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效慧
在多家報紙刊物上可以看到,創(chuàng)意插圖大量運用到版面上來,與文字相結(jié)合,無論是新聞價值還是藝術性都大大增加,讓讀者得到感性認識的滿足。因此,好的版面需要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理念和思維,助推報紙版面的發(fā)展。
文字是版面的視覺元素之一,甚至可以認為,從有文字開始就有版面設計的存在。純粹的圖形排列可以理解為一種畫面的構(gòu)圖方式,但文字與文字,文字與圖形,文字、圖形與空間的關系才是版面設計的精髓。
和文字、語言不同,圖形的趣味性是世界通用的。人具有很強的圖形聯(lián)想能力,通過觀看一個圖形的局部,便能自發(fā)聯(lián)想其整體內(nèi)在的涵義。
因讀者群受文化層次、年齡層次不同等影響,面對新聞稿件,尤其是篇幅較長的通訊或經(jīng)濟數(shù)據(jù)稿件,大多數(shù)人閱讀起來會有難度及障礙,這時,創(chuàng)意插圖設計就能很好地幫助解決這一問題。編輯在設計版面的過程中,利用視覺流程,在版面設計中適當添加圖形或曲線圖形設計,通過版面元素將讀者的視線引向版面所要表達的重點之處,會給人一種視覺上的延伸感,使畫面更加活潑,富有活力。這樣的版面不僅可以增加設計感,還可以增加版面的信息傳遞性。
在《太原晚報》的多個版面中,可以看到這樣的圖形設計。如:2018年1月18日一版《太原建成禁煤區(qū)》、1月22日一版《我市經(jīng)濟工作十大亮點》及23日一版,都是圍繞太原經(jīng)濟工作會議做出圖形設計。這些稿件中數(shù)據(jù)較多,文字較生硬,讀者不容易看懂,因此在制圖的過程中,選用了一些太原城建照片,拼接組合,繪制成圓形、沙漏等創(chuàng)意圖形,配以標題、文字,再對照片、要點進行一番提煉后,報紙便有了看點。
2018年3月初,全國兩會開幕。政府工作報告是兩會的重頭戲,考慮到是兩會的版面,在版式上不僅要變,更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能太花哨,又要讓讀者看起來清晰明了。
在3月6日人大開幕的頭版,選用幾張有代表性的風景照片拼出圓形圖案,將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2018預期目標”“五年成就”“重點工作”做了關鍵點的提煉,重要內(nèi)容直觀可見。整體版式的設計構(gòu)思新巧,時尚靚麗,現(xiàn)代感十足,具備很強大的氣場。
3月21日,全國人大會議閉幕,一版的看點主要在主圖下方的四個小色塊,像是一個個書簽,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金句”題在上面,使版式更加精致,更增添了版面的可讀性。
4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提出:擴大開放中國要做10件大事。為了方便讀者閱讀,我們將10件大事設計在一個不規(guī)則的開放的半圓形中,意在表達“開放”之意。下方對12個論斷、3點希望設計制圖,用一個樹苗的創(chuàng)意圖形表達“希望”之意,每一個細微之處,均能體現(xiàn)出編輯思想。
這段時間以來,《太原晚報》近20個版面入選“編前會”公眾號一周創(chuàng)意版面,如3月6日頭版“政府工作解讀”、3月7日“朝韓首腦會晤”制圖、3月14日“國務院機構(gòu)改革方案”等等,對報紙版面創(chuàng)新也是極大的肯定、鼓舞和推動。
讀者的品位、審美在不斷提升,對獲取信息平臺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色彩,大多數(shù)人首先想到的是身邊五彩斑斕的事物,藍天、綠葉、各色植物……色彩是帶給人們最直觀的視覺感受,因此,色彩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合理的色彩搭配,不僅能給人帶來愉悅,也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7年10月19日,黨的十九大隆重開幕,報紙的頭版設計是重頭戲。其中,習近平總書記走向會場準備作報告的照片,拍攝角度獨特,富有動感,特別貼近大標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太原晚報》在色彩的運用上,大面積使用了紅色,紅色是生命崇高的象征,代表著熱情、活力、喜慶、莊重……版面上紅色的背景、外邊框?qū)⒅鲌D與內(nèi)容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整版的紅色基調(diào),使版面設計更加彰顯莊重、大氣的風格,做到了思想性、可讀性、可視性的結(jié)合。
3月28日,太原市人大會議開幕,《太原晚報》一版用彩色圖表的形式,將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內(nèi)容作出提煉,工作重點、民生亮點躍然紙上。在內(nèi)文版的報告解讀中,運用了多種顏色搭配的矢量圖形,點、線、面作為引導元素,利用“以點成線,以線成面”的原理,既起到分割文章便于閱讀的作用,又為版面增添了活力,給讀者一種豐富、變化的視覺感受。
一個優(yōu)秀的版面設計,不僅僅是色彩、圖形的拼接和組合,而是應該巧妙地把握好整體感、空間感。在運用多種色彩時,要把握好“度”,尤其是在具有公信力的報紙上,搭配用色要做到“雅”,充分考慮讀者的視覺舒適度,避免一味地追求色彩多樣化而影響到讀者對文字的閱讀,從而弱化了稿件內(nèi)容。構(gòu)圖時,要從整體出發(fā),合理布局、適度留白、疏密有度,讓版面充滿空間感和視覺延伸感,做到圖形與內(nèi)容的高度協(xié)調(diào)與統(tǒng)一。
個性、獨特的圖片設計可以增加版面吸引力,例如破版效果及創(chuàng)意圖形拼接效果。
在《太原晚報》2018年1月1日一版,為了使版面更具沖擊力,讓圖中新年朝陽的寓意與頭條標題《習近平總書記的新年賀詞》更加呼應,整個版面用朝陽升起的照片作為背景,中間位置設計了一個撕紙效果,再配以新年賀詞的文字,照片“靜”中有了“動”,更加富有層次感和動感,很好地抓住讀者的視覺重心。
2月2日,臨近春節(jié),報紙推出《新春走基層》報道,有數(shù)張春運照片需要在一版體現(xiàn)。若在以往,照片數(shù)量多的情況下,一般會在一版選一張主圖,在旁邊配兩至三張小圖,作為一個照片的集合,但存在一個問題——使用的照片數(shù)量很有限、樣式呆板。為了版面創(chuàng)意,編輯在看到主題“祝福溫暖回家路”這幾個字時,腦海中便出現(xiàn)一幅畫面——人們步履匆匆,帶著喜悅,又有幾分焦急,在車站等待上車回家。于是設計了一個暖色背景、心形照片墻,將多張人物特寫、場景照片進行適當?shù)牟们?、拼接,組成一個心形圖案,豐富的照片呈現(xiàn)出不同的人物表情,既有整體感,又體現(xiàn)了“溫暖”的主題,這份報紙瞬間有了溫度。
21世紀的媒體早已進入“讀圖時代”,沒有創(chuàng)意的圖片、沒有創(chuàng)新的版面,很難吸引讀者眼球,這就對版面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選取圖片、設計插圖時要注重考慮角度,構(gòu)圖是否獨特、出新。
十九大以來,《太原晚報》的版面創(chuàng)新,遵從“太原特色”和“新聞職業(yè)”兩個前提,前者包括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宣傳與報道的統(tǒng)一,堅持圍繞大局服務中心,后者包括“敏感發(fā)現(xiàn)”與獨特呈現(xiàn),客觀事實與真實表達、知識增進與現(xiàn)實影響,從“選題、方法、導向、表達、呈現(xiàn)、效果、責任”等七個維度,用版面語言進行再次闡述,多個版面得到了省城同仁們的認可和點贊,唱響了主流媒體的最強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