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華
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關于21世紀的健康箴言中明確指出“最好的運動是步行”,我國民間也廣泛流傳著“步行是百練之祖”“每天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諺語。實踐證明,步行是是一項最經(jīng)濟、最方便、最安全的運動,適合于各種年齡、性別和健康狀況的人。特別對年老體弱者,快步走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鍛煉方法。
走路快的人更長壽
美國科學家研究表明,壽命是能“走”出來的。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用了約10年時間,在觀察了近500名老年人后發(fā)現(xiàn),走路快的老人比走路慢的老人死亡率更低。數(shù)據(jù)顯示,走路慢的人中有77%死亡,中速的人有50%死亡,而走路速度快的人只有27%死亡。研究人員稱,該調查揭示出行走速度是壽命長短的“預警器”,即使在身體健康的人身上同樣適用。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對走路快的人來說,走路本身就是很好的鍛煉:二是這些人體質一直比較好,所以走路時健步如飛。
無獨有偶,日本學者在探索長壽奧秘時,也發(fā)現(xiàn)壽星有長期快步走的習慣。用較快的速度走路,對促進心血管系統(tǒng)的活力、提高呼吸肌功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避免高血壓的發(fā)生都有良好作用??焖俨叫信c平時走路略有不同,對速度、持續(xù)時間以及步頻都有一定的要求。日本東京保健體育教授波多野建議:快速步行時間一般要持續(xù)半小時左右,速度以每分鐘120步左右為宜:步行時,身體要略向前傾斜,雙臂自然下垂,協(xié)調地前后擺動于身體兩側:全身著力于腳掌前部,步態(tài)要均勻、沉穩(wěn)而有節(jié)奏:走到微微出汗即可。
日本信州大學醫(yī)學研究人員將60位老年男性和186位老年女性隨機分為3組,其中一組不進行步行鍛煉,一組進行中等強度的步行鍛煉(每小時6公里),另一組則進行高強度的步行練習(每小時超過6公里)。研究者對他們進行了5個月的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高強度步行的老人與其他組的老人相比,其血壓、腿部肌肉的力量和運動能力都有較大改善。研究人員表示,中等強度的步行練習能夠預防老年性疾病,然而這種練習強度稍差,并不能夠促進有氧鍛煉的能力:因此,身體素質較好的老年人可以通過時速超過6公里的高強度步行運動,來達到健身的目的。
快走增強骨質
骨質流失是中老年人常見的問題,研究表明,健康男性從中年開始,每年流失0.5%-1%的骨質。據(jù)美國網(wǎng)絡醫(yī)學博士報道,堅持快走可以增強骨質,快走8-10周就能使骨質增加0.49%。對此,北京醫(yī)院骨科主管技師高新生解釋說:快走時肌肉會收縮,促使骨骼中的硬骨細胞和軟骨細胞的代謝。這樣就達到了使骨質更新的目的,最終增強骨質??熳邔τ诠琴|的影響因人而異。如果你年輕力壯,不妨多走走:而對于上年紀的人來說,如果走的時間太長,不僅起不到增強骨質的作用,反而會帶來很多不良后果。所以,選擇快走增強骨質,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患有關節(jié)炎等骨病的人不適合快走。
走路速度和身體機能相輔相成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教授陸一帆認為,走路速度和身體機能是相輔相成的。一般來說,走得快的人,心臟、肌肉、骨骼等各方面機能都比常人強,平衡能力、協(xié)調能力也比較好,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對意外事故的防范能力自然更佳:反過來說,長期有規(guī)律地快走,也能提高人體各方面生理機能,如減緩老年人的血管老化,讓他們顯得更年輕。對年輕人來說,一般7 -10分鐘走1公里,步幅在0.75米左右:但到了四五十歲,走1公里大概就需要10分鐘以上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頻率會逐步下降,步幅也會變小。老年人盡管步履蹣跚,但還應盡量把步子放快一點。
進行快速步行鍛煉時,各人應根據(jù)自身實際,量力而行。如體質較強者可在步行中結合慢跑。而體弱者則應循序漸進地由慢速漸到快速,距離由短到長。只要持之以恒,必可收到益壽延年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