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杰 吳利文
【摘 要】“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是華東師范大學版本九年級科學下冊中的一個重要化學實驗,學生通過這個實驗第一次接觸到還原反應。但由于空氣和氫氣都是無色無味的,所以很難判斷試管內空氣何時排盡,若空氣未排盡加熱氧化銅粉末,容易發(fā)生爆炸。在實驗過程中,主要還是通過平常積累的經(jīng)驗來判斷,所以這個實驗的安全系數(shù)比較低。改進后利用陶瓷加熱棒對銅絲進行加熱,可以通過改變電流的大小來控制銅絲的溫度,整個實驗過程中銅絲的溫度不高于310℃,遠低于氫氣的著火點(574℃),所以即使操作失誤,在空氣未排盡的情況下對銅絲進行加熱也不會發(fā)生爆炸。裝置改進后實驗效果明顯,并且操作省時省力,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該裝置榮獲2017年浙江省中小學優(yōu)秀自制教具評選活動二等獎。
【關鍵詞】容易爆炸;難清洗;原料利用率低;低于著火點;安全
化學概念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常包括定義、原理、反應規(guī)律等。學生要形成化學概念,體驗很重要,通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實實驗,能有助于學生形成思維,加深對反映物質特性的化學概念的理解?!皻錃膺€原氧化銅”實驗是華東師范大學版本九年級科學下冊中的一個重要化學實驗,學生通過這個實驗第一次接觸到還原反應。由于氫氣具有可燃性,在加熱之前要先驗純,所以在做該實驗時,要先通一段時間的氫氣,將試管里空氣排盡之后,才能加熱氧化銅,但由于空氣和氫氣都是無色無味的,很難通過肉眼判斷試管內的空氣是否已排盡。如果通入氫氣的時間太短,加熱時很容易發(fā)生爆炸,如果通入氫氣時間過長,以及實驗結束以后冷卻過程中通入的氫氣也直接排到了空氣中,這就進一步增加了教室、實驗室里的不安全隱患。除此之外,教材中該實驗還存在著許多弊端,諸如:實驗結束后的試管底部光亮的銅鏡很難清洗,整個過程原料的利用率不高,實驗時間過長等,所以該實驗很有改進的必要。
下面我將從實驗的改進緣由、活動目的、原實驗的弊端、改進后實驗的優(yōu)點及其操作步驟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改進的緣由和經(jīng)過
“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裝置改進的緣由,要從2015年11月17日的一次市級教研活動說起,學校安排我來開展研討課,當時選了《金屬氧化和金屬氧化物的還原》這節(jié)課,在備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由于種種弊端,“氫氣還原氧化銅”這個活動只能作為一個演示實驗來展示,我想能否將這個實驗裝置改進一下,開發(fā)為一個學生實驗呢?
當時在網(wǎng)上查閱了很多相關的文章,比如:比如將較粗的銅絲繞成一個螺線型,用酒精燈將光亮的銅絲加熱氧化后,迅速伸入充滿氫氣的硬質玻璃管中進行還原。這個實驗裝置用銅絲代替了氧化銅粉末,解決了實驗后銅鏡難清洗的問題,而且由于裝置是密封的,所以反應結束后冷卻過程中無需持續(xù)通氫氣,解決了氫氣利用率不高的問題,實驗現(xiàn)象也十分明顯。但是,我在用該套裝置進行實驗時成功率并不高,如果將螺線管在酒精燈上充分加熱氧化后,迅速伸入硬質玻璃管,由于此時銅絲的溫度過高,氫氣直接被點燃而導致實驗失?。蝗绻訜嵫趸?,稍加冷卻然后伸入硬質玻璃管,由于銅絲的溫度過低,沒達到氫氣還原氧化銅的條件,而導致實驗失敗。所以這個實驗裝置還存在較大的弊端,那就是無法控制銅絲的溫度。如果利用電流的熱效應對銅絲進行加熱,利用電流的大小來控制銅絲的溫度,能解決以上實驗的不足嗎?
偶然的機會在淘寶上找到了一種新型高效節(jié)能的陶瓷發(fā)熱元件——微型陶瓷加熱棒,最大功率200W,最高溫度能達到1000℃。R≈10Ω,當通過的電流為0.7A時,T=225℃。這個溫度剛好滿足氫氣還原氧化銅的條件,但又不會引起爆炸(氫氣的著火點為574℃左右)。
二、“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活動目的
1.進一步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含義和發(fā)生的條件。
2.認識氫氣的還原性,知道利用氫氣還原氧化銅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3.進一步理解物質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三、“氫氣還原氧化銅”原實驗的弊端
主要器材:鐵架臺、試管、氧化銅粉末、酒精燈、導管、錐形瓶、鋅粒、稀硫酸、火柴、單孔橡皮塞。
弊端:
1.以氧化銅粉末作為原料,實驗結束后,試管內壁會有一層光亮的紅色銅,不論是用酸堿還是洗滌劑都很難將其除去,且原料無法重復利用。
2.反應結束后,為了防止灼熱氧化銅再次被氧化,在冷卻過程中需要持續(xù)向試管內通氫氣,氫氣的利用率不高。
3.空氣和氫氣都是無色無味的,所以很難判斷試管內空氣何時排盡,若空氣未排盡加熱的話,容易發(fā)生爆炸。實驗過程中主要還是要依靠經(jīng)驗來判斷,所以這個實驗的安全系數(shù)較低。
4.實驗中用酒精燈火焰進行加熱,很容易受風的影響。
5.氫氣驗純比較麻煩,不夠安全。
四、“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裝置改進、實驗創(chuàng)新點及其操作步驟
1.裝置:(1)主要器材:學生電源、錐形瓶、單孔橡皮塞、導管、硬質玻璃管、水槽、洗潔精、鐵架臺、開關、導線、三通管、空調密封泥、鋅粒、稀硫酸、細銅絲、火柴、電流表、止水夾。
(2)裝置圖解
2.創(chuàng)新點歸納:
(1)銅絲可以反復使用,并消除了實驗后試管難清洗的煩惱。
(2)不會爆炸,更安全。整個實驗過程銅絲的溫度不高于310℃,遠低于氫氣的著火點(574℃),所以即使操作失誤,氫氣未純凈加熱也不發(fā)生爆炸。
(3)更節(jié)約藥品。由于硬質玻璃管兩端做了封閉處理,實驗結束后不需要持續(xù)通氫氣。
(4)用肥皂泡來氫氣驗純,更方便、快捷。
4.實驗步驟:
(1)實驗前打開電源,閉合開關,加熱陶瓷棒,將銅絲表面氧化為黑色氧化銅后,斷開開關。
(2)檢查裝置氣密性,將導管伸入水槽中,用手捂住錐形瓶,若導管口有氣泡則氣密性良好。
(3)加入藥品,反應開始。
(4)右邊水槽中出現(xiàn)氣泡,用火柴點燃氣泡,如沒有出現(xiàn)尖銳爆鳴聲,則玻璃管內氣體純凈了。
(5)調節(jié)電源電壓為10V,閉合開關,I=0.7A左右,大約經(jīng)過30s左右氧化銅開始被還原。
(6)當還原結束后,斷開開關,用止水夾夾住硬質玻璃管兩端橡皮管,拔掉錐形瓶口的橡皮塞,回收廢液和鋅粒,等待完全冷卻后,取出銅絲。
五、改進實驗的意義
初中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為學生初次學習化學,對化學知識知之甚少,通過實驗改進,使學生在觀察實驗,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動手創(chuàng)新實驗和改進實驗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素質。同時,化學實驗的節(jié)能減排是當前化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而上述實驗的改進,恰好針對這一不利情況進行改進,讓實驗在密閉容器中進行,使學生既完成了化學知識的學習與探究,也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能、環(huán)保意識。
【參考文獻】
[1]淺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2]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的改進
[3] 淺談化學實驗改進的意義.《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6)
[4] 化學實驗室中的節(jié)能減耗環(huán)節(jié)探討.《中國化工貿(mào)易》,20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