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獲獎,不能說明所有問題

    2018-08-29 17:04莊電一
    博覽群書 2018年7期
    關鍵詞:新聞獎光明日報稿件

    最近,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彬在為新華社原總編輯南振中《我怎樣學習當記者》(增訂本)一書寫了一篇序言。他在序言中寫道:

    范敬宜在為《李莊文集》作序時提及現(xiàn)代中國新聞戰(zhàn)線一代嵚崎卓犖的“英杰”:王韜、梁啟超、章太炎、邵飄萍、瞿秋白、張季鸞、鄒韜奮、范長江、胡喬木、惲逸群、鄧拓、吳冷西、喬冠華、劉白羽、華山、穆青、李莊……回望歷史,這一英杰序列仍在延伸。

    …… ……

    如此一脈名記者,不僅構成了新中國新聞業(yè)的脊梁,而且開啟了新中國新聞學山高水長的學術源流。

    讓我感到十分意外,也誠惶誠恐的是,在這個名單中,竟然將我與郭超人、范敬宜、南振中、愛潑斯坦、郭梅尼、羅開富、艾豐、張嚴平等名人“大腕”列在了一起。(李彬:《學南振中,當好記者——讀南振中〈我怎樣學習當記者〉(增訂本)》,原文載《新聞記者》2018年第1期)。

    這篇文章,我是偶然發(fā)現(xiàn)的,發(fā)現(xiàn)我的名字就更偶然了。我與李彬教授互不相識,也沒有任何聯(lián)系。我不知道,他是從什么渠道知道我,又何以如此高看我的;因為我實在沒有突出的業(yè)績,甚至既沒有獲過“長江韜奮獎”,也沒有獲過“中國新聞獎”,豈能與那些新聞界如雷貫耳的人物相提并論,真是“折煞我也”。

    當然,這不是我第一次因被人“高看一眼”而誠惶誠恐。幾年前,一位退休后在寧夏大學新聞專業(yè)兼課的老記者興奮地告訴我:由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藍鴻文編寫的、全國高校新聞專業(yè)通用教材《新聞采訪學》中提到了我。藍鴻文教授在書中說:

    寫到這里,我們還有必要談談新聞敏感和地區(qū)的關系。50年代,新聞界曾有過一種“地區(qū)落后論”。所謂“地區(qū)落后論”,是把寫不出新聞歸結為地區(qū)工作落后。

    ……?……

    東部經濟發(fā)達,被認為是新聞“富礦”區(qū),西部經濟相對滯后,被認為是新聞“貧礦”區(qū)。在這種情況下,怎樣對待新聞“貧礦”區(qū)呢?是不是新聞“貧礦”區(qū)也注定掘不出“金子”來呢?光明日報駐寧夏記者莊電一的新聞實踐回答了這個問題。1985年,光明日報在寧夏公開招聘一名駐站記者,莊電一在100多名應征者中最終被選中。到1997年被評為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時,幾年間就寫了1400多篇作品,總計150多萬字,平均一年發(fā)稿116篇,125000字,也就是說,平均三天多就有一篇稿件見報。他抓了許多具有全國意義、在全國產生影響的新聞,如《解脫大學校長》《迎來送往:基層難堪事》《該控制一下“行會”“片會”了》《沙暴向人類發(fā)出警告:塞上明珠還能存在多久?》《春蠶到死絲方盡》《小省區(qū)也能干大事》,等等。他寫的許多新聞發(fā)在一版頭條。

    (原載《新聞采訪學》,藍鴻文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4年4月版,1999年5月修訂。)

    對我有如此深入的了解、如此具體的評價,完全出乎我的預料。

    同樣的,我與這位在新聞學界堪稱泰斗級的教授也沒有任何交集。

    除了來自專家的鼓勵之外,我在30多年的新聞工作中還收到了許多讀者的來信、來電,也接到了許多報刊的約稿函。其中,有談讀后感的,有評價一篇報道的,也有評價我個人的探索的,還有報紙、雜志編輯在看了我的報道之后盛情向我約稿的。這里面,不少都是那些素無來往,也未曾謀面的人寄來的信件,他們幾乎都是有感而發(fā)的,寫信的目的也很單純,也不會摻雜任何東西。

    西安交大一位退休教師在信中說:“我是光明日報的忠實讀者。您在寧夏工作多年,聲望卓著。您關于天牛災害的系列報道,調查深入,分析透徹,深深地吸引了我。”

    一位在省黨校工作的讀者在讀了我的一篇文章后,專門給我寫來長達4頁的讀后感:“讀了您的文章,感受頗深。我雖然不認識您,但早知您的大名。”

    福建省永定一中一位老師在信中說:“莊老師:未曾謀面,但您的文字我看了很多,您出文集的信息我也看到了,因為我是光明日報的老讀者?!?/p>

    一位在中國社科院攻讀博士學位的寧夏籍學員,用毛筆小楷給我寫信。他說,這幾年不光我注意您的文章,其他人也關注您的報道。上次與一位從日本留學歸來的文學博士談天,他竟叫出了您的名字,并言您善于思考社會問題,文小而力足。

    一個記者,寫出來的東西,不僅有人看,而且能讓人留下點印象,甚至給予一些好評,那是一種難得的幸福。這就像一個農民生產的農副產品在市場上暢銷一樣令人欣喜,也就不枉此前付出的辛勞和汗水了。

    當然,所有讀者的來信和評價,都只能算作一家之言,也都毫不例外地受到個人知識、閱歷、愛好的影響,不是權威的定論,其中也許還會有偏頗。如果不能正確對待讀者的評價,真的對溢美之詞“照單全收”,沾沾自喜,陶醉其中,那就十分可笑、十分渺小了。

    那么,對讀者的關注和評價,是否應該毫不在意、毫不關注呢,對好評、差評都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呢?這同樣是不妥當?shù)?。如果一個記者在干了幾年之后,仍然沒有引起讀者的關注,所寫稿件都沒有社會反響,本人也沒有一點知名度,那對記者本人、對所在的媒體就都是十分可悲的,這個記者也就算白當了。

    當然,如果在自己這“一畝三分地”之外、被素不相識的人關注,甚至能給一點好評,那就另當別論了。對這些來信和評論,我常常會多重視一點。

    前面提到,我雖然當了大半輩子記者,卻沒有獲得“長江韜奮獎”,也沒有得過“中國新聞獎”,我甚至連被推薦的機會都沒有得到過,這與前面提到的一些評價,構成了鮮明的對照,甚至足以否定對我的所有好評。這個狀況,也反映出我在業(yè)務上的欠缺,說明我的“火候”還沒到?!伴L江韜奮獎”和“中國新聞獎”評選至今,已有300多人、數(shù)千篇作品獲獎了,但我卻游離其外,始終與之無緣,這對我來說,是個不小的遺憾。當然,也有人為我抱屈,認為我有資格向這兩個獎項沖擊,這兩個獎項也并非高不可攀。而我自己對此卻很坦然,我沒有抱怨,心中也沒有多少遺憾,因為我無論是個人,還是作品,與新聞界矚目的這兩個獎項都有不小的差距。沒有獲獎,甚至沒有被推薦,暴露了我業(yè)務能力、工作作風、理論修養(yǎng)等方面都還存在一些問題。

    如果一定要我為自己未能獲獎做一點“辯解”的話,那么,似乎也能找出一些“客觀原因”:光明日報的優(yōu)秀稿件太多,推薦名額太少,我的稿件還排不上號;光明日報優(yōu)秀的記者太多,一時之間還輪不到我;而我所在的地區(qū),各方面還比較落后,也缺少在全國獲得大獎的新聞素材,在那里工作的兄弟媒體也確實很少獲獎,尤其是大獎。光明日報評選年度好新聞,我雖然也多次獲獎,但很少獲得一等獎,自然也就喪失了再向上推薦的機會。

    30多年來,我一直在我行我素地采寫自己感興趣,也具有社會意義的東西,盡管許多稿件曾經引起廣泛關注,甚至得到了讀者的好評,但這些稿件普遍缺少獲獎的要素,甚至不符合相關要求,那么,與“中國新聞獎”失之交臂也就毫不奇怪了,我也坦然地接受了這個現(xiàn)實,并不感到遺憾。

    記得我采寫的新聞特寫《西北這么窮,為什么還要鋪張?》曾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全國有上百家報刊轉載或評論,中央電視臺在早、中、晚新聞節(jié)目中連續(xù)播了三次,《中國記者》雜志、《中華新聞報》還發(fā)文進行分析,給予充分肯定。有人說,你這篇應該評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但不知是出于什么考慮,這篇特寫并沒有被推薦。時任光明日報新聞研究部主任喻國英還在一篇文章中專門拿這篇特寫說事,說這么有影響的好稿,光明日報都不推薦,以此說明光明日報好稿之多。對此,我沒有任何反對。

    沒有獲得大獎,固然是個遺憾,但這絲毫也沒有影響我的探索,也沒有讓我產生失落感。有很多年,我甚至一點也不關注評獎的事,幾乎沒有為獲獎動過心思,也沒有琢磨寫什么、怎么寫才能獲獎。從業(yè)30多年,我一直堅持這樣的信念:不寫關系稿,不搞有償新聞,不為獲獎而寫稿,不為個人的職務、職稱、榮譽、待遇搞任何“小動作”!我一直“迂腐”而“固執(zhí)”地認為,無論什么好東西,無論多高的榮譽,如果是自己爭來的,那就都會貶值,甚至一文不值!就算得到了,也會心虛的。

    沒有獲得新聞界矚目的個人獎和作品獎,似乎并沒有影響讀者對我的關注,也沒有影響有關部門、有關專家對我的評價。2009年,我被評為“寧夏當代名人”(全自治區(qū)包括革命烈士在內共計66人,時間跨度長達100多年,其中一半已經過世)。2013年,我又成為2012年度“感動寧夏”十大年度人物。30多年來,包括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國新聞出版報在內的幾十家媒體對我做過報道和評論。自1992年至2016年,光明日報新聞研究所、寧夏記者協(xié)會、新聞學會、全國駐寧新聞單位聯(lián)合會、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光明日報社等部門先后5次為我個人舉辦新聞作品研討會,我也成為全國開新聞作品研討會最多的記者,好像我真的有那么多值得“研討”似的。

    評上了獎,固然令人欣喜;評不上獎,甚至沒有機會評獎,也不必沮喪。獲獎,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但不能說明所有問題。

    有一點名氣,當然不是什么壞事;沒有名氣,也不必妄自菲薄,只要勤勤懇懇地努力、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一定會得到社會承認。

    一個有理想、有信念、有操守的記者,絕不能讓虛名蒙住雙眼,絕不能為虛名而做“虛功”,絕不能為爭名奪利而不擇手段。

    作為一名記者 ,偶爾聽說有人知道自己、讀過或稱贊了自己寫的文字,由此產生一點成就感,那是很自然的,但我們不但不應該忘記自己的不足,而且要清醒地看到,這是特殊的職業(yè)對新聞工作者的特殊饋贈,不是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不能真的把自己當成有多大貢獻的“名人”,更不能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忘乎所以。圖虛名、爭虛名、好虛名,都沒有什么意思;舍本逐末、緣木求魚、為虛名所累,也是不明智的,任何虛名,過不了多久就會淹沒在歷史的煙云中。在歷史的長河里,多數(shù)人都是渺小的,這自然包括自己在內。這就是我的職業(yè)感悟。

    (作者系光明日報高級記者。)

    猜你喜歡
    新聞獎光明日報稿件
    我的問題③
    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公示
    深情寄語殷殷祝福
    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48個廣播作品入選
    《光明日報》和@光明日報2017年全國兩會報道對比分析
    陳道明越俎代庖
    第24屆中國新聞獎評選揭曉
    分量最重的新聞獎
    不能沒有水
    啟事
    梁平县| 宁城县| 台湾省| 湖北省| 阿图什市| 北安市| 隆化县| 滁州市| 隆回县| 南京市| 耒阳市| 许昌县| 武宣县| 清新县| 黄浦区| 康乐县| 牙克石市| 隆林| 依安县| 永登县| 英德市| 陇川县| 喀喇| 清河县| 永年县| 高安市| 新巴尔虎左旗| 二连浩特市| 南康市| 九龙县| 常州市| 内江市| 苏尼特右旗| 云梦县| 隆子县| 彰化市| 桑日县| 邵武市| 洛宁县| 彩票| 柘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