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霞
(河北以嶺醫(yī)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慢性腎病是我國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疾病,由于在慢性腎病患病的最初,患者不會感到明顯的異常,因此,當患者入院進行治療時,通常病情已經惡化到了一定的程度,不僅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誘發(fā)一系列的并發(fā)癥,加強對于慢性腎病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1]。對于慢性腎病患者進行全程健康護理,簡單來說就是幫助慢性腎病患者了解有關的慢性腎病知識,保障他們了解更多的自我管理技巧,并通過對于相應并發(fā)癥的監(jiān)測以及實質上的護理治療,來減輕患者患病過程中所承受的痛苦,不斷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他中我們就從以嶺醫(yī)院腎病科中抽取了100立符合要求的慢性腎病患者,并對其中的50例患者進行了全程健康教育[2-4]。
在本次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抽取了在以嶺醫(yī)院腎病科中進行治療的慢性病腎病患者共100例,其中包括男60例,女40例,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個類別,每組分配患者50例。這些患者均符合國際慢性腎臟病的診斷標準,患者年齡介于35-55歲,研究是在100例慢性腎臟病患者知情并簽署了同意書的前提下進行的。觀察組與對照組中的患者所存在的年齡、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等差異P>0.05,不具備統計學意義[5-6]。
對于50例對照組的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對于50例觀察組的患者除去進行傳統的常規(guī)健康教育之外,進行全程健康教育。對于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疾病知識達標水平、服藥依從性、飲食依從性、護理滿意程度進行對比。全程健康教育包括慢性腎病的相關知識介紹、依從性指導、治療情況介紹以及心理輔導[7]。
由相應的醫(yī)務人員對于患者對慢性疾病的相關知識掌握程度進行測試,將所得測試結果進行記錄。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溝通交流,對于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及飲食一從性進行了解,同時由患者本人對于護理情況進行評價。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通過SPSS 10.0統計學軟件進行具體的數據處理分析,結果P<0.05,兩組對比存在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在50例觀察組患者當中,疾病知識水平測試達標的患者共計41例,服藥依從性較好的患者共計40例,飲食依從性較好的患者共計42例,對于護理情況表示滿意的患者共計42例,對于護理情況表示一般的患者8例,無護理情況不滿意的患者,滿意度達到了84%。在50例的對照組患者當中,疾病知識水平測試達標的患者共計36例,服藥依從性較好的患者共計33例,飲食依從性較好的患者共計38例,對于護理情況表示滿意的患者共計34例,對于護理情況表示一般的患者10例,對于護理情況表示不滿意的患者共計6例,滿意度達到了68%。兩組對比來說,觀察組在疾病知識達標水平、服藥依從性、飲食依從性等方面都較對照組更高,且觀察組患者對于護理情況的滿意程度也高于對照組。詳情見表1、表2。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健康教育測評結果對比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對于護理情況的滿意程度對比(n,%)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貫穿于患者從入院治療到出院的全過程,醫(yī)護人員通過進行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以及疾病知識的普及教育等步驟,來有效促進患者身心健康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8]。
在慢性腎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不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患病過程中所承受的痛苦,不是還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9]。經過本次的研究,我們發(fā)現,采取全程健康教育的70例慢性腎病患者無論是在疾病知識水平達標,還是服藥依從性、飲食依從性方面,都明顯高于只進行了常規(guī)健康教育的對照組,另外,觀察組患者對于護理情況的滿意程度也遠高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對于慢性腎病患者實施全程健康護理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滿意程度,避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承受過多的痛苦,值得在臨床治療上進行廣泛的推廣應用。本次的研究雖然獲取了較為精確的研究結果,但有與研究所抽取的樣本數量較少,且進行研究的周期較短,在未來的發(fā)展過程中,還應當對于全程護理在慢性腎病治療過程中的應用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