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一 王思博 王小飛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yī)院國際診療中心,天津 300192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展加速,2 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且并發(fā)癥較多。良好的血糖控制是減少和延緩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關鍵。地特胰島素是一種中性的、可溶性的、長效的胰島素類似物[1],格列美脲是第三代磺酰脲類降糖藥物[2],本研究旨在觀察地特胰島素聯合格列美脲治療老年2 型糖尿病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6 年1 月~ 2017 年1 月我院住院治療的80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納入標準:符合1999年 WHO 糖尿病診斷標準,均為口服降糖藥物治療3個月以上,且年齡均為60 歲及以上為老年人,排除標準:血糖效果控制不佳,排除合并嚴重心肺功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血糖指標及BMI 水平的變化情況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血糖指標及BMI 水平的變化情況比較(± s)
組別 FPG(mmol/L) 2hPG(mmol/L) HbA1C(%) BMI(kg/m2)觀察組(n=40) 治療前 10.2±3.1 14.6±2.1 9.4±1.7 25.5±3.1治療后 5.7±1.1 6.3±1.3 6.8±1.3 24.5±2.7 t 3.386 4.872 3.82 0.238 P<0.05 <0.05 <0.05 >0.05對照組(n=40) 治療前 10.3±2.9 14.8±2.3 9.3±1.4 25.3±2.8治療后 6.7±1.2 7.8±1.5 7.1±1.2 24.9±3.6 t 3.752 4.342 3.125 0.348 P<0.05 <0.05 <0.05 >0.05 t組間治療前 0.342 0.342 0.342 0.342 P組間治療前 >0.05 >0.05 >0.05 >0.05 t組間治療后 2.365 3.171 2.898 0.348 P組間治療后 <0.05 <0.05 <0.05 >0.05
能、肝腎功能不全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 例。觀察組40 例患者中,男22 例,女18例;年齡 60 ~ 80 歲,平均(68.9±10.4)歲;病程(11.3±2.5)年。對照組40 例患者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齡 60 ~ 82 歲,平均(67.2±11.3)歲;病程(12.1±3.5)年。兩組入選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予糖尿病飲食,治療前停用所有降糖藥物。觀察組予格列美脲(亞莫利,賽諾菲(北京)制藥有限公司,H20057672),起始劑量為2mg/d,根據2hPG 調整用量,最大用量為6mg/d,同時睡前固定時間皮下注射地特胰島素[ 諾和平,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J20140107],起始劑量為0.2U/(kg·d),根據空腹血糖情況調整用量,每次增減2 ~ 4U 至空腹血糖控制在 5.0 ~ 7.0mmol/L。對照組予預混胰島素(諾和靈 30R)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起始劑量0.4U/(kg·d)。根據血糖水平每2 ~ 3 天調整胰島素劑量至空腹血糖(FPG)< 7.0mmol/L、餐后2h 血糖(2h PG)< 10.0 mmol/L。療程12 周。
患者經治療后,患者血糖降低到正常范圍內,餐后2 h 血糖< 11.2 mmol,空腹血糖< 7.9 mmol為顯效;患者經治療后,血糖存在顯著降低現象,且并發(fā)癥以及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則為有效;患者經治療后,血糖、并發(fā)癥以及臨床癥狀等無任何緩解或者加重則為無效??傆行? 顯效率+ 有效率[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血糖指標及BMI 水平的變化情況。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 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97.5%、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77.5%,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療效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49,P< 0.05)。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各項血糖指標與對照組比較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但兩組患者的BMI 水平治療前后未見明顯變化。見表2。
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出現低血糖1 例、對照組患者出現低血糖4 例,兩組低血糖的發(fā)生率分別為2.5%、10.0%,觀察組患者的低血糖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27,P< 0.05)。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2 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且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老年糖尿病患者發(fā)病率越來越高。老年患者由于各器官功能的減退,降糖藥物在體內的分解、代謝及排泄作用降低,在治療中易出現大幅度血糖波動,發(fā)生低血糖的幾率高于其他糖尿病患者,而嚴重的低血糖使腦細胞發(fā)生不可逆的損傷甚至死亡,嚴重影響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安全達標。另一方面,長期高血糖可引起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經病變[4-5]。
臨床研究發(fā)現,糖尿病治療時單獨服用降糖藥物常不能使血糖降到標準水平,需要聯合使用胰島素,而胰島素在使用的過程中患者易出現體重增加的現象,進而加重胰島素抵抗,使患者需要接受更多劑量的胰島素,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huán)[6-9]。因此,對于糖尿病的治療,除了積極控制血糖,防止各種并發(fā)癥的出現,采取聯合用藥,才有利于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地特胰島素( 諾和平) 是一種可溶性、長效的基礎胰島素類似物,具有降血糖平穩(wěn)持久,且低血糖發(fā)生率低、體重增加少的特點。皮下注射后,大部分外周血循環(huán)與白蛋白自身所具有的可逆性進行相互結合,逐漸被吸收,從而發(fā)揮降糖作用[10-14]。
格列美脲是第三代磺酰脲類降糖藥,具有抑制肝葡萄糖合成、促進肌肉組織對外周葡萄糖的攝取及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作用。研究表明,格列美脲通過改善胰島素分泌和敏感性,恢復 B細胞胰島素的含量,降低基礎胰島素水平;另一方面通過促進 B細胞對高血糖的識別,增強葡萄糖轉運蛋白的功能而發(fā)揮降糖作用[15-16]。
李博一等[17]對82 例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應用地特胰島素聯合格列美脲治療6 個月(24 周),結果顯示,與治療前相比,FPG、2h PG 及HbA1c 明顯降低(P< 0.05),BMI 無明顯改變,低血糖發(fā)生率低,證明地特胰島素聯合格列美脲治療老年2 型糖尿病安全有效,是適于口服降糖藥控制不佳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種治療方案。
本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97.5%,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各項血糖指標與對照組比較顯著降低,且觀察組患者低血糖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證明地特胰島素聯合格列美脲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可以顯著提高臨床療效,有效控制血糖、且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