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紅
摘要:現(xiàn)實的中學英語教學實踐顯示,在每所學校里,在同等的認知條件下,英語基礎及其水平尚未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英語后進生”,不僅大有人在,而且甚至較之其他學科更為突出和嚴重。因此,轉(zhuǎn)化英語后進生的工作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顯得特別重要。本文試從英語后進生的成因分析入手,探討了轉(zhuǎn)化英語后進生工作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英語后進生;轉(zhuǎn)化工作;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12-085-1
我班有一學生,剛開學的時候,表現(xiàn)得特別積極,主動找我表決心,說自己的基礎差,但是自己一定會非常努力,希望老師相信他。果然,他上課認真聽講,課后也主動問問題。每次的聽寫都是“優(yōu)秀”,作業(yè)也都是漂漂亮亮的完成。而且經(jīng)常找我傾訴,談自己的學習,談自己的家庭,也談自己的夢想。我也非常享受這份信任,對于他也很是關心,經(jīng)常幫他講解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他的成績也有了提升??墒锹模姆e極性就不行了,到了高一下學期開學的時候,情況就更加惡劣了。首先反應在聽寫本上,漂亮工整的字跡沒了,取而代之的是胡亂劃拉兩筆,每次能及格就不錯了。再次,以前認真整理的筆記沒了,而是打印一張貼上去,理由是整理起來浪費時間。再然后,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課上看小說,抄作業(yè)的現(xiàn)象。找他談話,一副滿不在乎的表情。真的跟半年前那個上進踏實的好學生判若兩人。而且,這樣的學生在班級絕對不在少數(shù)。
我認真的分析了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大致在以下幾點:
首先,對學習缺乏興趣??鬃釉?jīng)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望,也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不少學生一開始的時候就沒有興趣,只是礙于家長老師的情面,不好意思不認真學學習。但是隨著學習的難度不斷加大,惰性就會慢慢戰(zhàn)勝理性,最后就會對學習滿不在乎了。
其次,大部分學生剛進入高中校園的時候,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對于他們來說,老師是陌生的,同學的陌生的,校園是陌生的。他們也想積極奮斗,給老師同學們留下好的印象,但是當他們對一切都開始熟悉起來,也摸清了老師們的脾氣,覺得有空可鉆,即使我偷懶幾天,老師也不能拿我怎么樣。而當偷懶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他們就很難再回歸當初的積極與勤奮了。
再次,家庭和社會方面的原因。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最初環(huán)境,也是學生最早接受啟蒙教育的地方,在現(xiàn)階段,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加之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學生可謂是各種寵溺,使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良好的控制力,學習的艱苦很容易使他們望而卻步。
而要想改變這一切,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激發(fā)興趣,搭建學生主動學習成長的平臺
從心理學角度看,興趣是個人竭力探索某種事物的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意識傾向。這種意識傾向和愉悅的體驗緊密聯(lián)系。它對個人的行為取向具有極大的拉動作用,能夠促使個體積極主動地從事自己所喜愛的活動。所以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學情,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上“advertising”的時候,投學生所好,放一些他們喜歡的明星代言的廣告,進而鼓勵他們投入到本章節(jié)的討論中來。而在“l(fā)ost civilizations”中,這個話題是學生不熟的,我們可以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四大文明古國著手,慢慢導入到他們所不熟悉的話題中來。
二、強化學習動機,為有效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
從教育心理學意義上講,學習動機是學習情感因素的核心,發(fā)揮著引發(fā)、定向、維持和調(diào)節(jié)學習行為的重要功能,對學習具有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當學生進入高中,就跟他們樹立學習目標,并不斷強化,讓他們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只有當學生對這門課感興趣并具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時,他們才會拼搏努力,而一旦為之奮斗了,他們才能從中獲得樂趣。而一旦有了樂趣,就會感知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從而達到良性循環(huán)的效果。
三、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采取直觀教學法
英語學習本身是枯燥的,讓學生對它保持長久的興趣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們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這樣才能夠保持他們的興趣,從而起到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分組競賽,甚至是表演等等。比如,課堂前5分鐘,可以讓學生做一個daily report,來調(diào)動大家的興趣。
常言道:“觸景生情”。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和設備,緊扣教材內(nèi)容,創(chuàng)設不同的語言情景,并將教學活動盡可能地置于語言情景中去進行。這是對后進生進行英語聽、說、讀、寫訓練的重要手段之一。因為,這不僅能誘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新鮮感,而且還能大大增強英語“四會”操練的真實感,加深對語言材料的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實物、掛圖、幻燈、簡筆畫、收錄機等輔以教學。隨著語言場景和直觀教具的更替,就能有效地促使后進生不斷地自我克服“乏味生厭”的心理障礙,進而達到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之目的。
四、恩威并施,因勢利導
愛,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美妙的情感,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愛是人類的一種基本需要。對于青少年來說,他們需要愛,而老師的愛對他們則有著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老師的愛可以讓學生感到溫情滿滿,也能以更積極的心態(tài)去學習。但是,愛絕不代表縱容。在遇到他們犯錯的時候,要立馬指出并且嚴肅批評。只有愛沒有鞭子會讓學生以為所有的愛都是無條件的,都是應該的,太多的愛會讓他們麻木,會讓他們無所顧忌。所以,一定要讓學生明白,老師可以對你寬容,但是絕不是縱容,犯了錯就應該承擔相應的懲罰。
學生還處在成長中,一切都還來得及。我想,只要我們以一顆真心,不停探索,積極與學生溝通,家校合作,學生們一定能在學習上、心理上茁壯成長。讓我們共同努力,許學生一個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