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學家很早就提出了結構化的觀點,他們認為人的認知是有結構的,知識也是有結構的。教學可以用結構主義的觀點去思考如何整合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結構化思維能力。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確實也做了一些研究,在授新、練習和復習課以及單元備課上我們都可以培養(yǎng)學生結構化思維。并且在研究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思維導圖是非常實用的教學工具,它能夠將一個復雜的知識體系簡單化,將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
關鍵詞:結構化;結構化思維;結構化教學;知識結構化;單元整體教學;知識結構;思維導圖
一、 結構化教學實踐研究
(一) 練習課實踐研究
數(shù)學具有結構化的特點,每一個例題都是數(shù)學結構化知識網絡的一個節(jié)點,而這個節(jié)點演變出來的變式千變萬化,老師要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里將這個知識點融會貫通,講透學透是比較難的。課后練習題會以各種例題的變式出現(xiàn),那么練習課的思維訓練就尤其重要。看過一個以“解決問題”為例的課后練習研究,老師并非按部就班的根據(jù)題目來講解練習,而是先讓同學們找到關鍵詞去解決問題。然后分組讓同學們根據(jù)原題,改變一個關鍵詞,提出一個新的問題。不斷地改變關鍵詞和改變問題,引導同學們發(fā)現(xiàn)改變關鍵詞以后題目的變化、思維方式的變化、解題思路的變化。這種練習的深度遠遠超過了題目本身,我們不僅在練習中鞏固所學知識,還能在練習中認識到這個知識點衍生出來的其他知識,更能夠通過一個練習,訓練學生的思維,調動所學知識,學會用系統(tǒng)的知識去解題。
(二) 復習課實踐研究
復習課作為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科學高效的復習能夠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學生也能夠通過復習和鞏固來減少知識的遺忘和混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小學數(shù)學教材采取逐步滲透、層層遞進、螺旋上升的編排思想。同一個知識體系可能會編排到不同的年級上,也可能編排到同一年級的不同單元上,相同單元里面也編排成不同的課時,所以在復習階段,我們需要引導學生跳出固有的思維,將零散的知識點進行全面的掌握,引導他們找到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邏輯本質,將零散的知識點系統(tǒng)化,幫助他們建立起完整的、清晰的知識結構。
二、 結構化教學輔助工具——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起始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英國學者托尼·布贊基于對腦神經生理科學的研究,類比自然萬物放射性性狀,在分析了人們的筆跡習慣,以及在訓練“學習障礙者”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關于放射性思維及其圖形表達的研究成果。
思維導圖是一種直觀的圖形,相當于心智圖、腦圖、流程圖、示意圖,讓人一眼就能夠明晰圖形麗的內容。通過思維導圖,可以將看似零散、雜亂無章的知識點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明確的知識體系,也可以用思維導圖更直白地表達某一觀點。人的大腦對圖形的處理優(yōu)于文字的處理,對圖形的刺激比對文字的刺激更加深刻。所以隨著教育的改革,思維導圖在小學數(shù)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們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建立知識體系,鞏固知識。學生每天都在學習,每天都會接觸新的知識或者鞏固新的知識,但是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學的知識跟前幾天學的、上學期學的、前幾個學期學的知識有什么關系,也不知道如何將每天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整理,更加不知道整理知識點的意義是什么,以為就是將知識點重新抄一遍,這樣的狀態(tài)不利于學生掌握完整的知識體系,運用思維導圖就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進行重點知識的學習和復習,是一種比較有趣方式。
以萬以內數(shù)的認識為例,這個章節(jié)知識點繁多,既有千以內數(shù)的認識,讀作、寫作,又有萬以內數(shù)的認識、讀作和寫作。每上一課就是一個新的知識,我們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千以內和萬以內數(shù)的數(shù)數(shù)方法,讀作、寫作的方法結合起來,更直觀的對比他們之前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更清晰地對萬以內數(shù)的認識有全面的認識,下次學習億以內數(shù)的認識的時候可以觸類旁通,自己總結億以內數(shù)的認識的知識框架,還可以將萬以內數(shù)的認識和億以內數(shù)的認識兩個章節(jié)利用思維導圖再形成一個大的知識體系。
可以說思維導圖更有利于我們研究結構化教學,他可以運用的范圍非常廣,不僅在授新課、復習課、練習課可以將知識脈絡展示清楚,使學生更有效地掌握單元的全面知識點,還可以用于教師備課,輔助教師把握單元整體知識框架。
總之,結構化教學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生不僅從整體上把握數(shù)學知識、方法和觀念,同時教會學生學習的結構和掌握、運用結構的方法,獲得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的智力支撐。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對于關系性比較強、聯(lián)系比較緊密的知識,適當?shù)夭捎媒Y構化教學的方法,突出知識間的基本結構,對于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大有好處。對于關系性不是十分明顯的知識點,也可以進行知識間的梳理和重組,通過結構化教學模式,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特別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不僅是一個切實有效的途徑,而且對提高學生數(shù)學素質和教學效益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作者簡介:
楊柳,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柳州市文惠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