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博
【摘要】 目的:探究CT檢查在良惡性骨腫瘤和骨腫瘤樣病變鑒別診斷中的價值。方法:選擇2015年11月-2017年9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138例骨腫瘤或腫瘤樣病變患者,分別給予X線和CT檢查,分析兩種檢查方法的診斷效果。結果:138例患者病理活檢顯示,良性骨腫瘤63例、惡性骨腫瘤52例、骨腫瘤樣病變23例;X線診斷良性骨腫瘤符合率為68.25%、惡性骨腫瘤診斷符合率為71.15%、腫瘤樣病變診斷符合率為56.52%;CT診斷良性骨腫瘤符合率為95.24%、惡性骨腫瘤診斷符合率為94.23%、腫瘤樣病變診斷符合率為91.3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X線檢查時間為(26.03±3.69)min,CT為(27.52±3.70)mi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T檢查費用為(594.07±50.41)元,高于X線的(73.40±8.27)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X線檢查相比,CT檢查費用雖較高,但其對良惡性骨腫瘤、腫瘤樣病變的診斷準確率較高,具有良好的臨床診斷價值。
【關鍵詞】 骨腫瘤樣病變; 骨腫瘤; CT檢查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3.0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13-0079-03
骨腫瘤主要是指來源于骨骼或其周圍血管、骨髓附屬組織的腫瘤,有良性、惡性之分[1]。而骨腫瘤樣病變則是指與骨腫瘤改變相似的良性骨病變,但其病理組織學變化與腫瘤性病變有顯著性的差別[2]。故在臨床上,病理活檢是鑒別診斷骨腫瘤與骨腫瘤樣病變的唯一可靠依據,但該檢測方法是一項有創(chuàng)性操作,且操作較繁瑣,不利于疾病早期診[3]。因此,探索快速、有效、安全的骨腫瘤或骨腫瘤樣病變診斷手段至關重要。本研究為探究CT檢查在良惡性骨腫瘤和骨腫瘤樣病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于2015年11月-2017年9月選擇138例骨腫瘤或腫瘤樣病變患者展開研究,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2015年11月-2017年9月收治的138例骨腫瘤或腫瘤樣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和家屬對本研究內容知情,愿意進行X線、CT、病理檢查,簽訂同意書;排除伴有心肝腎臟器疾、精神類疾病者,診治依從性較差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上述13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75:63,年齡22~70歲,平均(46.68±5.11)歲。
1.2 檢查方法
138例患者均進行X線、CT檢查及病理檢查,具體方法如下:(1)X線檢查。選用美國GE-R50診斷X線機和柯達DryView 6800型激光相機,設置攝影板大小24 cm×30 cm,35 cm×35 cm,35 cm×43 cm,管電流為120~300 mA,管電壓120~140 kV。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對其病灶部位的軟組織和骨骼掃描,并拍攝正側位片、正斜位片,必要時進行切線位攝片。(2)CT檢查。選用西門子16排螺旋CT掃描儀進行檢測,設置儀器參數:管電流120~200 mA,管電壓120~140 kV,層間距5~10 mm,層厚5~10 mm,矩陣512×512,視野20~40 cm,另設置軟組織窗、骨窗窗位為300~700 HU,窗寬1 500~3 000 HU。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先對病灶處的軟組織、骨骼進行橫斷面掃描,在掃描過程中適當依據腫塊的大小、形態(tài)調整掃描的角度與范圍,重點觀察病灶的病變性質、病變范圍、骨膜反應和周圍軟組織的變化情況等。另外,若患者四肢有病變則行雙側同時掃描。(3)病理檢查。通過穿刺活檢或手術的方式收集病變組織,添加適量4%甲醛以固定并送至病理科完成診斷。
1.3 診斷標準
X線、CT檢查均由2名或以上的高年資放射科醫(yī)生進行操作,且盲法讀片判斷檢查結果。(1)X線檢查診斷惡性骨腫瘤的標準:腫塊形態(tài)不規(guī)則,邊緣不清,存在骨質破壞、溶骨現象,且部分可見骨膜反應;X線診斷良性骨腫瘤的標準:腫塊形態(tài)規(guī)則,邊界清楚,骨皮質雖變薄但完整,無溶骨、骨膜反應;骨腫瘤樣病變:單發(fā)腫塊,多呈卵圓形,且邊緣硬化,內部結構光滑,無骨膜反應。(2)CT診斷惡性骨腫瘤的標準:與正常骨組織分界不清,病變范圍較廣,骨質破壞嚴重,且可見顯著的骨膜反應及軟腫塊;CT檢查良性骨腫瘤和腫瘤樣病變的標準:腫塊與正常組織的分界清楚,病變范圍較局限,病灶周圍有硬化,無骨質破壞、無骨膜反應和軟腫塊[4-5]。
1.4 觀察指標
以病理檢查為金標準,對比分析X線檢查、CT檢查診斷符合率,并記錄兩種檢查方法檢查時間、檢查費用,進行組間比較。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軟件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病理檢查結果
138例患者經病理檢查證實,良性骨腫瘤63例,包括:骨巨細胞瘤33例,黏液纖維瘤5例,非骨化性纖維瘤5例,骨血管瘤5例,軟骨母細胞瘤12例,脂肪瘤3例;惡性骨腫瘤52例,包括:滑膜肉瘤17例,骨肉瘤26例,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6例,皮質旁骨肉瘤3例;骨腫瘤樣病變23例,包括:骨纖維結構不良17例,動脈瘤樣骨囊腫6例。
2.2 X線檢查與CT檢查的診斷價值分析
CT診斷良性骨腫瘤符合率為95.24%,顯著高于X線檢查的68.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15.371,P=0.000);CT診斷惡性骨腫瘤符合率為94.23%,明顯優(yōu)于X線檢查的71.1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9.674,P=0.002);CT診斷腫瘤樣病變符合率為91.30%,高于X線檢查的56.5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7.216,P=0.007),見表1。
2.3 兩種檢查方法檢查時間、費用比較
兩種方法檢查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CT檢查費用為(594.07±50.41)元,顯著高于X線的(73.40±8.27)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骨腫瘤為臨床較常見的一種腫瘤疾病,近幾年由于人們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的改變,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已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骨腫瘤一般包括原發(fā)性良惡性腫瘤、繼發(fā)性骨腫瘤及轉移性骨腫瘤等,其發(fā)生病因較為復雜,且不同骨腫瘤可存在多種相似的表現,如惡性骨腫瘤良性分化,良性骨腫瘤發(fā)生惡變等,致使臨床診斷骨腫瘤較為復雜[6]。與此同時,骨腫瘤樣病變作為一種非腫瘤類的疾病,其形態(tài)學特征也與骨腫瘤類似,使得骨腫瘤的診斷難度加大[7]。因此,如何更為有效、合理地鑒別診斷骨腫瘤與骨腫瘤樣病變是當前臨床研究的熱點之一。
X線、CT檢查是目前影像學中最常用的檢查、診斷手段,其在多種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預后評估中均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X線檢查為臨床篩查骨腫瘤的基本檢查手段,該檢查方法操作簡單、價格實惠,且掃描的范圍較大,能夠顯示病變的位置、大小及病變處骨密度變化情況,同時可以基本推測、判斷病灶的性質。但X線檢查的分辨率較低,圖像質量清晰度不足,難以對脊柱、顱骨等復雜結構或細微病變進行準確判斷,也無法辨別腫瘤對周圍組織的侵犯、破壞程度,導致其診斷符合率相關較低[8]。而CT檢查則存在較高的分辨率,能夠更清楚地觀察到細微的骨質改變以及微小的軟組織或骨內鈣化,相對于X線而言,其在骨腫瘤診斷中的優(yōu)勢更突出[9-12]。張振杰等[9]應用CT檢測鑒別診斷良惡性骨腫瘤與腫瘤樣病變中,結果發(fā)現,CT診斷良性腫瘤準確性為97.18%、診斷惡性腫瘤準確性為98.28%、診斷腫瘤樣病變準確性為96.0%,均高于X線檢查,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CT檢查不僅能夠直觀地顯示腫瘤的范圍及骨質內外受累范圍,還可清晰辨別腫瘤、腫瘤樣病變的內部結構、軟組織差異,有效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本研究結果也顯示,X線診斷良性骨腫瘤診斷符合率為68.25%、惡性骨腫瘤診斷符合率為71.15%、腫瘤樣病變診斷符合率為56.52%;CT診斷良性骨腫瘤符合率為95.24%、惡性骨腫瘤診斷符合率為94.23%、腫瘤樣病變診斷符合率為91.30%,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李志明等[10]研究類似,其研究也顯示CT診斷良惡性骨腫瘤、腫瘤樣病變符合率為82.7%,明顯高于X線檢查的70.0%,提示與X線相比,CT檢查診斷骨腫瘤、腫瘤樣病變的效果更佳。此外,本研究結果還發(fā)現,X線、CT檢查操作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CT檢查費用為(594.07±50.41)元,顯著高于X線的(73.40±8.27)元,說明X線檢查價格更低,患者的經濟負擔更輕。
綜上所述,與X線檢查相比,CT檢查費用雖較高,但其對良惡性骨腫瘤、腫瘤樣病變的診斷準確率較高,具有良好的臨床診斷價值。
參考文獻
[1]劉露,李光明,熊娟,等.DR、CT、MRI在原發(fā)性良、惡性骨腫瘤中的診斷價值比較[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14,29(6):557-560.
[2]孔令懿,于愛紅,錢占華,等.股骨頸常見骨腫瘤和腫瘤樣病變的CT診斷[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3,23(5):773-776.
[3]郭明智.骨肌系統(tǒng)良惡性病變的影像學征象與病理對照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7,36(19):185-188.
[4]楊若男.進行CT檢查與X線檢查在診斷良惡性骨腫瘤及骨腫瘤樣病變中的價值[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7,15(16):200-201.
[5]張阿萌,康眼訓.CT檢查對原發(fā)性骨腫瘤或腫瘤樣病變的診斷價值研究[J].實用癌癥雜志,2017,32(1):159-161.
[6]盧明.觀察分析骨腫瘤的臨床表現及治療措施[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21):140-141.
[7]郝正梅,郭亮,胡春洪,等.脊柱良性骨腫瘤和腫瘤樣病變的CT、MRI診斷[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2,22(2):343-347.
[8]秦文,胡楊.影像學檢查在骨腫瘤診治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癌癥雜志,2016,31(3):509-512.
[9]張振杰,占娜.CT檢查對良惡性骨腫瘤和腫瘤樣病變的鑒別診斷價值[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7,26(1):61-62.
[10]李志明,韓義強,王力學,等.CT檢查對良惡性骨腫瘤或腫瘤樣病變的鑒別診斷價值[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2(11):1324-1326.
[11]潘石宏,陳凱,覃晨斌,等.CT聯(lián)合SPECT骨顯像對脊柱腫瘤和腫瘤樣病變良惡性鑒別診斷的價值[J].現代醫(yī)用影像學,2016,25(4):717-719.
[12]沈偉明,張黃華,倪耿歡.多層螺旋CT 對甲狀腺良惡性腫瘤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價值[J].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5,26(9):1690-1693.
(收稿日期:201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