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貴紅
古詩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承載著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重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作業(yè)練習的多層次設計,在積累中傳承,在鑒賞中汲取,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在應用中內(nèi)化,提高古詩文教學的實效。具體說來,高中古詩文作業(yè)的多層次優(yōu)化設計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一、在多樣化誦讀中“積累”
誦讀是古詩文學習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因而也是重要作業(yè)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將這一作業(yè)練習形式簡單化,要不斷豐富誦讀的形式和內(nèi)容,提高誦讀的效率,達到調(diào)動興趣、口誦心惟、強化記憶、增進理解的目的。
例如,學習李白的《將進酒》,在師生誦讀理解的基礎上,聽一聽著名演員濮存昕的誦讀,問學生聽到了一個怎樣的“李白”;再聽一聽表演藝術(shù)家焦晃的誦讀,讓學生談談這又展現(xiàn)了一個怎樣的“李白”。兩者在吟詠詩歌表達詩情時有何異同,在比較中讓學生體會如何“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文言文的誦讀也應如此,對于古代抒情散文如《滕王閣序》,可以配樂朗誦;對于敘事性強的散文如人物傳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可以分三個故事分角色朗讀,甚至進行課本劇表演。同時,定期開展以“雅言傳承文明,經(jīng)典浸潤人生”為主題的“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比賽”,模仿“中國詩詞大會”的形式舉行經(jīng)典古詩文背誦默寫比賽,更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古詩文誦讀的良好風氣在校園里落地生根。
二、在多角度比較中“鑒賞”
高中古詩文的鑒賞類作業(yè)要加強“比較閱讀”設計,擴展學生的經(jīng)典篇目閱讀量,在多角度比較中深化學生的理解和認知,提高鑒賞能力。
以宋詞單元為例。學生學習了蘇軾和辛棄疾的詞作,教者可以設計如下作業(yè):蘇辛二人同屬豪放派代表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兩首詞在意境風格上有何異同?讓學生通過閱讀比較發(fā)現(xiàn):兩首詞同屬于“懷古”詞,都“借古人酒杯,澆心中塊壘”,意境雄渾壯闊。但前者以“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奇之景襯托英雄人物,直抒胸臆,風格開闊明朗,曠達樂觀;后者連用五位歷史人物的故事,用典與抒情相結(jié)合,風格含蓄蘊藉,激憤沉郁。
在學習整個宋詞單元的基礎上,教師都可以設計延伸性比較閱讀的作業(yè):將本單元柳永、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的詞作進行比對欣賞,說說婉約與豪放兩種詞風的不同特色。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閱讀《語文讀本》中宋詞的其他作品,如北宋的歐陽修、秦觀、賀鑄、周邦彥,南宋的張孝祥、陳亮、姜夔、劉克莊、吳文英等人的詞作,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詞作撰寫比較閱讀的鑒賞性小論文,深化對宋詞的學習,也進而了解兩宋詞史的概貌。
三、在全方位梳理中“探究”
教師可以在古詩文閱讀鑒賞的基礎上設計梳理寫作素材類的練習,讓學生全方位整合并生成材料,從經(jīng)典作品中汲取寫作營養(yǎng)和思想營養(yǎng)。如學習《鴻門宴》后,讓學生以人物、事件、提取的觀點為項目制作“素材積累表”,分別梳理劉邦、項羽、張良、范增等不同人物的主要事件及可以引申出的觀點,這既是對作品的深化理解,也梳理了寫作素材。
在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梳理含有同一意象的詩句或詩作,進行某一意象的文化探究。如學習柳永《雨霖鈴》中的名句“楊柳岸,曉風殘月”,布置如下梳理探究類練習:整理古
詩中含有“月”意象的詩句,歸類說說月意象的文化內(nèi)涵。在每個學生查找整理的基礎上,師生一起梳理,獲得對“月”意象內(nèi)涵的豐富的認識:以月渲染清幽氣氛,烘托悠閑曠達的情懷,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發(fā)思鄉(xiāng)懷人之感,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以月渲染凄清氣氛,烘托孤苦情懷,如“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白居易《琵琶行》)。以月蘊含時空的永恒,如“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蘇軾《赤壁賦》)。通過以上梳理,整合了課內(nèi)外的閱讀資源,深化了對“月”意象的認知。
四、在讀寫結(jié)合中“應用”
讀寫結(jié)合作為閱讀教學的一種重要學習方法,在古詩文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讀寫結(jié)合,以讀促寫、以寫帶讀,達到經(jīng)典文化的遷移和應用,在運用中又深化對文化內(nèi)涵的理解。
教師可以從不同角度設計靈活多樣的讀寫結(jié)合類作業(yè)。古詩文中的名句往往傳達出人類共通的情感體驗,穿越時空,燭照千古,讀詩文中的名句如“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錦瑟》),可以設計如下練習:引用(或化用)名句寫一段話,或?qū)@一名句寫一段鑒賞性的文字,或談這一名句對生活的啟示。
古詩文的寫作技巧為我們今天的表達提供了許多范例,也是設計寫作訓練的重要角度。如學習了《寡人之于國也》中“五十步笑百步”的設喻論證,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寫一個議論性片段,對生活中的某種現(xiàn)象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新課標下高中語文作業(yè)有效設計策略研究”的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7]GHB2819)
作者單位:甘肅省靈臺縣第一中學(74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