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先蘭 黃鳳枝 廖嬋娟 韋仕菊
[摘要] 目的 探究腦卒中后抑郁癥(PSD)患者應用認知護理干預對臨床效果以及神經、認知功能的影響。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2例PSD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將其依據不同護理模式分為對照組(46例)與研究組(46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行認知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抑郁狀態(tài)、認知功能、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護理滿意度評分。 結果 干預后研究組SDS(52.60±3.85)分、HAMD(18.77±4.15)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結論 認知護理干預應用于PSD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負面情緒,并有助于其神經、認知功能提升促進滿意度增長。
[關鍵詞] PSD;認知護理;認知功能;神經功能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5(a)-0127-03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Cogni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Clinical effect, Nerve and Cognition Function of Depression Patients after Stroke
TANG Xian-lan, HUANG Feng-zhi, LIAO Chan-juan, WEI Shi-ju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Hechi First Peoples Hospital, Hechi, Guangxi, 546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clinical effect, nerve and cognition function of depression patients after stroke. Methods 92 cases of PSD 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6 to April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odels with 46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used the cogni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depression state, cognitive function, nerve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abilities and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DS and HAMD scores in the research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respectively (52.60±3.85)points and(18.77±4.15)points,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cogni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SD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 which contributes to improving the nerve and cognitive functions thus promoting the increase of satisfactory degree.
[Key words] PSD; Cognitive nursing; Cognitive function; Nerve function
腦卒中為臨床一種較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其主要于中老年人群中多發(fā),且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發(fā)病后具有較高致殘率,已成為對人類生存質量具威脅性的疾病之一[1-2]。腦卒中后抑郁癥(PSD)為腦卒中一種較常見后遺癥,屬于腦卒中后患者情緒障礙的一種主要表達形式,且相關數(shù)據表明,PSD發(fā)病率可達20%~60%左右[3-4]。PSD發(fā)生后將對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進程產生不利影響,使得其認知功能障礙加重,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因而臨床關注度提升[5-6]。為明確認知護理干預應用于PSD患者中對臨床效果及神經、認知功能的影響,2016年4月—2017年4月該院針對性方便選取92例患者資料予以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92例PSD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將其依據不同護理模式分為對照組(46例)與研究組(46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6:20,年齡51~83歲,平均(67.52±3.41)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25例,大專及以上21例。研究組男女比例25:21,年齡52~84歲,平均(67.64±3.53)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26例,大專及以上20例。該次研究方案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規(guī)治療,包括改善腦部循環(huán)、營養(yǎng)保護腦細胞等。對照組予常規(guī)護理,主要內容有:環(huán)境護理、飲食指導、健康教育等方面。研究組予認知護理干預,具體為:①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可向患者介紹PSD引發(fā)機制、治療方式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并著重強調良好心理狀態(tài)的重要性,進而提升患者依從性,緩解其負面情緒。②心理疏導。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病情、文化程度、家庭狀況、經濟水平等情況的掌握,針對性制定一系列心理干預方案,進而促進心理干預的針對性;主動積極與患者交流,并鼓勵患者表達內心感受,對不同心理問題予以個性化疏導,可改善不良情緒。③運動護理。護理人員依據患者病情情況,制定出個性化肢體功能以及認知功能鍛煉方案,協(xié)助患者進行肢體被動運動,包括起做訓練、步行訓練以及下肢負重訓練等,并為其癱瘓肢體按摩,3次/d,10 min/次;鍛煉以日常生活作為核心,并采取循序漸進方式,逐步提升鍛煉難度與時間,促進患者神經功能、血液循環(huán)的恢復。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觀察兩組抑郁狀態(tài),采取抑郁自評量表(SDS)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進行評估,前者53分以上表抑郁,后者7分以上表抑郁,二者均得分越高抑郁越嚴重。比對兩組認知功能,應用簡明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27~30分表正常,21~27分表輕度認知障礙,10~20分表中度,9分以下表重度。比較兩組神經功能,采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CNS),0~45分,分數(shù)越低則缺損越輕。對比兩組日常生活能力,采取ADL評分量表,0~100分,分為上廁所、刷牙、穿衣等方面,得分與結果呈正比。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采取自制調查問卷對護理態(tài)度、技能操作、健康教育、環(huán)境護理等方面進行評估,滿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滿意度越高[7-8]。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研究數(shù)據均以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來表示,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抑郁狀態(tài)
干預后研究組SDS、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比較兩組認知功能
研究組干預后MMSE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3 比較兩組神經功能
在干預后研究組CN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顯著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2.4 比較兩組日常生活能力
干預后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4。
2.5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干預后護理滿意度各項評分均較對照組高,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5。
3 討論
PSD為腦卒中后一種常見的情感功能障礙,發(fā)生率較高,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記憶障礙、心境低落、睡眠障礙、認知與思維功能遲緩等[9]。若腦卒中后出現(xiàn)抑郁癥,將對患者造成較大影響,不僅對其肢體、神經以及日常生活等造成影響相關研究指出[10-11],認知護理干預在PSD患者中應用,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機認知、神經功能,從而有助于患者功能恢復,達到抑郁癥狀消除、日常生活質量提升的目的。該次研究中,研究組與對照組干預前SDS、HAMD評分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研究組SDS、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干預前MMSE評分未顯示高度差異性,研究組干預后MMSE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組及對照組在干預前CN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干預后研究組CNS與對照組相比顯著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組與對照組ADL評分在干預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組干預后護理態(tài)度、技能操作、健康教育和環(huán)境護理評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此次研究結果與李曉艷[4]報道基本一致,提示認知護理干預通過一系列護理措施可促進患者緩解抑郁癥狀,并有助于認知以及神經功能早期恢復,從而有助于患者滿意度升高,生活質量改善。腦卒中主要是由于腦部血管循環(huán)出現(xiàn)障礙的一種疾病,其具起病急以及預后差等特點,患者多出現(xiàn)抑郁癥這一后遺癥,對患者心理造成較大傷害[12]。因為患者患病后將于較短時間內出現(xiàn)生活不能自理情況,且同外界溝通減少,其生活質量受到影響,導致患者出現(xiàn)心理活動低下、不配合治療等情況,對臨床治療效果產生不利影響,造成致殘率、死亡率增加[13]。通過臨床對PSD患者發(fā)病后內心需求予以分析可知,其發(fā)病住院2 d內科意識清醒,易對病情預后產生擔憂,恐懼治療效果不理想,造成后遺癥遺留,肢體殘疾,無法回歸社會。其次,在住院14 d左右,由于治療進展,患者將對肢體恢復產生渴求,而28 d后機體逐漸恢復,可促使情緒平穩(wěn),但其仍對出院后是否可融入家庭、社會生活產生擔心。認知護理干預為臨床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護理依據為認知療法,致力于從PSD引發(fā)心理因素出發(fā),通過對患者不良認知行為予以改變,以及對患者功能失調性錯誤態(tài)度進行轉變,從而達到改善患者各類癥狀的目的。認知護理干預中的健康教育,通過對患者進行疾病成因、治療方式、注意事項等講解,促進患者疾病相關知識知曉性,從而提升患者臨床治療、護理依從性,并協(xié)助患者進行自身情緒積極調動,阻斷其負性思考,進而改善患者認知曲解情況,促進其自我能動性的發(fā)揮[14]。其次,健康教育過程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重要影響性進行著重介紹,可有助于其加強自我管理、自我調節(jié)能力,從而有效穩(wěn)定患者情緒,減少心理應激反應,進而促進患者早期康復[14]。心理護理干預過程中,護理人員不僅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而且還對患者家屬展開心理護理,從而促進家屬心理狀態(tài)穩(wěn)定,治療信心增強;然后鼓勵患者家屬與患者多交流,并主動陪伴在患者身旁,促進患者安全感、自信心的增強,感受到家庭溫暖,減輕心理負擔[15]。
綜上所述,PSD患者在認知護理干預后負面心理狀態(tài)得到有效緩解,且其運動功能、認知功能、神經功能均得以提升,具有良好應用效果,具一定臨床應用與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 趙紅艷,王惠琴,徐玲芬,等.腦卒中后抑郁的護理進展[J].護理與康復,2016,15(2):135-138.
[2] 余玲萍,謝靈敏,王衛(wèi)珍,等.綜合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患者失眠伴焦慮的影響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7,15(6):1075-1078.
[3] 孫洪敏.高壓氧聯(lián)合心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癥狀改善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5):47-48.
[4] 李曉艷.認知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神經損傷和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2):137-138.
[5] 莊麗華,詹松華,孔營楠.心理療法在腦卒中后抑郁中的臨床應用[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5(9):1062-1064.
[6] 田巧枝.早期心理干預在腦梗死后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5,3(12):189-190.
[7] 孫鳳云.針對性護理干預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的臨床療效[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6,24(12):214-215.
[8] 張志紅.早期認知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緒認知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8):126-127.
[9] 趙京.個性化護理干預在腦卒中后抑郁病人康復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9):3412-3413.
[10] 羅方接,李小云.80例老年缺血性腦卒中后抑郁干預治療的臨床觀察[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13(3):430-431,503.
[11] 朱玉玲,謝玉平,潘明蓉,等.青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心理護理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6,1(4):66.
[12] 李紹娟,張曉丹,劉兵,等.心理護理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癥狀和生活能力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6, 43(1):132-134.
[13] 王萍,黃紅美,洪忠賢,等.心理支持治療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的照顧者心理狀況的作用[J].中國臨床研究,2015, 28(1):55-56,59.
[14] 唐連婷.腦卒中中醫(yī)護理研究進展[J].天津護理,2014,22(6):554-555.
[15] 劉翠,何麗,曾秀群.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首發(fā)腦卒中伴吞咽障礙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9):1-3.
(收稿日期:201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