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源
摘 要:本文研究了體育鍛煉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作用和影響。我們認為主觀幸福感作為一種內心感受,體育鍛煉可以通過改善個人的情緒感受增進主觀幸福。
關鍵詞:體育鍛煉;大學生;主觀幸福感;作用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體育鍛煉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體育運動之所以會越來越受歡迎,不單單因為其強人健體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通過體育運動可以釋放個人消極性趣,獲得積極樂趣,在其中增進個人的主觀幸福感。我們著重分析了體育鍛煉對大學生這一目標群體其主觀幸福感的作用和影響。
一、大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消除抑郁,增進幸福感
1978年,Greist等人首次進行了該課題的實驗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體育鍛煉與傳統(tǒng)心理治療手段同樣具有抗抑郁的效能。大量的有關體育鍛煉與抑郁關系的研究得出如下結論:臨床上被診斷為抑郁的人身體健康水平較低;體育鍛煉與其他傳統(tǒng)的方法一樣有效;體育鍛煉是對傳統(tǒng)治療方法(如團體或個別的心理治療和醫(yī)學治療)的補充;體育鍛煉能夠提高身體健康水平,但這對心理健康不是必需的手段。大學生屬于準成人群體,生活中有許多困苦的是不便與人交流,抑郁情緒漸漸積累。而體育鍛煉為這種情緒提供了出口。鍛煉的抗抑郁作用能持續(xù)多久?美國北卡羅來那州杜克大學醫(yī)學院研究了156名50歲以上,患有嚴重精神抑郁癥的男子。將他們分為三組進行試驗,第一組每周運動三次,每次半小時;第二組只靠藥物治療;第三組藥物治療與鍛煉治療兼顧。16周后,三組病人的病情都有顯著改善,這表明三種治療方法均產生了效果。再過6個月后,發(fā)現(xiàn)運動組抑郁癥復發(fā)的比例最低,只有8%,藥物組抑郁癥復發(fā)率達38%,藥物治療和鍛煉治療兼顧的小組抑郁癥復發(fā)率為31%。研究小組的負責人布魯門索指出,原先是假設兩種治療方法兼顧的小組效果會最顯著,但結果卻發(fā)現(xiàn)鍛煉治療的效果更持久。這可能是由于鍛煉組的病人更為主動,對病情有“自我掌握感”,隨著病情的改善與鍛煉的進行,形成良性循環(huán)的緣故。但研究小組同時也提醒,不要把體育鍛煉看做萬靈丹,因為實驗對象不包括嚴重到有自殺傾向或近乎發(fā)瘋的病人。一項新的研究認為,當經常運動的人中斷自己的運動時,兩周后心情就會變得很差。研究發(fā)現(xiàn),對那些經常進行有規(guī)律運動的人來說,如果一兩周不去運動,心情就會變得更抑郁。該研究包括40名經常進行適量、有規(guī)律運動的人,實驗結果顯示,被迫不做運動的“假期時間”并沒有為任何人的精力進行了充電;相反,還讓人感覺比以前更糟。
二、大學生通過體育鍛煉降低焦慮,增進幸福
一項調查顯示,現(xiàn)在的大學生人群由于對專業(yè)的迷茫和對未來的憂慮普遍存在著焦慮現(xiàn)象。體育鍛煉恰好可以降低焦慮,多數研究也支持這一觀點與判斷。Morgan(1987)做了七個系列實驗研究,最后他指出,在強度為最大心率的70%下所從事的鍛煉,可以有效地降低焦慮。但另外一些研究認為,劇烈的體育活動(如跑步)和非劇烈的體育活動對患有焦慮癥的個體均有降低焦慮的作用。有人以10名年齡在52至70歲(6男4女)老人為被試,他們的泰勒顯性焦慮測驗分數在87分以上,實驗采用雙盲設計,結果發(fā)現(xiàn),讓被試在心率為100次/分鐘條件下步行15分鐘,焦慮降低最為明顯。
三、體育鍛煉直接增進主觀幸福感
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有一些研究調查了體育鍛煉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該領域的研究結果可以歸納為:主觀幸福感是指描述個體目前體驗到的幸福程度的綜合性指標,是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進行的整體性評價。一般認為,主觀幸福感是由積極情感、消極情感和生活滿意度三個不同的維度組成。它是衡量心理狀態(tài)與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多數研究結果支持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具有某種關系;體育群體在成功體驗與控制感、環(huán)境適應與控制、自我表現(xiàn)、自我接納和認同等方面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2)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一些研究指出,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具有一定的關系,而且女性比男性表現(xiàn)得更突出(3)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可能存在項目差異。研究認為,體育鍛煉與幸福感之間存在著較高的正相關,這可能與鍛煉引起神經系統(tǒng)的變化、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以及社會支持的改善有關。當然,目前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尚未達成一致的研究結論。
四、體育鍛煉中的特殊情緒體驗幫助提升主觀幸福
(一)流暢體驗
當產生流暢體驗時,個體似乎表現(xiàn)出不惜一切代價地從事某項活動,并且完全是出于所從事的活動過程本身
(二)跑步者高潮
這些在跑步過程中出現(xiàn)愉快輕松的感覺通常會突如其來地出現(xiàn),這對有規(guī)律的鍛煉者來說是一種很普遍的體驗,我們將它稱作“跑步者高潮”。有時類似的興奮感覺在除跑步以外的體育鍛煉項目中也會出現(xiàn)。當出現(xiàn)這種感受時,跑步者會體驗到一種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感覺到自身與情境融為一體,身體輕松,忘卻自我,充滿活力,超越時空障礙。
五、體育鍛煉這有助于樂觀、積極型人格的形成
大量研究認為,運動員比非運動員更加自信,更有能力,更喜歡交際(Cooper,1969)。運動員通常比普通人更聰明(Hardman,1973)。1974年,摩根提出了一個假設模型,他認為,具有穩(wěn)定、外向人格的個體傾向于從事運動。這是由于運動競爭的“自然選擇”,被保留下來的運動員一般都比較外向、獨立和自信。通過體育鍛煉形成樂觀、積極型人格,這樣的人更容易獲得主觀性幸福。
六、結語
本文探討了體育鍛煉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作用和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大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消除抑郁、降低焦慮,在體育鍛煉中的特殊情緒體驗,有助于樂觀、積極型人格的形成,增進幸福感。
參考文獻
[1]吳敏,魯志強,王樂.體育運動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作用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2017,38(2).
[2]廖琴,封靜,余波.基于大學生幸福感分析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因子結構[J].新校園旬刊,2018(2):148-148.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