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婷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和實施下,我國的教育領域有了很大的改革和進步,越來越多的教學內(nèi)容受到了重視和關注。尤其是對于正在進行意識養(yǎng)成,以及學習能力培養(yǎng)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小學語文和小學生的生活和發(fā)展息息相關。教師應在教學中注重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雙重培養(yǎng),將兩者進行合理的結合,兩者相互發(fā)揮作用和有效性,將語文的綜合性全部體現(xiàn)出來,并且需要注重的還有學習過程中的時間性,以及小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吸收和運用,促進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擴展和提升,充分挖掘小學生的興趣和潛力,將讀寫結合設計出一套符合他們的教學內(nèi)容。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讀寫結合;教學改進;策略實踐
在語文教學中,一直以來的側重點都是閱讀和寫作,這兩者是教學的中心。但是很多教師都沒有發(fā)現(xiàn)兩者之間的相互性,或者并沒有將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正確的發(fā)揮出來。教師必須明確的一點,小學生需要通過閱讀來獲得寫作的動力,而當小學生在寫作中出現(xiàn)詞窮或無法表達的時候,就會再通過閱讀來尋找答案。因此,教師應當注意這兩者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這樣才能發(fā)揮出教學的最大意義和有效性,提升語文整體的教學質(zhì)量以及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本文將針對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研究進行淺談。
一、閱讀與寫作結合的意義和發(fā)展性
(一)閱讀和寫作相互結合的意義
小學生正處于一種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階段,他們對于語文閱讀和語文寫作的認知都是從小學時候開始產(chǎn)生的,如果教師用對方了方式,就可以在讀寫結合的過程中將學生的潛能和興趣挖掘出來,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能力。俗話說的好,讀萬遍不如寫一遍,小學生的思維模式還沒有達到一種固定的認知,記憶力也沒有成年人那樣深刻,尤其是對于文字性的東西來說,很容易在讀完之后過了一段時間就忘記了,因此,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的就是小學生在閱讀時的筆記習慣,引導學生在閱讀時如果讀到了優(yōu)秀的句子,要及時將好詞好句記錄下來。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引起重視的已經(jīng)不光是學生的課堂學習態(tài)度以及考試成績,還有學生的實際吸收性和有效性運用。而閱讀和寫作結合的意義就是,它們一個代表吸收,一個代表運用,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互連接性和彼此促進的作用。小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文章來獲得一些人生啟發(fā),從中受到教育,吸收到知識。那么在閱讀過程中,必然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自身的寫作。因此,閱讀是為寫作積累素材和經(jīng)驗的途徑之一。
(二)閱讀和寫作結合教學的發(fā)展性
對于小學生而言,閱讀對于他們來是一個過程,是進行書面理解的必經(jīng)之路,同時,小學生也可以通過閱讀來試著感受作者的心理變化,以及開闊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視野。閱讀和識字的意義是一樣,閱讀是一種情感的寄托和情感的吸收,這將直接影響到小學生在學生上對于情感的表達和運用。因此,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開始被引入課堂受到廣泛的運用,已經(jīng)有很多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式的實用性和實踐意義,在未來的教育發(fā)展中必將會成為一項重要的教學模式。
二、小學語文課堂對于閱讀和寫作認識的不足和問題
(一)教師不注重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連接性
經(jīng)過相關人員的研究和統(tǒng)一,我國現(xiàn)在仍然有很多小學語文教師沒有認清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連接性,在教學時依然將兩者分開教學,很多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課文閱讀時,只是一昧的遵照教學大綱來進行教學,只要求學生掌握課文中的生字生詞和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在作者寫作方面的表達和運用只字不提,這也就是造成了閱讀和寫作脫節(jié),小學生無法通過閱讀來達到寫作的實用性。教師沒有將一節(jié)課的時間合理利用,依然有很多語文教師的教學模式和思維過于老套,還在研究新課程改革之前的教育理論,這樣做的弊端就是,小學生會逐漸失去對閱讀的興趣,只是一昧的進行死記硬背,根本就不會注意到文章中的亮點和可以運用到寫作中的素材,從而阻礙了學生的多方面的發(fā)展和提升。
(二)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情感交流和溝通
小學生不同于中學生和大學生,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同時也是情感表達的階段,他們很注重與周圍人的感情建立和情感依托,而對于閱讀寫作來說,兩者都是需要建立在情感上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更加重視與小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運用。很多小學教師都覺得,只有教師嚴格要求,才能使學生的成績獲得提升。但是隨著現(xiàn)在學生越來越多元化,性格特點越來越獨特,如果依然進行嚴格教學的話,很容易會造成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疏遠感,對學生閱讀寫作沒有任何好處,很多教師在授課的時候過于死板,表情過于嚴肅,在小學生沒有回答出問題的時候加以嚴厲的批評,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不夠關心,這樣很容易造成學生情感上的自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想要提升學生全方面的發(fā)面,就需要及情感溝通作為教學的橋梁。
三、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策略實踐
(一)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
一篇文章是由很多句語言形成,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寫作結合教學時,可以先引導學生對文章的語言加以感受,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小學生在認識基本文字和詞語之后,就要加深對于句子的理解,然后進行全篇文章的感受和閱讀。比如在學習《燕子》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和自己一起將精彩的句子勾畫出來,比如說文中對于燕子的形象描寫以及燕子的動作描寫。教師告訴學生作者這樣寫作的意義,并鼓勵學生記下來,在未來寫作中加以運用。教師在講解時可以注意比較,就是如果將文中的某些詞語和句子換成其他方式表達,就會失去原本的生動性和吸引力。
(二)引導學生感受文章寫作思想
每一篇文章的形成都需要作者的反復推敲和琢磨,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除了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還要加以對作者寫作時心里所想的琢磨和推敲。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作者就有不同的寫作風格。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要注重作者的思想表達,以及作者的想法,或者為什么要寫這樣一篇文章,想要表達什么樣的道理。比如在學習《一個村莊的故事》這一課時,教師就可帶領學生進行深挖,只有把以上問題都搞清楚了,才能真正理解這篇文章的含義,以及文章中詞語和句子的運用。從語言到中心內(nèi)容,再從整個內(nèi)容回歸到語言,在這個過程中,實現(xiàn)閱讀和寫作結合的教學理念。
(三)給學生自由寫作的空間
小學生在思維模式和認知理念不完善的情況下,加上年紀教學,對社會中很多事物都缺乏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這時就需要通過閱讀來開闊視野,因此,很多小學生會在寫作時將在閱讀中學到的內(nèi)容運用出來,進行模仿寫作。教師要知道的是,模仿是學習寫作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教師必須要加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將學習到的知識和自己的心理結合在一起。教師應該抓住小學生模仿寫作這一點,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去選擇文章來引導學生閱讀,比如在講解完《媽媽的賬單》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布置作業(yè),要學生也將媽媽作為寫作中心來寫一篇關于媽媽的文章,但是要求學生內(nèi)容事件不能與課文重復,可以借鑒課文中的好詞好句,但是主要事件的描寫上一定是發(fā)生在媽媽身上的真實事件。這樣一來,學生不但可以將學到的知識加以利用,還可以在寫作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最后,小學語文作為一門重要學科,其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尤其是教學中的閱讀和寫作更是具備緊密的連接性。因此,我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將兩者正確結合,并且結合學生需求進行的教學設計,保證兩者的兼容性以及學生在雙方面的學習吸收,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以及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寫作習慣。
【參考文獻】
[1]楊敏.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的問題分析與教學策略[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5
[2]海睿云.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