適應時間,重塑獨立的大學生心理狀態(tài)。
(3)團體輔導的特色活動促進新生認同感、歸屬感、安全感的獲得
團體輔導的開展是通過各種各樣特色鮮明的活動來實現(xiàn)的,例如班會、拓展、沙龍等等形式。這些活動在設置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參與度問題,各種活動都要遵循以交流為目的的宗旨,旨在使學生在一個愉悅放松的環(huán)境中調整心理狀態(tài),這樣的環(huán)境更容易幫助學生建立新生對大學生活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安全感。另外良好的環(huán)境也有利于學生潛移默化的學習到新知識,積累新經(jīng)驗,最后幫助學生不僅僅適應大學生活,還更熱愛大學生活,形成良性發(fā)展的態(tài)勢。大學生心理健康體系的建立要基于學生對大學生活適應的心理狀態(tài),團體輔導所開設的各種活動形式能夠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及學生與學校之間的信任感,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大學生活的自信心,從而賦予其安全感,這為今后開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4)團體輔導促使學生學會學習、適應大學學習
國家教育部對高職高專學生設定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出具有綜合性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也就是說高職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后除了素質教育以外,還要加強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主要任務依然是學習。團體輔導能夠幫助學生盡快確立自我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讓學生能夠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愛好有個清晰的認識,能夠完成大學學習目標的確認,更好的處理學習與生活的關系。另外團體輔導過程中還要求教師能夠向學生明確闡述大學學習目標和學習特點,要求學生能夠對自己三年的大學生活有一個整體的規(guī)劃,學生要注重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適應大學學習生活。
(5)團體輔導促使新生在合作中建立信任、體驗成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團體輔導不僅可以幫助新生在交往中建立信任,而且可以使他們在合作中體驗成功。在團體輔導活動中交往態(tài)度積極、交往方式得當、處理問題靈活的同學,還會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同時也有助于讓大家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人際交往問題,并體會一些如孤僻、自我封閉、言行被動,在社交場合拘謹、事事避讓、處處退縮,不敢拋頭露面,生怕當眾出丑等不良交往心理,開始學習正確的人際交往技巧,逐漸改善和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參考文獻
[1]陳陽.運用團體輔導方式培養(yǎng)大學新生適應能力研究[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60-63.
[2]葉玉清.大學新生入學心理調適與班級團體輔導[J].中國青年研究,2005(12).
作者簡介:
季輝(1982—),女,黑龍江哈爾濱人,講師,碩士,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專業(yè)方向為黨史黨建。
王佳欣(1981—),女,黑龍江哈爾濱人,講師,碩士,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專業(yè)方向為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
(作者單位:1.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2.黑龍江農業(yè)工程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