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朝陽
摘 要:目的探討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和臨床效果。方法將240例母嬰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20例;研究組采用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護理模式;對兩組母嬰保健知識、護理技巧的掌握程度及對護理滿意度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結果研究組對母嬰保健知識、護理技巧的掌握程度及對護理的滿意程度都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產科;護理;模式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在某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就診的24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120例,兩組產婦年齡20~33歲,平均(25.3±3.4)歲,體重45~70kg,平均(53.7±5.46)kg,孕周30~42周,平均(38.42±0.35)周,其中自然分娩168例,剖宮產72例。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二)護理方法
研究組:由臨床經驗豐富、有責任心、專業(yè)技能強的母嬰專科護士對母嬰進行24h的護理。
1.要求家屬和產婦共同參與常規(guī)護理,預防接種、胎便排除、換尿布、疾病篩查、面部清潔、按摩撫觸、聽力篩查等都在產婦床前完成;
2.母嬰??谱o士在護理過程中會對產婦的產后護理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對產婦的飲食、運動、身形恢復等進行指導;還對產婦及家屬進行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嬰兒的洗澡方法、嬰兒常見生理變化、嬰兒早期教育方法、免疫計劃等知識普及;
3.在涉及到洗澡、換尿布等可操作性知識時,母嬰??谱o士會進行具體演示,并要求產婦和家屬親自動手操作,護士會對產婦及家屬的動作進行指導與強化,幫助其牢固掌握護理技巧和保健知識。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護士每天按規(guī)定時間到產房接新生嬰兒去沐浴室和治療室進行沐浴、預防接種、撫觸、聽力篩查等活動,在保健知識和母嬰護理技能培訓上由產婦或家人每天到大房間接受集中培訓。
(三)觀察指標
采用母嬰專科護士自行設計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和母嬰保健知識及技能掌握情況表對產婦及家屬在出院前進行調查,比較兩組產婦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母嬰保健知識掌握情況和母嬰護理技能熟練程度。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四)步驟
1.開展健康教育:分娩是每個孕婦必經的過程,其過程對產婦本身以及家庭來說是幸福而艱難的,對初產婦的影響更明顯[1]。因此,醫(yī)護人員在產婦入院初期應積極與其溝通,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從生理以及心理等層面提升產婦對分娩的認識,以及接受產婦自身社會及家庭身份的改變,同時向產婦講解分娩、妊娠過程中的相關知識,對產后新生兒護理進行介紹和教授,讓產婦在心理上做好準備,緩解緊張情緒。
2.分娩中護理:分娩過程中,激素作用導致產婦自身宮縮加劇,疼痛感較強,加之對分娩的恐懼,部分產婦可能出現(xiàn)恐懼、排斥等情緒,部分產婦甚至出現(xiàn)依從性嚴重下降等[2]。因此,為減少分娩過程中的意外情況,護理人員應對產婦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護理,消除產婦對分娩的恐懼,幫助其建立良好的心態(tài)。護理人員在分娩過程中要時刻關注產婦的基本生命體征,及時處理異常情況。護理人員應在產婦分娩后2h內給予細致入微的護理,給予心理護理等緩解產婦的不良情緒。
3.產婦分娩后,為讓產婦感受到作為母親的快樂,護理人員應在第一時間促進母嬰接觸;指導產婦做好自身的清潔工作,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指導剖宮產產婦護理傷口,防止感染;指導產婦母乳喂養(yǎng),講解新生兒的護理技巧;鼓勵產婦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與家人分享喜悅,防止抑郁情緒的產生。
二、結果
(一)兩組產婦及家屬對母嬰保健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研究組熟悉母嬰保健知識109例,占90.83%,對照組熟悉母嬰保健知識87例,占72.5%研究組母嬰保健知識的掌握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二)兩組產婦及家屬對嬰兒護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比較
研究組嬰兒護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三)兩組產婦及其家屬對護理滿意程度比較
研究組對護理的滿意程度為96.67%,對照組對護理的滿意程度為80.83%,研究組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一)常規(guī)護理模式以疾病為中心,已不能滿足臨床護理的需求,人性化護理模式是以人為本的新型護理模式,以產婦為中心,不僅對產婦的疾病進行護理,而且對產婦的心理、精神等進行護理,既保證了對產婦的生理護理質量,又使產婦感受到人文關懷,為產婦提供優(yōu)質、溫馨、全方位、多樣化的服務。面對分娩過程,產婦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若護理不恰當,產婦產后抑郁的概率增加,因此,為幫助產婦完成從孕期到哺乳期的過渡,必須為產婦提供安全、有效的護理。人性化護理針對產婦的個體差異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了解產婦需求,充分尊重產婦的人格和尊嚴,最大限度地為產婦創(chuàng)造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保證產婦心理、生理及精神健康,提高產婦依從性,從而取得最佳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護理組產婦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生活環(huán)境均優(yōu)于對照組。
母嬰床旁護理模式作為一種優(yōu)質的產后護理服務,充分滿足了產婦及家屬共同參與的心理,在產科臨床護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
(二)母嬰床旁護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產婦及家屬的滿意程度。母嬰??谱o士在護理過程中,通過手把手的教學,向產婦及家屬傳授母嬰保健知識、嬰兒護理技巧,有助于產婦及家屬實現(xiàn)與嬰兒的良好溝通,有利于幫助他們盡快轉變自身角色[2]。
(三)母嬰床旁護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母嬰床旁護理工作都是由母嬰??谱o士負責,臨床經驗豐富、善于溝通并、責任心強,能夠幫助家屬及產婦迅速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產科護理的質量得到了保障。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會民.產科人性化護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28(7):52-53.
[2]劉冬雅.人性化護理在產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6,20(4):612-613.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工程學院護理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