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葉萍
[摘 要]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體。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要走出英語操練機械化的誤區(qū),要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工具性;人文性;統(tǒng)一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100026002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語言包含人文性和工具性這兩個重要方面,并且這兩個方面緊密聯(lián)系、互相統(tǒng)一。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教學存在效率低和學生患“聾啞癥”等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源是將英語教學簡單地等同于英語語言教學,而不是升至“英文”(即英語語言文學)教學這一高度,這樣會出現(xiàn)英語課堂教學中“人”的消失的現(xiàn)象——學生每天忙于機械性的英語操練。在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英語教學要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下面,以譯林版八年級下冊Unit 8 A green world的閱讀教學為例來談一談。
一、鏈接背景知識,激發(fā)閱讀興趣
英語文本并不是“冰冷”的文字,是蘊含著深刻的背景的。在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基于文本內(nèi)容鏈接相關的背景知識,通過背景知識的介紹引導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直觀化感悟,這樣,就能夠有效地激發(fā)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A green world”的閱讀課文對瑞士的環(huán)保情況進行了介紹,通過介紹環(huán)保方面的措施來說明瑞士被稱為“a green world”的原因。教學中,可以先使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將瑞士的漂亮風景展示出來,并對瑞士的地理位置和國旗等進行介紹,通過這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一定要避免學生走馬觀花的現(xiàn)象,可在播放課件的同時,提出問題:“Can you find out the countrys national flag?”“Can you find out the position of Switzerland?”“What is Switzerland like?”然后組織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回答。在此基礎上追問:“Can you find out the colour of Switzerland?”同時給出四個選項——yellow、 red、 green、 grey,讓學生從中選出正確的選項,從而引出這節(jié)課的主題“A green world”。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課件能夠有效地輔助學生進行文本探究。學生在這一教學活動中不僅是教師的合作者,還是教學主題的構(gòu)建者以及課堂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和探究者。因此,“讀前活動”不但為后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還使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得到了激發(fā),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
二、借助任務驅(qū)動,推進閱讀進程
在語篇教學過程中,很多中學英語教師都存在一個問題,即錯誤地把“3S”(scanning、skipping、skimming)當作英語文本閱讀策略,將其機械化、程序化地用在課堂教學中。實際上,“掃讀”“跳讀”和“略讀”是讀者個人的不同閱讀偏好,或同一讀者在面對各種閱讀材料時,依據(jù)自己的興趣、能力和目的等選取的不同閱讀方式,這絕對不代表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它們是面對閱讀材料時必須選取的閱讀策略。在開展“讀中活動”時,一方面通過“任務型語言教學路徑”來進行任務下達,逐漸遞進,引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另一方面,對于一個文本的各個段落,可以選取的任務設計方法是不同的,通過多樣化的方式來使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
(一)緊扣文本關鍵,設計任務問題
在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緊扣文本關鍵為學生設計任務問題是十分重要的,這樣才能引導學生進行高效化的文本閱讀。
在對文本的第一自然段進行處理時,可以提問:“Can you tell me which photo was taken in Switzerland? Can you tell me the reason?”將關鍵詞引出來,即“beautiful”“clean blue lakes”和“high mountains”,然后,讓學生對文本進行閱讀進而判斷出在瑞士拍攝的是哪一張照片。通過這樣的任務,不但能夠使學生的信息獲取、分析和處理能力得到提高,還提升了他們對文字信息進行解碼從而得到圖像信息的能力,所以這一任務設計展現(xiàn)出了語言作為思維“工具”的作用,同時也使學生的分析和甄別能力得到了發(fā)展和訓練,這樣一來就實現(xiàn)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jié)合。
在對文本的第二自然段進行處理時,可以通過“What can be recycled?Where can these be sent?”這一導讀問題,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明白瑞士循環(huán)處理生活垃圾的對象包括paper、 glass、 plastic、 old shoes、 old clothes,處理方式為separate these into different groups,可以選用的處理途徑有bought by charity shops,give these to the poor, send these to factories,得到的處理結(jié)果是for recycling。教師在課堂上結(jié)合思維導圖來進行歸納和整理,使學生獲得的信息由雜亂變得有條理。
(二)高于文本內(nèi)涵,設計任務問題
教師在設計導讀任務時,不僅要基于文本,而且要高于文本,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拓展閱讀,從而在這個過程中促進他們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可以提問:“Do Chinese people keep on recycling waste?”給學生一段時間思考之后讓他們進行回答。通過這樣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走出課本,走向生活,使學生在垃圾循環(huán)利用方面的價值觀和情感態(tài)度得到了升華,彰顯了英語課堂教學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結(jié)合。
教學第三自然段,可以通過“Does China have such laws?”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通過一幅一半大海一半沙漠的圖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并配合字幕“Make it worse or make it better? Its up to us all!”使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和責任感得到培養(yǎng)。
在處理第四自然段時,可以播放文本的錄音,讓學生聽錄音完成下面的表格。這樣,便實現(xiàn)了對學生聽、說、讀、寫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
Green resources
ImportanceDepend on them to live
Be important to protect nature wisely
TypesEnergy from the sun, wind and water
AdvantagesCost very little
Never run out
Produce little pollution
通過這份表格可以體現(xiàn)出英語的工具性,為學生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然后,組織學生圍繞“Are there any other green resources? What green resources are in use now in China?”這兩個問題進行討論,使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得到培養(yǎng)。
三、促進情感升華,提升閱讀素養(yǎng)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讀后活動”設計中,要促進學生的情感升華,將英語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完美地結(jié)合到一起,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在設計“讀后活動”時,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和比較中國與瑞士的環(huán)境,讓學生說出兩個國家在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相同和差異之處,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的同時,能夠客觀地看待中國在環(huán)境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通過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得到了極大的增強,同時使他們在真實語境下自主組織、加工和輸出口頭話語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然后,利用多媒體對我國一些地區(qū)的環(huán)境污染現(xiàn)象進行展示,并將百元人民幣通過特寫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同時給出這樣的字幕:“The longest distance in China is that I cannot see Chairman Mao even though the RMB is ahead of me.”通過這樣的字幕來提高學生的環(huán)境危機意識,然后給學生安排任務:“Write down the ideas that can protect Chinas environment, and send it to Chairman Xi.”讓學生用英文將環(huán)境問題及對策寫下來并發(fā)email給習主席。
因為在之前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已經(jīng)使學生初步了解了環(huán)境保護的相關知識,學生也初步掌握了相關的英語單詞,這時非常適合讓他們進行英文寫作訓練,他們有很多話想說,這會使他們的寫作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總之,在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要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這樣,才能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促進他們?nèi)宋乃仞B(yǎng)的提升。
(責任編輯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