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禾
近段時間,圍繞著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問題,大豆進出口貿易受到各界關注。對此,很多人的意見是出重拳,抵制美國大豆的進口,讓他們知道中國的厲害。
正如丘吉爾所說,“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在商言商,很多人不太清楚我國大豆進口的情況。其實,我國大豆進口主要用來滿足國內食用油需求和飼料蛋白需求,我們現(xiàn)在日益豐富的肉蛋奶,這些都和大豆的進口有著密切的關系。
近日,作為國內大豆壓榨業(yè)的老大,中糧控股也對當前中美之間的大豆貿易問題發(fā)表了看法。3月28日,中國糧油控股于香港舉行2017年業(yè)績發(fā)布會,公司主席董巍先生、公司總經(jīng)理王慶榮先生、CFO楊麗君女士等出席會議。
在問答環(huán)節(jié)中,提及中美貿易中的大豆問題對公司的影響時,中糧控股相關負責人表示:“關于大豆,這是個假設問題。我們也關注到中美之間的貿易戰(zhàn),同行也提到了可能涉及大豆的假設,這對我們行業(yè)來說是很重要的。目前中國進口大豆占總量的90%,其中三分之一來自美國,我們的進口對美國是很重要的,美國出口占產量一半以上,出口中60%到了中國。”
根據(jù)此前行業(yè)機構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2017年中糧集團大豆壓榨量僅次于豐益國際(金龍魚母公司),考慮到中紡糧油已經(jīng)并入中糧集團,中糧的實際壓榨能力應當已經(jīng)超過豐益國際。而從中糧控股發(fā)布的業(yè)績報告來看,大豆壓榨業(yè)務對其利潤貢獻頗大。
據(jù)悉,2017年中糧控股實現(xiàn)小包裝油銷量99萬噸,油籽粕和植物油銷量分別為833.7萬噸和415.3萬噸,同比分別增加5.9%和9.6%。收入同比增11.5%至562.32億港元,貢獻利潤11.78億港元,同比增12.6%。
資料顯示,目前中糧旗下涉及油脂油料生產基地分別位于天津、山東、江蘇、廣東、廣西、新疆等地,總計約30家生產企業(yè),油料加工能力2180萬噸,位列亞洲第一。年油脂精煉能力600萬噸,年油脂灌裝能力500萬噸,年銷售散油、包裝油、粕、專用油脂等各類產品1570萬噸,是“福臨門”小包裝油的主要供應商,旗下?lián)碛小八暮!薄跋灿钡榷鄠€知名品牌。其中,位于江蘇省張家港的東海糧油工業(yè)(張家港)有限公司日榨油能力居全球第一,是亞洲規(guī)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糧油加工基地。
資料顯示,與民眾認為我國不會對大豆進口采取相關措施不同,其實早在今年年初,繼原產美國的進口高粱被我國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后,我國商務部就一直在評估對從美國進口的大豆施加貿易措施所帶來的影響,并組織召開過相關會議。
“美國大豆出口委員會沒有被邀請參加由中方舉辦的進口和加工業(yè)代表會議?!痹撐瘑T會駐北京的北亞區(qū)主管保羅·伯克(Paul Burke)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中國商務部一直在研究,對美國大豆若限制準入,將會對中國相關行業(yè)市場造成怎樣的影響……”
早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就放開了大豆進口市場。1996年,我國成為大豆的凈進口國,來源主要是美國和巴西的轉基因大豆。目前,中國對全世界大豆生產量的消費已經(jīng)超過了60%,進口量突破9000萬噸,去年一年,我國進口了超過139億美元的美國大豆。我國大豆進口主要用來滿足國內食用油需求和飼料蛋白需求。以食用豆油為例,在十幾億人食用油大量增加的背景下,人均使用量年消費從80年代初的2.6公斤增加到目前的22公斤,在這樣大量增加的背景下,我國進口大豆是必須的、難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