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
從網上入會、網上維權、享受普惠服務到學習技術、提升技能,各級工會組織搭建的網上服務平臺,讓勞動者彈指之間,便可獲得工會會員的各種服務。
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優(yōu)勢和便利的智慧工會,已經成為中國工會打通聯(lián)系服務職工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關鍵性舉措。
今天,網上網下深度融合、互相聯(lián)動的服務職工新格局,已經成為中國工會組織的共識。
2018年3月19日,西寧,早春初至。青海高原電子職工書屋全覆蓋啟動儀式現(xiàn)場,來自企事業(yè)單位的職工代表走上前臺,接受電子職工書屋閱讀卡。
由此開始,青海全省百萬職工正式進入“每人一書屋,無處不閱讀”的新時代。
這樣一幕場景的出現(xiàn),源自一年以前印發(fā)的《青海工會“互聯(lián)網+”行動計劃( 2017-2019年)》的整體布局。正是在那份《行動計劃》里,青海省總工會決意打造“網上職工之家”,讓百萬青海職工“看得見、找得著、進得去、用得上”。
類似的《行動計劃》或《規(guī)劃綱要》,如今已經成為各地工會的“標配”。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一線勞動者像這些青海職工一樣,暢游在網絡生活的海洋,享受著愉悅與便利,塑造著全新的自己。
暢銷書《黑天鵝》的作者塔勒布說:“歷史和社會不會爬行,它們會跳躍。”
今天的互聯(lián)網世界,中國工會正在筑力編織智慧空間,把對勞動者的深情關愛“E網盡現(xiàn)”。
找到工會找到家
2017年10月,在全國總工會成立網絡工作部一年以后,《互聯(lián)網+工會: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改革創(chuàng)新思維》經過修訂,由中國工人出版社推出了第二版。與此同時,一本以農民工為第一視角、模仿《小靈通漫游未來》體例的工會網上工作普及讀物《龔曉農漫游“互聯(lián)網家”》與讀者見面了。
在這兩本關于智慧工會構建的書中,包括張曉瑩博士在內的作者團隊“異想天開”,虛擬了一位叫“龔曉農”的農民工,以各種職業(yè)身份出現(xiàn)在不同的工作場景里。
周末,龔曉農去網吧打發(fā)時間,路上看見一條標語——“農民工有困難找工會”,禁不住心中冒出一個念頭:工會與游戲里的“公會”有何區(qū)別?
在網吧玩游戲的間隙,龔曉農搜索打開了宜昌市總工會職工服務網。按照提示,他點擊進入“我要入會”模塊,簡單填寫了個人信息,提交后又繼續(xù)打游戲了。
星期—上班時,讓龔曉農萬萬沒想到的事情發(fā)生了。街道工會干部找到了他,遞過一張表格,讓他辦理登記入會手續(xù)。
原來,就在龔曉農向“我要入會”模塊提交申請信息的同時,宜昌市總工會職工服務網已經把他的個人信息導入市總工會職工服務平臺系統(tǒng),后臺管理員當即分派處理到了他打工區(qū)域的工會組織。
由于龔曉農打工的企業(yè)還沒有成立工會組織,他的工會關系被暫時掛在街道工會,成了一名“直屬會員”,從此成為了有組織的人。當然,這家企業(yè)也很快成立了工會。
盡管龔曉農只是一個虛擬的名字,但一線勞動者像他一樣“找到工會找到家”的故事,卻每天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
“申工社”APP“線上入會”的火熱上線,點燃了上海職工“找娘家”的熱情。當天,APP后臺收到300多名職工的在線入會申請。
不到兩個月,825位上海職工通過APP線上申請,正式成為工會會員。首批線上入會的13名職工代表更是受邀來到上海市總工會,講述自己尋找“娘家人的故事。
此前,單位沒有建會卻想要加入工會的職工,往往找不到入會的渠道。上海工會通過“申工社”APP在網上打開大門以后,職工只要點擊首頁“我要入會”的按鈕,填寫提交完整的入會信息表格,15個工作日內就會有工會干部主動聯(lián)系,幫助職工正式加入工會。
這些網上加入工會的會員里,有一位來自上海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海歸白領”。這些事務所常年拖延建立工會,很多員工心有不滿,不過為了工作只能無奈接受現(xiàn)實。得知網上有可以個人申請入會的渠道,這位“海歸白領”毫不猶豫地第一時間提交了個人資料。
今天,“網上申請入會”已經成為智慧工會建設的“新常態(tài)”。
與上海咫尺之隔的浙江省城杭州,智慧工會平臺正式上線時,便推出了“杭工e家”APP,同時和當?shù)厥忻窨ü竞炗唴f(xié)議,在市民卡上建立工會會員識別標識。
由此開始,無論是杭州本地職工還是外來農民工,只要在“杭工e家”APP或市民卡上提交加入工會的申請,經過后臺審核,即可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二維碼,成為有了“娘家”的工會會員。
在龔曉農故事里提到的宜昌市總工會,通過“宜昌工人微信公眾號或登錄職工服務網提交的入會信息,都可以同步在網絡監(jiān)控大廳得到即時處理,基層工會主席馬上就能在線上進行審核辦結,為推動勞動者由“要我入會”到“我要入會”提供了網絡這一便捷通途。
截至目前,整個宜昌已經建立了包含82萬多名會員的動態(tài)實名數(shù)據庫,職工線上入會轉會超過5.3萬人。包括貨車駕駛員、快遞員、護工護理員、家政服務員、商場信息員、網約送餐員、房產中介員和保安員在內,以新“八大員”為重點推動職工入會全覆蓋的工作,正在智慧工會的助力下全速推進。
毫無疑問,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大數(shù)據、云計算等技術優(yōu)勢和便利的智慧工會,已經成為打通聯(lián)系服務職工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關鍵性舉措。
服務職工,前提是聯(lián)系職工。
聯(lián)系職工,前提是找到職工。
最近一期全總黨組中心組學習由全總書記處書記趙世洪主講,他的觀點是:“中國工會正面臨職工隊伍數(shù)量、構成和訴求的前所未有的巨變。如何認識、跟上并及時應對這些變化與挑戰(zhàn),是新時代工會面臨的重要課題。”
今天,新的科技革命正深刻改變著產業(yè)構成、產業(yè)形態(tài),從而深刻地改變著職工的職業(yè)構成、技能需求、勞動關系,具體表現(xiàn)為勞動者隊伍迅速擴大,流動持續(xù)加快,利益訴求分化增強。在這種情況下,工會需要找到職工提供服務,職工需要找到工會尋求幫助。有效利用互聯(lián)網時代的技術紅利,運用網絡渠道實現(xiàn)服務覆蓋職工,不僅是工會深度掌握職工具體需求的基本途徑,更是億萬職工找到工會找到家的通達路徑。
找到生活找到愛
一旦網絡把職工和工會連在一起,正在日益增多的工會普惠性服務項目,便會讓職工的生活充滿溫暖。
互聯(lián)網和大數(shù)據技術的應用,更容易吸引市場和社會力量,促使合作制互助性的各類服務“綻放”,這讓工會提供即時服務和精準服務成為可能。
神情沮喪的龔曉農再一次找到工會。這次他被公司欠薪了。
龔曉農想過辭工不干,但又怕一旦辭職,錢更要不回來了。他想到過沖到老板辦公室武力解決,還考慮過要不要去爬塔吊吸引注意,但最終都覺得不妥當,還是找工會靠得住。
工會的工作人員接待了龔曉農:“別著急,咱們討薪已經有了便捷渠道?!闭f話間,龔曉農的手機下載了“智慧工會”APP,在“我要維權”欄目里點擊“法援工作室”。
從網上填寫維權信息到專家律師介入協(xié)商調解,短短一天時間,曾經滿不在乎的老板低頭服軟,主動找到龔曉農表示歉意,當場支付了拖欠的工資。
龔曉農由此發(fā)現(xiàn),原來在自己平時打游戲、扯閑天兒的互聯(lián)網上,工會已經建起了那么多服務職工的空間,讓自己可以輕松地找到生活找到愛。
龔曉農的臉上,又露出了笑容。
在電腦上打開北京12351職工服務網的首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六月活動主題——初夏快樂周末”的導圖窗。
整個6月的每個周末和端午節(jié)前,北京市工人北戴河療養(yǎng)院將累計提供590間免費客房。只要是北京工會會員互助服務卡的持卡職工,都可以登陸12351職工服務網或通過“北京工會12351”手機APP客戶端進行預訂,預訂成功后即可免費入住,享受海濱風景。
如今,隨著互聯(lián)網應用普及度的提高,北京工會“一網”打造服務職工的網絡平臺,持續(xù)推出全方位立體化的服務項目,讓工會會員在手指之間盡享工會服務。
李丹丹是密云區(qū)的一名職工,自詡是“北京工會12351”手機APP的“忠實粉絲”。自從下載了這款APP以后,她每年都會通過手機客戶端享受七八次工會服務,免費理發(fā)、免掛號費就醫(yī),還有免費洗車和免費看電影。
2018年春節(jié)前,李丹丹還在網上搶到了免費逛廟會的名額,就近在密云區(qū)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領票。帶著一家人跑到北京城里逛廟會,這讓平日身在遠郊的她感受很好。
在北京這樣的超大城市,“就醫(yī)難”是普通職工的苦惱問題。然而,在中關村科技園區(qū)海淀園工會搭建的網絡服務平臺上,工會會員卻可以直接向解放軍總醫(yī)院、北京大學口腔醫(yī)院、北京腫瘤醫(yī)院、北京市海淀醫(yī)院、北京大學國際醫(y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等6家知名醫(yī)院進行預約掛號。
“即便是不方便使用電腦上網的時候,我們一樣可以通過海淀園工會微信公眾號,按照醫(yī)院、科室、職稱、專業(yè)進行預約,確實非常方便!”多位海淀園轄區(qū)企業(yè)職工這樣表示。
從“醫(yī)”到“食”,從“助”到“行”,從“樂”到“享”,從“惠”到“聚”……在全國各地工會爭相搭建的會員服務平臺上,幾乎都設置了提供這八大功能的板塊。只要有心,工會會員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生活服務項目。
“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婚戀交友是職工最需要的工會服務之一。”河南省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主任王志軍沒有想到,這項他們原本以為歸于婦聯(lián)或共青團的服務項目,居然是工會會員“點”得最多的一道“菜”。順理成章地,他們由工會“定菜單”向職工“點菜單”轉變,通過“豫工惠”平臺推出職工婚戀交友服務,短時間內注冊會員18768人,組織活動500多場,9000多名職工找到心儀對象。
在云南,省總工會傾力搭建職工心理服務微信平臺,通過和云南省心理學會、云南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的深度合作,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減壓冥想的音頻和視頻,幫助職工化解壓力和放松心情。平臺開設的心理咨詢互動功能,更可以直接與專家團隊進行溝通交流。上線短短5個月,平臺關注用戶便突破4萬人。
在上海,上汽集團工會開通“上汽職工之家”微信平臺,“達人幫”志愿者互動成為鮮明特色。平臺開設健身減肥、西點烘焙、養(yǎng)生保健、多肉種植、公益活動、手工皂DIY、英語口語、美食烹飪、電器維修、攝影攝像、視頻剪輯和母乳喂養(yǎng)等10多個板塊。邀請有特長的員工出任版主,為員工在線答疑解惑,鼓勵員工之間互相提供貼心服務。
……
“實際上,從2016年以來,全國各級工會都在引入大數(shù)據、云計算及互聯(lián)網等新技術因素提升對基層職工的服務?!痹谌偱e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全總宣傳教育部部長、新聞發(fā)言人王曉峰表示,全國總工會正在推動互聯(lián)網時代工會服務職工工作的轉型升級。
“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和互聯(lián)網平臺,可以實現(xiàn)工會與互聯(lián)網的深度融合。”王曉峰說,“要改造升級建會數(shù)據庫,逐步建立會員實名制與普惠性服務綜合管理系統(tǒng),打造方便快捷、務實高效的服務職工新通道?!?/p>
從粗放轉向精細,從“撒胡椒面”轉向“點對點”……互聯(lián)網上的工會普惠服務,正在為億萬職工送去體貼的溫暖,讓他們在網絡生活里感受到更多的關愛。
找到知識找到光
對于那些想要學習技術、提高技能的勞動者來說,互聯(lián)網是浩瀚的知識海洋。
提供更多更好的技能知識服務,正在成為智慧工會最具魅力的服務項目之一。畢竟,“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擁有嫻熟技術的職工,才能有穩(wěn)定的崗位和滿意的收入。
龔曉農又來了。
到了新的崗位,龔曉農感覺出自己的技術短板,涌起提高技能的念頭。和往常一樣,他去求助自己的“娘家人”,成為“江蘇工會學院”的新粉絲。
點開這個職工在線教育平臺,龔曉農驚呆了。平臺里的內容多種多樣,“閱課商城”既有焊工、電工、計算機操作員等免費技能培訓課程,還有班組管理、精益生產、醫(yī)藥養(yǎng)生等方面的講座,如同進入了一個職工技能培訓的“淘寶網”。
4年前,無錫市總工會開發(fā)的“搜搜課”上線運行,成為中國工會最早搭建的網絡教育平臺之一。更名為“江蘇工會學院”以后,江蘇全省職工有了自己的一站式技能培訓園地。
如今,在工會的技能服務線上平臺學習崗位技能,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技術工人的“必修課”。
河北邯鄲的一處普通辦公房,是河鋼集團邯鋼工會職工網上練兵平臺的運營中心。第11屆世界模擬煉鋼挑戰(zhàn)賽冠軍周文濤,便是在練兵平臺上的無數(shù)次鼠標操控中,默默提升著自己的技能本領。
總決賽那天,來自37個國家的1479名世界煉鋼工高手云集。他們被要求使用iPad進行觸屏操作,在兩個小時內采用轉爐煉鋼模擬系統(tǒng)生產出一個成本最低的鋼種。
不到10分鐘,周文濤成功地煉出第一爐合格鋼水,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成績,這要比其他選手快了足足20多分鐘。最終,他的成績定格在低碳鋼噸鋼成本220.19美元——冠軍!
一個工作只有6年的青年技工,站上世界煉鋼大賽的冠軍獎臺。人們把其中的重要動因,歸于邯鋼工會職工網上練兵平臺營造出的濃厚氛圍。這種把網絡游戲與在線學習進行深度融合的技能訓練模式,集知識性、趣味性、競爭性、實用性于一體。在三煉鋼廠,練兵平臺的每一次活動,周文濤總是第一個報名,闖關答題,樂此不疲。
練上世界煉鋼冠軍臺的周文濤,無疑是工會為職工打造網絡學習平臺的耀眼成果。在他的背后,追光所至的每一個地方,都有技術工人從工會服務平臺汲取知識的生動場景。
以邯鋼職工網上練兵平臺為發(fā)端,中國機械冶金建材工會在全國鋼鐵行業(yè)職工中開展網上練兵活動,同時推出職工網上練兵系統(tǒng)。
在這套系統(tǒng)里,網絡風行的闖關游戲被應用到網上闖關學習中,設置不同的等級,吸引職工不斷破解試題,晉升等級,積累知識,提高技能,有效激發(fā)了80后、90后技術工人的學習興趣,成為工會服務職工技能提升需求的新鮮嘗試。
與此同時,中國國防郵電工會致力建立網上與網下互補的“新時代工匠學院”,為職工即時學習和技能提升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今天,更多富有時代特點的職工學習平臺正在搭建中。
在《大國工匠工作法》獲得國家出版基金支持的基礎上,中國工人出版社正在圍繞高鳳林、郭晉龍等頂級工匠的技術專著,研發(fā)適用于線上學習的課程體系,即將推出由大國工匠口傳身授的技能學習平臺。它讓無論身處多么偏遠地區(qū)的一線工人,都可以找到知識找到光,跟隨頂級工匠進行零距離拜師學藝,構建有粘度有互動的新型師徒社區(qū)。
今年是《全國工會網上工作綱要(2017-2020年)》實施的第二個年頭。形成網上網下深度融合、互相聯(lián)動的服務職工新格局,已經成為中國工會組織的共識。依照“一體推進、兩個覆蓋、三網并用、四大建設、十類應用”的整體規(guī)劃,更多工會服務職工的網絡平臺,將在不遠的未來成為勞動者的“全天候伙伴”。
彈指之間,勞動者的網絡生活豐富而多彩。
智慧工會,就是這樣“E網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