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磊
摘 要: 研究性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研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路徑?!澳阒v我評”是新時期對研究性課堂教學的初步探索,它以研究性教學理念為指導,既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又堅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提升和完善?!澳阒v我評”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得到大部分學生的支持和認可,但還存在選題難易度控制不好,少部分學生參與度不強,開展形式多樣化不足等問題。本文從選題設置、調動參與、科學指導、組織實施等方面對完善“你講我評”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 課堂教學改革;研究性教學;你講我評;路徑思考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615(2018)03-0080-05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3.017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和科技的突飛猛進,公安高等教育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比如授課內容實戰(zhàn)化、授課形式多樣化、授課手段科技化、師生互動交流多元化等。同時,社會發(fā)展和科技進步也給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現(xiàn)實需要。新時代,公安高等教育要適應時代發(fā)展和需求,積極探索公安院校研究性課堂教學新模式,這對培養(yǎng)社會亟須的高質量卓越警務人才意義重大。
一、公安院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現(xiàn)實必然性
(一)公安院校的特殊性是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內在要求
高等院校是以培養(yǎng)各種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的教育機構,公安院校是一類具有特殊性質的高等教育院校。公安院校具有普通高校的特征,即面向社會,給通過高考進入大學的學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場所和平臺。但公安院校又具有自身獨特的特征,公安院校是政法類院校,“政治建?!笔瞧浠驹瓌t。公安院校不同于高曉松眼中的清華名校,也不同于榮蘭祥口中的技師學院,而是兩者優(yōu)勢的結合。公安院校秉持政治建校原則,一方面培養(yǎng)忠誠于祖國、心懷人民群眾的卓越警務人才,另一方面培養(yǎng)掌握特殊技能、具備較強專業(yè)素養(yǎng)的專門人才。公安院校畢業(yè)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會走上人民警察崗位。
公安院校的特殊性,一方面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學好專門的業(yè)務知識外,還要通過學習具備較強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并學會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因為作為未來的人名警察,在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各類復雜的案件以及多種外在因素的干擾,全面且多角度分析問題是尋找案件突破口、確定犯罪嫌疑人、應對外部干擾的重要方法,知識的應用能力和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實際工作中更是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上課并不僅僅是傳授專業(yè)知識,講解經典案例,還要介紹前沿性理論,并進行實戰(zhàn)性演練,更重要的是要啟發(fā)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戰(zhàn)應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傳授專業(yè)知識很重要,但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能力培養(yǎng)更重要。公安院校的特殊性是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內在動力。
(二)公安院校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是推動教學改革的客觀要求
公安院校有獨特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設置體系,其中“實訓”課程是其中的一個亮點。但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落實和專業(yè)知識傳授效果的好差與教師課堂教學模式密不可分。每位教師在專業(yè)知識、業(yè)務水平、教學經驗、實戰(zhàn)經歷、性格特征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征,進而會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和教學模式對課堂教學效果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為人師者,教法為要。教若渡河,教法為舟,無舟則望洋興嘆;教若登山,教法如繩,無繩則見山徒呼。當前,大部分公安院校課堂教學仍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即“以教師講授為主,以言語和板書或教學媒體PPT等為主要手段,向學生灌輸式地傳授知識”。不可否認,這種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著積極作用,有的教師也習慣了“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模式,生怕在有限的45分鐘里不能將所有知識傳授給學生。但在網絡信息時代,這種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也日漸明顯,因為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性學習獲取很多教師認為的重要知識。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引導下,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在轉變傳統(tǒng)課堂講學模式,重視“提問時”教學和“討論式”教學等,這種課堂教學模式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但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能力方面仍然存在著不足。公安院校學生畢業(yè)后會走上人民警察崗位,要能獨立辦理案件,能獨當一面,這離不開對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性能力的培養(yǎng)。公安院校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學生將來的工作要求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客觀原因。
(三)新時代亟須新的“研究性”教學模式
2005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高?!耙e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1]研究性教學是一種將教師研究性教授與學生研究性學習、課內講授與課外實踐、依靠教材與廣泛閱讀、教師引導與學生自學有機結合并達到完整、和諧、統(tǒng)一的教學。[2]研究性教學是一種教學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還是一種教學方法。
培養(yǎng)高質量創(chuàng)新型人才是新時代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需求,研究性教學是培養(yǎng)高質量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有效路徑,是新時代亟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lián)網技術取得前所未有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物聯(lián)網、云計算和云儲存等技術的發(fā)展使人和物的所有軌跡都可以被記錄,并催生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不僅能使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從巨量資料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資料,而且拓展了教師和學生獲取資料的渠道,為研究性講授和研究性學習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也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成為推動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時代推動力。網絡信息時代背景下,研究性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教師從“教書匠”轉型升級為“研究型教師”,為了使“研究性”課堂教學效果更佳,教師不僅要對相關課題要有一定的研究;而且要盡可能多地涉獵跨學科知識,具備掌握跨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開放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的興趣,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以便開啟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應用能力。
二、基于“你講我評”視角的研究性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研究性教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又不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又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利于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和實踐技巧,是公安院校培養(yǎng)卓越警務人才的必然選擇。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以研究性教學理念為指導,初步探索出了“你講我評”的課堂教學模式,并運用于課堂教學實踐。
(一)“你講我評”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
“你講我評”是研究性教學理念指導下形成的一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學生圍繞特定主題做短時演講,其他學生就發(fā)言內容或觀點進行提問或點評,開展互動,教師做最后點評的課堂教學模式?!澳阒v我評”課堂教學模式主要適用于公安學、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澳阒v我評”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1)選題環(huán)節(jié)。教師圍繞下次課程內容的主題和重點,選定一個或多個題目,供主講學生選擇。(2)確定主講學生環(huán)節(jié)。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自愿原則為主,同時輔之以學生推薦、教師指定的方法,確定主講學生;主講學生以1-2名為宜。點評學生的選擇,是在主講學生講完后,根據學生自愿原則和教師指定方法相結合確定的,教師根據“你講我評”時間控制點評學生數量。(3)教師點評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課下要對相關發(fā)言主題廣泛搜集材料,進行研究,形成自己觀點;在學生講評完后,對主講學生觀點和點評學生的觀點及問題互動作出評價,好的地方給予表揚,不足的地方予以指出,并表明自己的觀點。
“你講我評”課堂教學模式不同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胺D課堂”是一種將課前學習與課堂研討相結合的研究性教學模式,教師課前根據授課內容給學生布置思考題,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資料自主完成知識學習;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學生通過操作解決問題、難點,實現(xiàn)知識掌握。[3]“你講我評”和“翻轉課堂”雖然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研究性教學模式,都有課前學習和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但二者還是有明顯的區(qū)別。“你講我評”有主講學生和點評學生,有提問和答疑互動,是對“翻轉課堂”討論、分析形式的完善和提升;“你講我評”不占用完整課堂時間,教師根據“你講我評”時間控制點評學生數量,同時在余下的課堂時間里結合主講學生所講內容及點評學生觀點就新知識進行梳理,并完善本課堂內容,既堅持了學生中心的思想,又保證了教師的主導型,靈活性更強。
(二)實踐“你講我評”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注意的問題
“你講我評”作為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初步探索,在實踐中要特別注意處理好以下問題:
第一,注意控制班級規(guī)模?!澳阒v我評”是研究性教學理念的實踐創(chuàng)新,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為了保證受教育對象都有機會參與到“你講我評”課堂教學模式中來,授課班級規(guī)模不易過大,人數應該控制在30-50人?!澳阒v我評”課堂教學模式不適用于大課,因為每個學期一門課一般都是32節(jié)課,也就是16次課。如果人數太多的話,在有限的16次課里,無法實現(xiàn)所有學生參與其中。即使學生有參與的愿望,因總課時及總時間的限制,也可能沒有機會參與到“你講我評”課堂教學模式中來。所以,控制適度的課堂規(guī)模是順利實施“你講我評”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條件。
第二,注意控制講評時間和總時間?!澳阒v我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但并不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它只是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占用整個課堂時間。實踐“你講我評”課堂教學模式,主講學生時間一般控制在10-15分鐘為宜,學生點評互動時間應控制在8-10分鐘,教師點評時間5分鐘左右。每次課“你講我評”時間應控制在30分鐘以內,時間太長會使學生產生審美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現(xiàn)象,也不利于新知識的系統(tǒng)梳理;同時學生所講主題也不是課堂的完整內容,還要留有時間對學生主講相關內容進行補充,而且這一過程也會產生新的互動話題。
第三,要注意對“你講我評”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效果監(jiān)測。教學效果的好壞是鑒定教學模式恰當與否的重要指標,也是影響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進行針對性、細節(jié)性調整的重要因素?!澳阒v我評”選題確定后,學生要根據主題進行材料搜集、分析、研究,這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研究性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有重要作用;若是團隊協(xié)作完成“你講我評”主題,還對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精神有重要作用。筆者在每個學期末對實踐“你講我評”課堂教學模式的班級進行問卷調查,通過近兩年的258份有效問卷調查分析可知,70%以上的學生贊同并支持“你講我評”課堂教學模式,認為“你講我評”課堂教學模式對提升自己自主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有幫助(參見圖-1)。
三、完善“你講我評”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的路徑思考
“你講我評”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一種初步探索,是研究性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應用,在實踐中得到了大部分學生的支持,也取得一定效果。但是,“你講我評”課堂教學模式在實踐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選題難易度控制不好,約10%的學生持有“無所謂”態(tài)度,教師課下指導不充分,開展形式多樣化不足等。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研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應從選題設置、調動參與、科學指導、組織實施等方面完善“你講我評”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
(一)加強“你講我評”選題設置的科學性
好的選題是順利實踐“你講我評”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的首要條件。好的選題的確定不僅要將新的知識點融入其中,而且要能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對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研究能力有重大幫助,這就對選題設置提出更高要求。加強“你講我評”選題設置的科學性,要改變之前教師指定題目的做法,采取學生推薦與教師設計相結合的選題方法。即在確定主講題目前,教師告知學生課堂內容重點,征求學生選題意見(安排在每次下課前5分鐘或課下通過微信群交流實現(xiàn)),學生也可推薦選題,教師根據學生意見和推薦的選題進行問題設計,在進行問題設計時還要考慮到實戰(zhàn)應用性。這樣既可以控制好選題的難易度,又能保證選題的科學性、趣味性、應用性。
(二)充分調動學生參與“你講我評”的積極性
“你講我評”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如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針對持有“無所謂”態(tài)度的部分學生,要想方設法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首先,要給學生充分介紹“你講我評”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認識到“你講我評”課堂教學模式對提升自己研究性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作用,進而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其次,通過設置有趣選題,提升學生參與“你講我評”課堂教學模式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選題時要了解學生興趣所在,將興趣點與警務實戰(zhàn)案例(或社會熱點)和課程知識點相結合,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再次,以形成性評價加分激勵學生參與到“你講我評”課堂教學模式中來。當前高等教育實施過程中,特別重視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即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表現(xiàn)。形成性評價考核方式的實施,使學生平時成績占比提高,可以通過形成性評價加分提高學生參與“你講我評”課題教學模式的積極性。
(三)教師要積極參與“你講我評”全過程并給予科學指導
“你講我評”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而且強調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為進一步完善“你講我評”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要積極參與“你講我評”全過程并給予認真、科學指導。首先,教師應該掌握相對充分的與選題相關的材料,對選題有全面的理解,這是實踐“你講我評”對教師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其次,教師除了在“你講我評”最后階段做點評外,還應該積極參與“你講我評”的其他環(huán)節(jié),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再次,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教師應該對學生在“你講我評”中遇到的困難給予認真、科學指導。大部分學生也希望在“你講我評”的準備環(huán)節(jié)獲得老師的指導。調查問卷顯示,35%的學生希望老師指定“你講我評”選題參考資料,39%的學生希望老師介紹獲取“你講我評”選題參考資料的渠道,18%的學生表示不需要老師指定參考資料或介紹獲取資料的渠道方法,8%的學生對于是否需要老師指導表示無所謂。
(四)完善“你講我評”的組織實施
“你講我評”的組織實施也是影響學生參與度和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要通過完善“你講我評”的組織實施,推動“你講我評”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逐步走向成熟。一方面,在組織學生參與“你講我評”層面,不應局限于主講的1-2名學生,而應該以分組形式或確定4-5人的研究性學習團隊。團隊人員要有明確分工,在主講團隊層面,一般情況下,確定1-2名主講學生并制作主講PPT,余下學生負責搜集、匯總材料,大家進行充分研討,表明自己觀點,合作完成一個“你講我評”選題。點評學生團隊的確定可以采用類似的方法,只是在分工方面做出調整。這種組織不僅能讓更多學生參與其中,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精神。因時間限制,每次課只需一組學生。另一方面,在“你講我評”開展形式層面,要有所創(chuàng)新,實現(xiàn)開展形式多樣化。公安院校高等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其實戰(zhàn)性更強,在“你講我評”開展形式方面,除了“同學講←同學評←老師評”這種模式外,還可以根據選題采取情景模擬、實案重現(xiàn)、辯論等形式實現(xiàn)“你講我評”開展形式多樣化,但要控制好時間。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615/200708/25595.html
[2] 夏錦文,程曉樵.研究性教學的理論內涵與實踐要求[J].中國大學教學,2009(12).
[3] 任博,崔利杰,孫靜娟,劉文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7(4).
(責任編輯 蒲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