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夢白,秦 雪,肖 翔,王佳玉,盛廣睿,李建英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5級碩士研究生,山東 濟南 250355;2.山東省青島市海慈醫(yī)療集團,山東 青島266033;3.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6級碩士研究生,山東 濟南 250355)
慢性腎衰竭(CRF)為原發(fā)或繼發(fā)性腎病導致腎功能不可逆轉(zhuǎn)性損害,出現(xiàn)代謝物潴留,水、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紊亂及內(nèi)分泌功能失調(diào)等臨床癥狀的疾病。我們用結(jié)腸透析聯(lián)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CRF屬于慢性腎臟?。–KD)3~4期效果顯著,報道如下。
共102例,均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就診的CKD3-4期的患者。男55例,女47例;年齡21~79歲,平均(51.1±14.3)歲;病程7~62個月;糖尿病腎病25例,高血壓腎病19例,慢性腎小球腎炎34例,腎病綜合征16例,多囊腎1例,慢性間質(zhì)性腎炎3例,乙肝病毒相關(guān)性腎炎4例;CKD分期為3期45例,4期57例。隨機分為觀察組52例和對照組5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2009年K/DIGO(Kidney Disease Outcome Quality Initiative)CKD臨床實踐指南的定義和分期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CKD)3-4期診斷及分期標準為GFR59-29mL/min·1.73m2,無嚴重肛管黏膜病變,能按醫(yī)囑服藥,嚴格控制飲食,依從性好。
排除標準:有腸道手術(shù),腸道及肛區(qū)疾病,妊娠和哺乳期婦女,合并有心、腦、肝等嚴重疾病、嚴重感染及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研究。
兩組均采取常規(guī)療法。包括飲食營養(yǎng)調(diào)護;西藥對癥治療,糾正中重度貧血,維持血壓、水電解質(zhì)、血糖等指標處于正常水平,4周為一療程,治療1個療程。
觀察組加用結(jié)腸透析聯(lián)合中藥保留灌腸。①結(jié)腸透析使用JS-308F結(jié)腸透析機(廣州今健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颊呷?cè)臥位,盡量上身豎直,水溫調(diào)至39℃~41℃預熱,連接小型進水管與插肛器進液端,另一端連接出水管接頭,肛檢后將涂好石蠟油的插肛器插入肛門約5cm并拔出引導器,按照機器使用方法緩慢注入恒溫凈化水,每次灌注500~1000mL,當患者腹脹無法忍受時停止水液灌注;有便意時讓其自然排便,每次治療反復4~5次水液灌注,直到排出清水便;結(jié)腸透析治療禁忌為重度心臟病、高血壓病、動脈瘤,妊娠、內(nèi)臟出血性疾病、肛腸疾病及腸手術(shù)后等。結(jié)腸透析后2h予中藥保留灌腸,②患者取左側(cè)臥位,置墊枕抬高臀部;藥溫39℃~41℃,液面距肛門以上30cm;用石蠟油潤滑肛管前端,排液后插入肛門,深度為10~15cm;滴入速度視病情而定;注入時間15~20min;灌腸藥量低于200mL;待灌腸液注入結(jié)束,夾緊同時拔除肛管。保留灌腸30min。基礎(chǔ)方為制大黃10g,蒲公英30g,煅牡蠣30g,丹參30g,六月雪30g。兼氣虛加黃芪30g,兼血虛加熟地30g、芍藥21g、當歸21g,兼陽虛加制附子15g,兼陰虛加生地30g,兼血瘀加川芎15g、紅花15g、桃仁15g,兼血熱加地榆15g、槐花15g、丹皮15g,兼濕濁加土茯苓30g、藿香15g、佩蘭15g。每周3次。4周為一療程,治療1個療程。
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包括倦怠乏力、面色晦暗、口干口苦、腰膝酸軟、腹脹納呆、畏寒喜暖、夜尿清長、大便干結(jié)、浮腫難消等。實驗室指標包括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及血紅蛋白(HGB)、肌酐清除率(CCR)等。
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參照2010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醫(yī)政司制定的《22個專業(yè)95個病種中醫(yī)診療方案》CRF療效判定標準[1]。顯效:臨床癥狀積分減少大于等于60%,或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或腎小球濾過率增加大于等于20%,或血肌酐降低大于等于20%。有效:臨床癥狀積分減少大于等于30%,或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或腎小球濾過率無降低或增加大于等于10%,或血肌酐無增加或降低大于等于10%。穩(wěn)定: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積分減少小于30%,或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或腎小球濾過率增加小于10%,或血肌酐降低小于10%。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或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或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或血肌酐增加。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倦怠乏力 面色晦暗 口干口苦 腰膝酸軟 腹脹納呆 畏寒喜暖 夜尿清長 大便干結(jié) 浮腫難消觀察組 52治療前 2.21±0.89 2.35±0.93 1.67±1.02 1.37±0.97 1.69±0.85 1.54±1.09 1.46±1.11 1.40±1.03 1.81±0.77治療后 1.27±1.09*△ 2.15±0.92 0.50±0.67*△ 1.04±0.84* 0.63±0.72*△ 1.33±0.88 1.06±0.85* 0.40±0.63*△ 1.15±0.85*△對照組 50治療前 2.30±0.54 2.02±0.65 1.52±0.91 1.56±0.64 1.50±0.89 1.48±1.00 1.56±0.88 1.36±0.96 1.92±0.72治療后 2.16±0.58*2.08±0.53 1.04±0.70* 1.30±0.54* 1.04±0.78* 1.44±0.86 1.28±0.78* 1.26±0.72 1.86±0.67*
兩組治療前后各實驗室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各實驗室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各實驗室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SCR(μmol/L) BUN(mmol/L) UA(μmol/L) ALB(g/L) PALB(mg/L) HGB(g/L) CCR(mL/min)觀察組 52 治療前 431.85±125.02 22.65±6.55 460.62±90.85 37.31±6.14 303.94±83.99 100.04±17.21 17.62±8.05治療后 343.94±111.77*△ 19.00±6.06*△ 421.25±77.14* 38.40±8.15 308.35±85.89 102.10±13.09 21.31±8.93*對照組 50 治療前 423.88±105.34 22.51±5.70 434.88±64.63 37.70±5.23 311.14±77.72 99.34±14.88 18.62±6.94治療后 397.02±104.03* 21.63±5.77* 428.48±67.98* 39.00±6.84 314.92±80.64 100.36±11.48 19.70±7.24*
慢性腎衰竭屬中醫(yī)“水腫”、“癃閉”、“關(guān)格”、“溺毒”等范疇。發(fā)病機制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本病以脾腎虧虛為本,水濕、濁毒、瘀血等實邪為標。通腑降濁、活血化瘀是改善CRF臨床癥狀的重要治療原則。
結(jié)腸具有生物膜特性,可利用腸道黏膜內(nèi)血液與灌入腸道內(nèi)透析液形成的濃度梯度差與滲透壓,通過彌散、滲透作用祛除體內(nèi)多余的水分與代謝廢物,達到臨床透析效果。對于CRF患者而言,結(jié)腸透析機通過清除體內(nèi)腸道代謝廢物來減輕腎臟負擔。中藥保留灌腸藥液中的有益物質(zhì)能夠通過跨膜運動進入血液循環(huán),促進了腸道黏膜對中藥的吸收,提升了療效。我們運用結(jié)腸透析聯(lián)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CRF時發(fā)現(xiàn),結(jié)腸透析治療結(jié)束后,若立即予以中藥保留灌腸則患者易有便意,中藥藥液無法有效在腸道內(nèi)保留,考慮可能與結(jié)腸透析后腸蠕動增加有關(guān);若結(jié)腸透析結(jié)束2h后再予中藥保留灌腸,患者耐受性好,可于腸道保留中藥藥液至有效時間,發(fā)揮中藥的治療作用,療效顯著。
中藥保留灌腸基礎(chǔ)方藥用制大黃是灌腸液最常用的中藥之一,因其能夠抑制腸道細菌滋生,具有解毒涼血、通腑降濁、活血化瘀、清利濕熱、蕩滌腸胃的作用,亦能推陳出新、通利水道,可抑制尿素的產(chǎn)生和蛋白質(zhì)分解,減少氮質(zhì)類廢物生成,進而延緩CRF的進展[2]。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除濕利尿功效,能減少代謝廢物進入腸肝循環(huán),并促使尿素等廢物排出[3]。煅牡蠣能夠軟堅散結(jié),同時因其富含大量微量元素,可提高灌腸液微量元素水平,促進微量元素交換,排出毒素,降低患者體內(nèi)的肌酐、尿素氮[4]。六月雪具有清熱利濕、活血化瘀、斂陰散結(jié)等功效,助大黃蕩滌污穢,同時斂陰而不傷正氣。丹參具有活血祛瘀之功效,能改善微循環(huán)從而保護腎功能,同時具有擴張血管、降低血液粘度等作用[5],可改善腸道局部血流。對于氣虛者加用黃芪補氣固表,利水消腫[6],還可保護腎臟,延緩腎功能減退[7]。對于血虛者,熟地善養(yǎng)血、通血脈,更能益心血、補腎水,且有研究發(fā)現(xiàn)熟地與白芍配伍具有促進血管生成的作用[8];當歸甘溫質(zhì)潤、善和血補血,現(xiàn)代研究表明當歸中的重要成分阿魏酸鈉具有改善貧血、抗血栓作用。兼陽虛者加用附子補命門之火,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兼陰虛者加用生地具有滋陰生津之功效。對于血瘀者,川芎可行氣活血化瘀,研究表明其含有的川芎嗪可抗血小板聚集;有研究發(fā)現(xiàn),川芎具有促進成纖維細胞凋亡,預防及逆轉(zhuǎn)腎間質(zhì)纖維化的作用[9]。紅花、桃仁合用能破血、行血,善活血祛瘀,現(xiàn)代研究表明二者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兼血熱者加用地榆、槐花、丹皮可清熱涼血。兼濕濁者加用土茯苓可清熱除濕、泄?jié)峤舛?,能加強大黃泄?jié)崤哦局?。藿香、佩蘭芳香化濕,與土茯苓配伍運用共助化濕泄?jié)幔懦w內(nèi)毒素。
結(jié)腸透析聯(lián)合中藥保留灌腸療法既發(fā)揮了結(jié)腸透析現(xiàn)代科技優(yōu)勢,又運用了中醫(yī)學傳統(tǒng)辨證體系,二者彌補相互不足之處,使優(yōu)勢最大化,有排除體內(nèi)蓄積水分和代謝毒素的作用[10]。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后在臨床癥狀及腎功能指標改善方面都優(yōu)于單用基礎(chǔ)治療的對照組。倦怠乏力及腰膝酸軟癥狀減輕,可能與治療后患者整體狀況包括腎功能、營養(yǎng)、貧血狀況改善有關(guān)。消化道癥狀改善、大便干結(jié)癥狀減輕,可能與治療后體內(nèi)毒素量下降,胃腸道刺激減輕,腸道功能改善有關(guān)。
綜上所述,結(jié)腸透析聯(lián)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CRF療效顯著,且無明顯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