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王安憶《長恨歌》在美國的傳播與中國形象

      2018-08-28 07:10:56胡戈張萍
      北方文學 2018年21期
      關鍵詞:中國形象長恨歌美國

      胡戈 張萍

      摘要:中國文學在海外的傳播與中國形象的構建密切相關。本文從形象學視角分析王安憶的代表作《長恨歌》在美國的傳播中呈現(xiàn)的形象。作者所塑造的中國形象與美國社會所譯介和接受的中國形象之間存在著偏差,本文認為,美國社會對于中國形象的誤讀主要源于頑固的社會集體想象及其對自我歷史文化的認同。本研究對于思考中國文學如何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長恨歌》;中國形象;美國;傳播

      一、“形象”及其海外傳播

      “比較文學形象學”中的“形象”指跨種族、跨文化的個人、群體、社會對于異國的認知與想象,不僅包括人與物,還包括知識與價值觀。在形象的構成中,“自我”與“他者”是兩個基本元素。由于雙方在社會背景、文化傳統(tǒng)等方面的不同,“自我”對“他者”的言說其實是一種“社會集體想象”,“形象”中往往包含著“幻象”,這就不免造成對異國形象的誤讀。形象學的研究理念是通過考察被審視者來考察形象審視者的社會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

      無論對于審視者還是對于被審視者而言,文學作品之于“形象”傳播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視的。一方面,鑒于“自我”對于“他者”形象的構建總是包含著審視者自身的信息,形象能夠幫助審視者更好地認識自身和反觀自我;另一方面,文學作品承載了被審視者的形象,對于被審視者的形象塑造及其海外傳播有著重要的影響。

      《長恨歌》是中國當代女作家王安憶優(yōu)秀的代表作。2008年,其英譯本The Song of Everlasting Sorrow:A Novel of Shanghai在美國問世。得力于譯者白睿文與陳毓賢出色的翻譯,作品在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頗受好評。然而,通過對比作者在原文中所塑造的中國形象以及美國社會所接受的中國形象,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不盡相同。那么,《長恨歌》的文本自身具有哪些構成中國形象的元素?美國在傳播《長恨歌》的過程中生成了怎樣的中國形象?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偏差?形象的誤讀與其在海外的傳播之間又是什么關系?這正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

      二、王安憶塑造的中國形象

      小說《長恨歌》以上海女人王琦瑤四十余年的情愛為脈絡,反映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上海的風雨變遷,塑造了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和都市形象,被譽為“現(xiàn)代上海史詩”。作品以時間為線索將主人公王琦瑤在各個年齡段的故事串聯(lián)起來。王安憶是一個安靜的訴說者,她的筆觸平淡而細膩,把讀者帶回到故事發(fā)生的年代。全書沒有大喜大悲卻坎坷波折,展現(xiàn)了瑣碎的生活又引人深思。本文將作者在書中構建的中國形象歸為三個方面:女性形象、都市形象、歷史形象。

      首先,《長恨歌》塑造了一群逐步走向自立的新型女性形象。在中國男權社會的歷史中,女性大多依賴男性而活,而書中的王琦瑤等女性則是從男尊女卑的舊時代步入男女平等的新時代的新型人物。她們或許希望依靠男性,但絕不是離不開男性。從最初在愛麗絲公寓對李主任日夜企盼,到后來生下與康明遜的孩子并獨自將其撫養(yǎng)長大,王琦瑤在一步一步地成長與獨立。她渴望男性的陪伴與呵護,但是離開了男人,她仍可以過好自己的日子。相比之下,書中的男性形象則體現(xiàn)了懦弱的一面:程先生深深迷戀著王琦瑤卻不敢告白,康明遜得知王琦瑤懷了自己的孩子卻不敢承擔責任,老克蠟清醒之后退卻與離開。這種對比更加彰顯了王琦瑤的堅韌與自立。

      其次,《長恨歌》塑造了一個懷舊又摩登的上海都市形象。小說開篇用大量篇幅對老上海的市井風光進行了細膩而繁富的描寫,展現(xiàn)了一副含蓄而保守的上海圖景,這是傳統(tǒng)的老上海形象。同時,上海又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體現(xiàn)了新時代的風尚與潮流。這一新舊交織的特點,在上海人的形象與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例如,王琦瑤們既是待字閨中的“弄堂女兒”,又是愛三五成群嬉笑打鬧著去看電影的前衛(wèi)女孩兒,而年輕情侶們過“圣誕節(jié)”等等生活畫面,也顯示了上海對于西方文化的吸收與容納。

      再次,《長恨歌》塑造了一種批判與反思的自我形象。作品適度地融入了各個階段的歷史背景,如在第二部的“此處空余黃鶴樓”一節(jié)中,王安憶寫道:“程先生是一九六六年夏天最早一批自殺者中的一人”,“程先生的頂樓也被揭開了,他成了一個身懷絕技的情報特務,照相機是他的武器,那些登門求照的女人,則是他一手培養(yǎng)的色情間諜”。[1]240這些敘述與描寫沒有回避中國社會在前進中所走過的彎路,塑造了自我批判與反思的中國形象。

      三、美國版本的《長恨歌》

      對照來看,雖然譯本出色地完成了對《長恨歌》的翻譯與轉(zhuǎn)換,但是與原文相比,中國形象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微妙而重要的變形。而美國讀者借助《長恨歌》譯本所認知與理解的中國形象,也已然是一個與原文之間發(fā)生了偏離的中國形象。美國社會傳播與接受中國形象時的偏差,在女性形象、都市形象、歷史形象中均有體現(xiàn)。

      女性形象方面,譯文中呈現(xiàn)的王琦瑤是這樣一個形象:勇敢追求愛情并成功擺脫了對男人的依附,從而獲得了獨立與自由。然而,這并不是原文中的王琦瑤:“她和李主任的緣,大概就是等人的緣,從開始起,就是等,接下來還是等,等的日子比不等的多,以等為主的?!盵1]117一連六個“等”字寫出了她的被動與無奈。可以說,她的自立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在英文版中,“等”被譯為a game of waiting[2],這就將等待幻化成一場輕松的游戲,仿佛那苦苦的日思夜想不復存在,王琦瑤的形象也就變得更為主動與灑脫。

      都市形象方面,作者對上海這座城市進行了工筆細描,雖然有相當一部分評論給予了肯定與贊揚,但并不是所有美國讀者都能夠欣然接受,甚至有讀者認為這本書對于了解上海毫無價值。綜合美國社會的聲音,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觀點都是以西方為中心,通過閱讀書中對于舊上海的細致描繪,來緬懷解放前的上海作為“東方巴黎”時的風采。而實際上,原文包容了上海幾十年的風云變幻,并沒有特別強調(diào)或突顯某一特定時期的上海形象。

      歷史形象方面,美國有些媒體對于書中所涉及的中國社會的歷史背景進行了過度政治化的解讀,甚至認為作者婉約含蓄的寫法是為了讓龐大的讀者群參與到政治批評中來。這顯然是美國社會的過度闡釋。雖然原文中寫到各個時期的社會歷史背景,但作者只是將其自然地融入到對日常生活的描寫中,并未刻意作出所謂的政治批評,也不是為了引導讀者進行政治批評??v觀近年來當代中國文學在美國的傳播情況,這是一種規(guī)律性的現(xiàn)象:含有政治批判意味的作品相對來說更受歡迎,其中所隱含的社會歷史問題被發(fā)掘并放大。

      四、誤讀的成因:偏離與認同

      綜上所述,《長恨歌》英譯本所構建的中國形象染上了美國色彩,其在美國的傳播中所呈現(xiàn)的形象與王安憶所塑造的本國形象有所差別??傮w而言,美國社會所接受的中國形象弱化了原作中的矛盾性和復雜性,表現(xiàn)出片面化的特點:女性形象褪去了猶豫與柔弱,夸大了勇敢與獨立;上海日新月異的變化與發(fā)展被淡化,對舊上海的悠長回味和悠遠情思揮之不去;書中所涉及的歷史事件被過度政治化。究其原因,本文將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探討:頑固的社會集體想象,以及對自我歷史文化的認同。

      (一)頑固的社會集體想象

      一個國家、民族會對另一個國家、民族形成一種固有的印象,常常將其塑造成他們心目中所認為的“應該有的樣子”。例如,二十世紀以來,李小龍等明星將中國功夫帶入了好萊塢,Chinese Kung Fu這一中國形象逐漸在美國形成,至今,一提到中國,西方世界仍會馬上聯(lián)想到中國功夫,這就是一種難以打破的“社會集體想象”。

      近百年來,中國女性在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印象中展現(xiàn)了聰明、勇敢、堅強、獨立的一面。因此,譯者在翻譯《長恨歌》時,以及美國讀者在閱讀《長恨歌》時,在深入體會書中的形象之前就對這些女性做出了判斷。于是,在美國讀者眼中,從舊上海時代過渡到新上海時代的王琦瑤悄無聲息地擺脫了保守與求穩(wěn)的一面,儼然成為一位獨立與勇敢的“典型”中國女性。

      再如,有些西方世界的國家和人民對于發(fā)展與革新的中國形象視其不見,對于中國的認識仍然固執(zhí)地停留于過去。因此,當他們在文學中遇到與他們的刻板印象相契合的中國形象時,會有意識地發(fā)掘其中的反思意味,并將其不斷放大,因為中國“應該是”他們想象中的犯錯誤的中國。從而,美國人僅憑文中有關歷史背景的文字就夸大作品的批判性,對中國形象從政治角度進行了過度闡釋。

      (二)對自我歷史文化的認同

      美國人對中國形象的傳播與接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的自我形象。就其實質(zhì)而言,塑造異國形象的根源來自于創(chuàng)建者自身:“一個社會在審視和想象著‘他者的同時,也進行著自我審視和反思?!盵3]156“‘我注視他者,而他者形象同時也傳遞了‘我這個注視者、言說者、書寫者的某種形象。”[3]157

      以女性形象為例。近代中國,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沖破男權社會的限制,走向自立與自強。但是,中國的“女性主義”并不完全等同于美國的“女性主義”。西方的女性主義有著更為悠久的傳統(tǒng),也更加成熟,而中國的女性主義起步較晚,至今仍處于探索與反思的階段。由于缺少對中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準確理解,再加上自身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根深蒂固,在《長恨歌》的傳播過程中,美國人用自己國家的女性主義置換了中國的女性主義。從而,一個新的王琦瑤誕生了,這是一個憑借自身努力而擺脫了男性的“美國王琦瑤”。呈現(xiàn)這樣一個王琦瑤的過程,也是美國社會審視與確認他們自己的女性主義傳統(tǒng)的過程。

      對于上海這座日新月異的大都市,美國人的“東方巴黎”情結同樣緣起于此。美國讀者執(zhí)迷于書中解放前上海的殖民地光輝和王琦瑤代表的懷舊情思,而這種上海形象并非王安憶的得意之筆。正如作者所說:“由于對那個時代不熟悉不了解,這段文字是我所寫過的當中最糟糕的,可它恰恰符合了海內(nèi)外不少讀者對上海符號化的理解,變成最受歡迎的?!盵4]書中的老上海形象蘊藏著殖民時代的美國強烈的自我優(yōu)越感,而這種優(yōu)越感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也就是說,老上海的形象之所以使美國人沉醉留連,是因為符合了他們的自我身份認同與國家民族尊嚴。

      五、中國文學海外傳播再思考

      《長恨歌》在美國出版時有一個意味深長的插曲:因為原來的標題The Song of Everlasting Sorrow不夠迎合美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與審美文化傳統(tǒng),有出版社要求將其改名為《上海小姐》,認為將“上?!迸c“女性”赫然展現(xiàn)于封面有助于增加作品銷量。最終,在譯者的堅持與多方的努力下,在原有標題之后加上了A Novel of Shanghai這一副標題。由此可見,在美國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操縱與掌控下,中國文學作品的傳播受到一定的限制。作為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美國,其價值觀念與中國具有諸多不同,美國以自身的社會文化為標尺,有意識地對他國文化進行過濾,選擇符合自身期待視野的文化產(chǎn)品,打造滿足自身需求的中國形象。

      “一個國家在他國所具有的形象,直接決定其文學在他國的傳播程度?!盵5]中國在西方世界的形象,極大地影響著中國文學在西方的接受,國家形象的提升與改善,能夠加快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的進程,加強中國文學在的國際話語權。同時,中國文學在西方的傳播,也極大地影響著中國在西方的形象,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能夠引導西方讀者認識一個與時俱進的中國。雖然《長恨歌》中的中國形象在美國的文化過濾中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改變,但總體而言,其在美國的影響有助于改變美國社會對于中國的刻板印象。

      如何促進當代中國文學在海外的傳播?如何改善中國在西方世界中的他者形象?《長恨歌》的美國之旅為我們提供了啟示。首先,通過優(yōu)秀的作品來發(fā)出中國在國際社會文化領域的聲音,逐步改變中國文學在西方世界的邊緣化地位。這就要求作家堅守自己的國家民族立場,不為刻意迎合西方讀者而做出讓步。其次,提高國內(nèi)文學界的譯介能力?!堕L恨歌》的譯者對于原文懷有尊重的態(tài)度,并且具有杰出的翻譯技術,譯本達到了高超的水平,但由于存在文化的鴻溝,其中還是出現(xiàn)了理解與表達的偏差。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中國形象在譯介過程中的流失與變形,還要強化與提升中國自身的譯介能力,找到言說自我的最佳途徑。

      參考文獻:

      [1]王安憶.長恨歌[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2]Wang,A.The Song of Everlasting Sorrow:A Novel of Shanghai[M].Michael B.&Susan; C.E.(tran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8:130.

      [3][法]達尼埃爾-亨利·巴柔著,孟華譯.形象[A].孟華.比較文學形象學[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4]寧良春.王安憶語出驚人稱《長恨歌》被讀者長期誤讀[N].半島都市報,2008年3月26日.

      [5][德]胡戈·迪塞林克著,王曉玨譯.有關“形象”和“幻象”的問題以及比較文學范疇內(nèi)的研究[A].孟華.比較文學形象學[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83-84.

      猜你喜歡
      中國形象長恨歌美國
      以悲喜劇愛情故事為題材的悲劇詩《長恨歌》與喜劇《無事生非》的對比分析
      長恨歌
      ——筆畫設計
      東方主義在大正日本文學中的探討
      西班牙媒體眼中的中國形象
      青春歲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2:38:25
      19世紀中后期東西方畫報中的晚清中國鏡像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5:50:13
      從香港恐怖片看中國內(nèi)陸形象的演變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19:14
      美國商業(yè)銀行衍生品業(yè)務的特點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55:39
      蘭峪水,長恨歌
      理性思考 深切同情——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之法探究《長恨歌》的主題
      語文知識(2014年12期)2014-02-28 22:01:17
      乌拉特中旗| 娄烦县| 房产| 九江市| 富宁县| 武鸣县| 鹤岗市| 明溪县| 许昌市| 开阳县| 原阳县| 济源市| 辉县市| 舟曲县| 五华县| 高邮市| 海原县| 永兴县| 通榆县| 东乌| 鹤峰县| 武强县| 溆浦县| 浮山县| 齐河县| 九龙城区| 叙永县| 河池市| 涿州市| 咸丰县| 邢台市| 额济纳旗| 广宗县| 胶州市| 博客| 洛阳市| 鄂温| 隆尧县| 遵义市| 叶城县| 石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