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晨帆
【摘 要】 本文采用親子關系診斷量表以及SCL-90考察了山西省臨汾市252名高職學生親子關系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并運用相關關系分析了親子關系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結果表明:(1)高職生的不良親子關系主要表現為溺愛型,干涉型和期待型。(2)高職生在強迫、人際關系敏感等方面存在較多的心理健康問題。(3)不同的親子關系與不同的心理健康存在顯著相關關系。因此,我們要加強對高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高職生;親子關系;心理健康
1.問題提出
親子關系指的是父母與子女的交往關系,即父母和子女相互分享信息、意見、觀點和感受,從而達到彼此了解、信任及合作的過程。親子關系對高職生的才能的培養(yǎng)、智商與情商的發(fā)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都起著重要影響。其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家庭環(huán)境為高職生的生存與學習提供必要的環(huán)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青少年的行為習慣與心理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家庭環(huán)境與高職生心理行為問題的產生于發(fā)展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同時與高職生的情緒特點、行為習慣也密切相關。親子關系作為家庭中最重要的因素,對高職生的心理健康影響極大,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能促進高職生心理的健康成長。在這樣輕松的家庭氛圍中,易形成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在和他人交往時,積極主動、友善和睦,有著良好的人際關系,身心健康得以提高。不良親子關系是高職生出現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處于有口角爭執(zhí)的家庭、暴力家庭或離婚家庭的孩子,其行為問題出現率均比和睦家庭者要高的多。青少年出現的攻擊性行為和犯罪行為也與親子關系不佳有一定的聯系。
教養(yǎng)方式對良性親子關系的形成有直接影響。由于每個家庭環(huán)境存在差異,每個孩子的父母的文化素養(yǎng)也不盡相同。因而,父母對自己子女的教養(yǎng)方式也各不一樣。如果父母采取粗暴的培養(yǎng)方式,孩子易出現憤怒焦躁等不良的情緒特點,同時,也有可能出現任性、執(zhí)拗的性格特征;反之,如果父母采取以友好的態(tài)度和方式對待孩子,孩子易形成善良、親切以及富有責任心等優(yōu)秀的品質和性格特征。因此,父母自身的行為表現以及對孩子的嘉獎、管教與處罰都影響并反映了親子關系狀況,同時也影響著兒童的健康成長。
2.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抽取的方法,抽取山西省信息職業(yè)技術學校252名學生,其中一年級86名,二年級87名,三年級79名。
2.2材料
2.2.1親子關系診斷量表
《親子關系診斷測驗》,是由華東師范大學周步成等修訂。測驗項目按態(tài)度的特征將其分為5類,每類態(tài)度各自包含2個態(tài)度類型,本測驗由10個內容量表構成。百分位等級愈高愈好,百分位等級50只代表一般情況。
2.2.2癥狀自評量表SCL-90
《癥狀自評量表》測驗指標為:F1-9分別為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意、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癥。每項癥狀的嚴重程度按1-5分五級評分法。評分越高,身心癥狀越嚴重。
3.結果與分析
3.1高職生親子關系狀況
由表1可知,G項與H項之和最低,即服從型得分最低。因此,高職生的不良親子關系類型主要表現為服從型,其次是保護型、支配型、拒絕型和矛盾型,說明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上采取服從的態(tài)度,孩子擁有最大的決定權,父母愿意犧牲自己的最大利益來滿足孩子的愿望。
3.2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
從表2可以看出,高職生在各因子的得分上與全國常模各因子得分都有極其顯著性差異,說明高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國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
3.3親子關系與SCL-90的相關
從表3可以看出:溺愛型親子關系與人際關系敏感以及抑郁有極其顯著性正相關,與敵對有顯著正相關;期待型親子關系與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恐怖、偏執(zhí)有極其顯著性負相關,與抑郁、敵對、精神病性有顯著負相關。
4.討論
根據數據分析可以得出:高職生的不良親子關系類型主要表現為服從型,其次為保護型和支配型。這表明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采取無條件服從,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父母對孩子不放心,因而會采取一系列的保護子女的做法,過多的指導孩子,干涉孩子的日常生活,從而導致在親子關系中,父母永遠處于支配地位,而孩子只能采取順從與被支配的態(tài)度。在于父母交往時,總是處于弱者的狀態(tài),任憑父母的安排與指示。
從各因子得分與全國常模的差異比較中可得出,高職生在每個因子上的得分普遍高于全國各因子分常模,并且都存在極其顯著性差異。這表明,高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國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
不同的親子關系與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顯著相關。例如:消極拒絕的親子關系與強迫癥存在顯著的負相關,與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以及敵對存在著極其顯著性負相關;積極拒絕的親子關系與恐怖存在著顯著的負相關,與強迫癥、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偏執(zhí)以及精神病性存在著極其顯著性負相關。
5.結論
本研究通過對高職生親子關系與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得出結論:高職生親子關系不容樂觀,高職生心理健康有待改善,親子關系與心理健康存在較大的相關。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參考文獻】
[1]陳家麟.影響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3.7(3):126-127
[2]李薇,譚代林,劉國清等.父母養(yǎng)育方式與高職生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雜志,2000.9(6):421
[3]孔海燕.青少年親子沖突的研究現狀[J].心理科學,2004(3)
[4]王建新等.不同類型家庭高職生行為問題狀況調查[J].濱州醫(yī)學院學報,2003.26(05)
[5]翟靜等.高職生家庭因素與行為問題的對照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11.10(03)
[6]吳偉娥等.高職生行為問題與家庭教育相關性分析[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7.13(04)
[7]蔣玲等.高職生行為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1.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