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昶 趙銘
【摘要】目的 探討中醫(yī)舒肝補腎健脾利濕配合西醫(yī)抗病毒治療慢性肝炎的效果。方法 選取60例患者進行本次研究,其中乙肝40例,丙肝10例,酒精性肝炎10例。采取西醫(yī)抗病毒,中醫(yī)疏肝調腎,利濕健脾,清虛熱的辯證論治法進行聯合用藥,而對酒精肝炎性10例,不做抗病毒治療,給予肌苷片、維生素C片、護肝片,再給予中藥湯劑的分型論治。結果 酒精性肝炎用藥一個月后,ALT<30UI,AST<20IU,膽紅素(-)10例,有效率100%;慢性乙肝患者,HBV-DNA<500IU,惡心厭油,乏力肝區(qū)脹痛消失50例,有效率100%,但對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體(HBcAg)(+),轉陰率效果不明顯,而對e抗原(HBeAg)(+)轉陰效果比較明顯,并且對其指標降低有效果,特別是HBV-DNA的影響比較明顯。結論 中醫(yī)舒肝補腎,利濕健脾,清虛熱,聯合西藥抗病毒治療慢性肝病有明顯的優(yōu)勢,比單純用中醫(yī)或西醫(yī)治療效果理想。
【關鍵詞】中醫(yī)舒肝補腎;健脾利濕;西醫(yī)抗病毒;慢性肝炎;效果
【中圖分類號】R512.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9..02
肝臟是人體腹腔臟器中很重要的器官之一,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1],重約1500g,約占體重的1/50,形狀呈楔形,主要位于人體右季肋區(qū)和腹上區(qū),小部分可達左季肋區(qū),有左右兩葉,不僅分泌膽汁和參與食物消化,而且參與物質代謝,貯藏糖原、解毒和吞噬防御,具有氧化還原合成,調節(jié)基礎代謝的作用。機體各種營養(yǎng)物質如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以及部分無機鹽都需要經過肝臟代謝,也是人體最大的“化工廠”[2]。
病毒性肝炎就是由多種結構不同的肝炎病毒感染人體后對肝臟中正常肝細胞的損害而造成的肝臟炎癥,截止目前肝炎病毒顆粒侵害肝臟導致的肝炎有甲乙丙丁戊己庚7型,這些病型根據地域、種族、生活習慣和生活行為等多種因素,均在世界范圍內不同程度的發(fā)病傳染,人群普遍易感[3]。我國甲型、乙型、丙型最為多見,其它幾型也有大量感染,乙型肝炎在我國發(fā)病率最高,約占1.3億人,為世界乙肝大國。近幾年來,我國政府對傳染病的防控管理措施更加重視,疫苗的免費投放和計劃免疫實施,肝炎的發(fā)病率已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
這些年來,隨著祖國傳統(tǒng)學在肝病治療中發(fā)揮的作用來看,中醫(yī)治療肝病有一定的優(yōu)勢,而且這些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4]。追溯祖國醫(yī)學治療肝病的歷史,其實早在古代,我們的中醫(yī)大師就對肝臟有深刻的認識,如《黃帝內經》中說:“肝,位于膈下,腹腔之中右脅之內”,《靈樞·五邪》篇中說:“邪在肝,則兩脅中痛”?!饵S帝內經太素·陰陽雜說》中說:“腎肝居膈以下,又近下極”。這些記載基本上吻和了《解刨學》中的肝臟位置,最重要的是祖國醫(yī)學對肝臟的認識;《陰陽藏象論》說,肝藏血,主疏泄,喜條達,惡抑郁,主升主動,開竅于目,通于春氣,五行屬木,這些理論對于我們治療肝病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5]。而腎臟的調理在治療肝病中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陰陽藏象論》說;腎在五行屬水,藏精生髓,主納氣,水生木,腎與肝為母子關系,故有肝腎同源之說[6]。筆者在多年的中醫(yī)治療中,積累了一些認識和配方,以供同道參考借鑒。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們從病例中篩出60例患者,乙肝40例,丙肝10例,酒精性肝炎10例,病程長的10年,病程短的3個月,其中,生化指標;HBV-DNA>500IU,30例,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100IU的50例,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80IU的40例,小三陽20例,大三陽30例,這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臨床癥狀,有惡心厭油,食欲不振的,有腹脹乏力,肝區(qū)隱痛的。中醫(yī)的辯證分型為:(1)肝腎陰虛型10例;(2)脾腎陽虛型8例;(3)肝郁脾虛型12例;(4)濕濁中阻型15例;(5)肝氣郁結型15例。并且這些病例中不是絕對的一個證型,往往是兩個以上證型兼顧在一起,這里不在累述。
1.2 方法
臨床治療時,我們采取西醫(yī)抗病毒,中醫(yī)疏肝調腎,利濕健脾,清虛熱的辯證論治法進行聯合用藥,方法:用拉米夫定(賀普?。┑?0例,一次100 mg,每日一次口服,恩替卡韋,(博路定)20例,一次0.5 mg,每日一次口服,阿德福韋酯片(賀維力)10例,一次10 mg,每日一次口服。對酒精肝炎性10例,不做抗病毒治療,給予肌苷片,一次200 mg一次,每日3次口服,維生素C片,一次100 mg,每日3次口服,護肝片一次5片,一日3次口服,再給予中藥湯劑的分型論治:(1)肝腎陰虛型,治法:滋補肝腎,養(yǎng)血柔肝,處方主要為;生地黃10 g,何首烏10 g,黃精10 g,枸杞子10 g,沙參15 g,女貞子15 g,制鱉甲10 g,麥門冬10 g,白芍15 g,山茱萸10 g,梔子10 g,10日為一療程,一日2次水煎服,并隨癥加減;(2)脾腎陽虛型,治法:益氣健脾,溫腎扶陽,處方主要為;黃芪30 g,熟地20 g,枸杞20 g,炒白術20 g,茯苓20 g,山藥10 g,人參6 g,肉蓯蓉15 g,菟絲子15 g,桂枝8 g,制附子6 g(先煎),干姜6 g,黃芩10 g,甘草10 g,10劑一療程,每日二次,水煎服,并隨癥加減;(3)肝郁脾虛型,治法:舒肝解郁,理氣寬中,處方;柴胡10 g,郁金10 g,枳殼10 g,川芎10 g,砂仁10 g,木香10 g,白芍10 g,莪術10 g,三七10 g,青皮10 g,陳皮10 g,丹參15 g,木通10 g,虎杖10 g,10劑為一療程,每日二次水煎服,并隨癥加減;(4)濕濁中阻型,治法:健脾利濕,溫中行氣,處方;黨參15 g,黃芪30 g,陳皮10 g,法半夏10 g,茯苓10 g,豬苓10 g,澤瀉10 g,枳殼10 g,炒白術10 g,焦神曲10 g,炒麥芽10 g,焦山楂10 g,炒谷芽10 g,熟地10 g,木通10 g,木香10 g,黃連10 g,黃柏10 g,沉香10 g,并隨癥加減;(5)肝氣郁結型,治法:舒肝和脾,散瘀止痛,處方;三七10 g,丹參15 g,郁金10 g,柴胡10 g,木通10 g,地龍10 g,血竭10 g,白芍10 g,黃芩10 g,黃精10 g,絡石藤10 g,雞骨草10 g,元胡10 g,并隨癥加減。
2 結 果
經過治療觀察,用藥最短的三個療程,用藥較長的6個月,酒精性肝炎用藥一個月后,ALT<30UI,AST<20IU,膽紅素(-)10例,有效率100%,慢性乙肝患者,HBV-DNA<500IU,惡心厭油,乏力肝區(qū)脹痛消失50例,有效率100%,但對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體(HBcAg)(+),轉陰率效果不明顯,而對e抗原(HBeAg)(+)轉陰效果比較明顯,并且對其指標降低有效果,特別是HBV-DNA的影響比較明顯。
3 結 論
中醫(yī)舒肝補腎,利濕健脾,清虛熱,聯合西藥抗病毒治療慢性肝病有明顯的優(yōu)勢,比單純用中醫(yī)或西醫(yī)治療都有理想的效果,中藥辯證施治,全身兼顧,陰陽氣血調理,清熱利濕解毒,可明顯地扶佐人體正氣,保護臟腑功能,增強免疫力[7]。西醫(yī)的抗病毒藥物,可阻斷病毒DNA鏈、RNA鏈,起到抑制病毒和減少病毒顆粒合成,阻止病毒對肝細胞的損害,兩者結合,相得益彰,是較為理想的治療肝病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徐守芳.探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肝炎的臨床效果[J].飲食保健,2016,3(6):101-102.
[2] 張 玲,劉小林,龔 旭.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43例臨床研究[J].江蘇中醫(yī)藥,2014,46(2):29-30.
[3] 李曉華.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效果研究[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7(33):87-88.
[4] 張華平.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腹水的臨床療效分析[J].轉化醫(yī)學電子雜志,2015,2(11):109-110.
[5] 張 晶.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效果評價[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4):87-88.
[6] 楊宏輝,馮春古.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66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3):135-136.
[7]代海峰,季瑜.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醫(yī)抗病毒治療進展[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28):91-92.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