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征
(故城縣婦幼保健院,河北 衡水 253800)
將100例腹部手術治療后懷疑發(fā)生腹部出血的患者設為我院本次研究對象,均進行DSA造影檢查和介入治療,對腹部外科術后腹部出血的DSA造影表現(xiàn)和介入治療方法進行分析,對治療前后患者的相關指標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對比[1-2]。
將100例腹部手術治療后懷疑發(fā)生腹部出血的患者設為我院本次研究對象,其進行治療的時間為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全部患者均具有腹部手術的適應癥,并且患者本人或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100例懷疑發(fā)生腹部出血的患者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在22-78歲,平均(66.7±5.4)歲。本次研究已經(jīng)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且全部患者各方面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DSA造影檢查方法。給予患者經(jīng)股動脈進行穿刺,將導管置入后,分別進行腹腔動脈、腸系膜上動脈/下動脈、髂內動脈以及腎動脈造影,若患者情況必要,還應給予患者進行胃十二指腸動脈、胃左動脈、胃短動脈、脾動脈、子宮動脈等處造影。給予患者進行造影的過程中,使用的導管為5F胃左管,腹腔動脈、腸系膜上動脈/下動脈、脾動脈、髂內動脈以及腎動脈造影速率為3-4 mL/s,并且應將用量控制在10-20 mL,對患者的胃左動脈、胃短動脈、子宮動脈、腎動脈分支膀胱動脈造影的速率為1-1.5 mL/s,并且應將用量控制在6-8 mL。
(2)介入治療方法。所使用的栓塞物為金陵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明膠海綿顆?;蚴敲髂z海綿條,或是采用美國COOK公司生產的直徑為3-5 cm的彈簧鋼圈。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為十二指腸動脈假性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給予1×1 mm明膠海綿顆粒加上直徑為3 mm彈簧進行胃十二指腸動脈進行栓塞;給予脾動脈殘端假性動脈瘤破裂出血采用明膠海綿顆粒加上1-2個直徑為5-8 mm的彈簧鋼圈對脾動脈進行栓塞;給予子宮動脈出血患者采用明膠海綿顆粒加上長條進行雙側子宮動脈栓塞;對腎動脈分支假性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使用2個直徑為3 mm彈簧鋼圈進行栓塞,或是使用血管明膠海綿加上長條進行栓塞[3-5]。
表1 患者治療前后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對比(±s)
表1 患者治療前后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對比(±s)
項目 治療前(n=24) 治療后(n=24) t P血紅蛋白(g/L) 87.000±18.4 104.000±14.0 11.227 <0.05紅細胞積壓(%) 0.324±0.045 0.362±0.034 10.035 <0.05收縮壓(mmHg) 109.000±13.6 124.000±9.5 12.354 <0.05舒張壓(mmHg) 55.600±10.8 69.800±8.0 10.762 <0.05心率 (次 /min) 101.100±11.1 80.200±4.2 13.230 <0.05
對患者進行治療前及治療后3 d的血紅蛋白、紅細胞積壓、血壓以及心率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對比。
我院本次研究全部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和t檢驗。
經(jīng)過造影檢查,全部100例懷疑發(fā)生術后腹部出血的患者中,共有24例患者發(fā)生腹部出血,其中6(25.00%)例患者應激性潰瘍導致出血,9(37.50%)例患者假性動脈瘤導致出血,3(12.50%)例患者血管損傷或結扎不良導致出血,3(12.50%)例患者剖宮產后子宮收縮不良導致出血,1(4.16%)例患者引流管損傷血管導致出血,2(8.33%)例患者創(chuàng)面滲血導致出血。
表1顯示,經(jīng)過治療,患者的血紅蛋白為(104.000±14.0)g/L, 紅 細 胞 積 壓 為(0.362±0.034)%, 收 縮 壓 為(124.000±9.5)mmHg, 舒 張 壓 為(69.800±8.0)mmHg, 心 率 為(80.200±4.2)次/min,與進行治療前差異顯著,P<0.05。
腹部外科手術是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治療方法,一般能夠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患者術后存在著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的幾率,腹部出血就是其中常見的一種,其能夠對患者的滲透恢復造成嚴重的阻礙[6],所以對于懷疑術后發(fā)生腹部出血的患者,應該及時給予準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以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7-8]。
綜上所述,DSA造影能夠對腹部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及原因進行明確,給予患者進行介入治療,能夠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從而促使患者的相關指標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