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蓮
[摘要] 目的 探討在危重新生兒搶救中,使用留置針進行臍靜脈插管,開放靜脈液路。方法 實驗組選取2017年1—10月,在該院出生的危重新生兒,使用留置針進行臍靜脈插管,建立靜脈液路的患兒共28例。對照組選取2017年1—10月,分娩后立即轉新生兒科住院的患兒,第一次建立靜脈液路時,采用留置針外周靜脈穿刺28例。比較留置針臍靜脈插管與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開放靜脈液路用時。結果 實驗組一次插管成功率89.29%,對照組一次插管成功率71.43%,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05,P<0.01);實驗組平均開放靜脈液路用時為(2.33±1.18)min,對照組用時為(6.78±3.2)min,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017,P<0.01)。 結論 在危重新生兒搶救中,可以使用留置針進行臍靜脈插管,以滿足搶救時靜脈用藥的需求。
[關鍵詞] 危重新生兒;留置針臍靜脈插管;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 R7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5(a)-0158-03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onatal Needlework in Critical Neonates
ZHOU Xiu-lian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Beijing Shangdi Hospital,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use of indwelling needle for umbilical vein intubation and open venous fluid pathway in the rescue of critically ill newborn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October 2017, a total of 28 cases of newborns in our hospital were treated with indwelling needles for umbilical vein intubat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elected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2017, and immediately transferred to the newborn pediatrics after delivery. In the first time, 28 cases of peripheral venous puncture were used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 Th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and the time of opening venous fluid route for the puncture of intravenous catheter and peripheral vein catheter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success rate of one-time tube intub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spectively 89.29% and 71.43%, and the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χ2=15.05,P<0.01); The average time of opening venous fluid rou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spectively (2.33±1.18)min vs (6.78±3.2)min, and the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t=7.017,P<0.01). Conclusion In the rescue of critically ill newborns, the indwelling needle can be used to intubate the umbilical vein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venous medication.
[Key words] Critically ill newborns; Indwelling needle vein intubation; Application research
在新生兒窒息復蘇中,臍靜脈置管是建立靜脈液路的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徑[1]。但在不同級別醫(yī)院的產房,新生兒復蘇設備配備并不齊全,其中,二級醫(yī)院臍靜脈導管的配備率普遍較低[2]。為提高危重新生兒搶救成功率,該單位自2015年8月開始,對危重新生兒使用留置針進行臍靜脈置管(之前所有危重新生兒搶救均使用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或使用注射器經臍帶表面穿刺)。方便選擇2017年1—10月,在該院出生的危重新生兒中,需要建立靜脈液路的患兒共28例為實驗組;對照組選擇該院2017 年1—10月,分娩后立即轉新生兒科住院的患兒,第一次建立靜脈液路時,采用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選取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患兒28例。為提高危重患兒搶救成功率,對危重新生兒未進行外周靜脈穿刺,而是選擇與搶救病例外周靜脈穿刺條件相似的,分娩后立即轉入新生兒科的患兒進行比較,以符合醫(yī)學道德及倫理要求。比較留置針臍靜脈置管與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開放靜脈液路所用時間,研究在危重新生兒搶救時使用留置針進行臍靜脈插管,以期為在沒有臍靜脈導管的單位,提供最便捷、最有效的建立靜脈液路的方法[3],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實驗組患兒28例,胎齡28+6~41+5周,平均(37±3.5)周,體重1.43~4.15 kg,平均(2.84±1.19)kg;對照組患兒28例,胎齡30+6~41+3周,平均(36.7±4.1)周,體重1.32~4.09 g,平均(2.77±1.23)kg,疾病種類均為各種原因引起的新生兒窒息、早產兒、胎糞吸入性肺炎、新生兒濕肺、低血糖等,兩組患兒在胎齡、體重和疾病類別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選病例均符合倫理要求,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操作均進行知情告知,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1.1 實驗組 對所有出生危重需要搶救的新生兒,常規(guī)結扎臍帶(該院采用氣門芯結扎臍帶法),保留臍帶殘端1 cm,進行臍靜脈留置針插管。按照新生兒臍靜脈留置針插管操作流程進行操作。即根據患兒體重,使用不同型號的留置針,用10 mL注射器抽取生理鹽水,預充留置針,將針芯撤回導管內,消除留置針的萊距離,使用針芯做支撐。使用安爾碘消毒臍帶斷端及周圍皮膚,戴無菌手套,操作者左手扶住臍帶斷端,保持臍帶直立,助手用無菌鉗適當牽拉臍帶斷端,辨認臍靜脈確定臍靜脈位置,右手持留置針從臍靜脈斷端插入,直至留置針套管全部沒入臍帶斷端,回抽見回血,撤出針芯,使用無菌鉗將留置針套管末端硬質部分(套管與套管座連接處)與一部分臍帶殘端鉗夾固定,遵醫(yī)囑用藥[4]。
1.2.2 對照組 出生后各種原因立即轉入新生兒科的患兒,常規(guī)采用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按照留置針穿刺操作流程進行操作。首先清潔皮膚,然后選擇外周靜脈,必要時進行備皮,生理鹽水預充留置針,安爾碘皮膚消毒,必要時系止血帶,繃緊穿刺部位皮膚,以15~30°角穿刺,見回血后壓低留置針角度,再進少許,即將留置針套管送入血管內(避免針芯已進入血管,而套管未進入血管內或卡在血管壁處造成送管困難,穿刺失?。?,回撤針芯1~2 mm,將針芯撤回套管內,將留置針套管盡量全部送入血管內,撤出針芯,再次抽回血,觀察回血是否通暢,試推注生理鹽水,觀察推注是否順利,如回血通暢,推注順利,使用貼膜固定留置針,遵醫(yī)囑用藥。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①兩組操作中每次操作是否一次成功。②兩組操作每次成功用時。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的一次穿刺結果及開放靜脈液路所用時間。開放靜脈液路用時是指:從準備用物開始,到第一次靜脈用藥的時間,使用秒表作為計時器。包括:準備用物、備皮、皮膚消毒、穿刺、固定、開始靜脈用藥幾個環(huán)節(jié)。為排除外周靜脈穿刺時,護士個人操作水平差異,只統計護師及以上水平的護士操作用時。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①比較兩種操作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開放靜脈液路用時。實驗組一次置管成功率為89.29%,對照組一次置管成功率為71.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05,P<0.01)。②比較兩組操作開放靜脈液路用時,實驗組用時為(2.33±1.18)min,對照組用時為(6.78±3.2)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017,P<0.01)。
3 討論
①危重新生兒在建立靜脈液路時,臍靜脈插管是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由于剛出生后2 h內的患兒,在進行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時,患兒皮膚上存在胎脂、羊水、血跡等滑膩物質,在穿刺過程中需要進行皮膚的清潔、消毒、繃緊皮膚等環(huán)節(jié),耗時較長,且搶救時患兒都處于循環(huán)相對衰竭狀態(tài),外周靜脈相對塌陷,早產兒處于相對水腫狀態(tài)等,穿刺難度大,造成一次穿刺成功率不高??紤]醫(yī)學道德倫理要求,該院自開展留置針臍靜脈插管這項技術以來,所有危重新生兒均進行留置針臍靜脈插管,未進行外周靜脈穿刺,無法統計同期危重新生兒的外周靜脈穿刺相關數據。故對照組選擇為在生后2 h內收住新生兒科需要靜脈輸液的患兒,患兒血管、皮膚情況與危重新生兒相似,且護士基本不存在緊張焦慮的情緒影響。比較兩組操作的結果,實驗組一次置管成功率為89.29%,對照組一次置管成功率為71.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05,P<0.01)。梅花等[5]在臍靜脈置管術在危重新生兒中的應用中,進行臍靜脈插管成功率為97.8%,與該案研究臍靜脈置管成功率結果相符。
②臍靜脈粗大,在直視下插管,故留置針臍靜脈置管簡單易行,成功率高,可以縮短開放靜脈液路用時,保證搶救用藥的需求,為搶救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相關研究證實,臍靜脈插管是最佳新生兒靜脈通路,馬麗娜[6]在臍靜脈插管在高危新生兒中的應用與護理中,操作計時插管只需要1~2 min,且不耽誤新生兒復蘇中的其他搶救措施的實施,與該案研究結果,留置針臍靜脈插管用時(2.33±1.18)min相一致。
③在實際操作中,應根據患兒體重選擇不同型號的留置針[7],以期達到一定的插管深度。按照新生兒窒息復蘇流程,臍靜脈導管插入2~4 cm,回抽到回血,即可以應用搶救用藥[8]。在該研究中,由于該院沒有臍靜脈導管,為提高危重新生兒搶救質量,提出應用留置針進行臍靜脈插管,以替代臍靜脈導管。在操作中,均以能夠抽到回血為標準開始用藥,測量插入導管深度,與新生兒窒息復蘇流程要求的標準深度相符,具有可代替性及可行性。具體留置針型號應用見下表。
④允許插管的時機及留置時間:在臍帶結扎后,臍靜脈還沒有完全閉鎖前,盡早行留置針置管。王淑榮等[9]在新生兒危重癥救治中臍靜脈置管時機研究中,進行臍靜脈插管時,生后30 min成功率為82.8%,生后2~6 h成功率為74.5%。該案進行的28例留置針臍靜脈插管時間為結扎臍帶后5~30 min內,成功率為89.29%,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由于臍靜脈插管固定不足夠穩(wěn)妥,臍帶殘端會隨時間變化而干燥、萎縮,影響臍靜脈導管的深度、導管尖端的位置,多位學者對臍靜脈插管的固定方法進行改良研究[10-12]。該研究考慮在危重新生兒搶救中,操作倉促、消毒是不夠嚴密,擔心繼發(fā)感染的問題,未嘗試進行長時間留置,在滿足搶救需求后,或建立更穩(wěn)妥的靜脈通路后盡早拔除。該研究留置時間為3~6 h,符合在新生兒窒息復蘇流程求:為降低感染率,要求搶救時置入的臍靜脈導管,搶救結束后拔除,到新生兒科后在嚴密消毒條件下,重新進行臍靜脈置管。
⑤住院費用方面:在三級醫(yī)院危重新生兒搶救時,按照新生兒窒息復蘇規(guī)范,使用臍靜脈導管進行插管,搶救結束后拔除,待回到新生兒科后,在嚴密消毒下再次重新進行臍靜脈置管,以延長臍靜脈的使用時間。這樣就造成臍靜脈導管的相對浪費,患兒家屬需為此多支付費用約1 000余元,留置針進行臍靜脈插管則即可滿足搶救需求,又可節(jié)省患兒家長住院費用。
⑥留置針臍靜脈插管不僅可用于危重新生兒搶救,也可用于分娩后即刻轉入新生兒科需要輸液治療的患兒,如早產兒,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難度大;母親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兒生后低血糖的患兒,都可以節(jié)省穿刺時間,緩解護士壓力,這也是以后該科室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綜上所述,危重新生兒搶救時,醫(yī)生護士都處于極度緊張狀態(tài)中,外周靜脈穿刺存在客觀存在的各種困難,穿刺成功率不高,而臍靜脈作為連接胎兒及母體的營養(yǎng)通道,血管管徑粗、管壁厚,易于辨認,置管難度大大降低,成功率極高,可以縮短緊急搶救時開放靜脈的時間,大大緩解操作護士的壓力。使用留置針進行臍靜脈插管,各級助產機構均有配備,價格較臍靜脈導管低廉,且能滿足臨床搶救用藥需求,不失為在沒有臍靜脈導管的單位搶救危重新生兒時的有效替代方法。
[參考文獻]
[1] 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實用新生兒學[M].4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923.
[2] 徐韜,岳青,王惠珊,等.第二周期中國新生兒復蘇項目實施效果評價[J].中華圍產醫(yī)學雜志,2017,20(5):346-351.
[3] 趙林.氣管插管與臍靜脈插管給藥對改善新生兒缺氧及提高成活率的作用[J] .浙江臨床醫(yī)學,2016,18(3):535-536.
[4] 梁少清.靜脈留置針在新生兒窒息復蘇中的應用[J] .臨床護理雜志,2013,12(6):74-75.
[5] 梅花,賀曉春,何婧,等.臍靜脈置管術在危重新生兒中的應用[J].四川醫(yī)學,2016(2):230-232.
[6] 馬麗娜.臍靜脈插管在高危新生兒中的應用與護理[J].疾病監(jiān)測與控制,2017,11(11):946-947.
[7] 饒釩,張曉紅.臍靜脈置管在早產兒住院初期的臨床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9):1807-1808.
[8] 葉鴻瑁,虞人杰.新生兒復蘇教程[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24-125.
[9] 王淑榮,張巍.新生兒危重癥救治中臍靜脈置管時機研究[J].中國醫(yī)刊2015(6):37-40.
[10] 孫妙清.改良臍靜脈插管固定方法在高危新生兒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醫(yī)藥前沿,2017,7(14):203-204.
[11] 趙霞,薄杰.改良新生兒臍靜脈插管固定方法的臨床探討[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6,31(1):52-54.
[12] 安艷斌,王紅云,哈斯塔娜.臍靜脈置管術后不同固定方法臨床應用效果比較[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6,16(82):225.
(收稿日期:201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