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娟
【摘 要】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需要結合新時代元素,融入針對現(xiàn)代90后學生的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重視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本文以貴州財經(jīng)大學2014級審計學專業(yè)121名學生為實踐研究對象,通過為期一年的教學實踐與觀測,從傳統(tǒng)的授課和考核方式到課堂教學改革與考核方式改革相結合的改變,對比了前后兩種不同課堂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成效產(chǎn)生的影響。結果顯示,通過此次改革,學生在學習綜合考核結果、理論知識掌握以及專業(yè)實踐應用上有著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學改革;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032-01
一、研究背景
學生學習效果的差異除了個體自身素質外,最重要的因素主要取決于學習方法的異同,而學習方法的選擇主要取決于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所以只有不斷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才能讓學生產(chǎn)生高級的學習結果。本文根據(jù)對審計學專業(yè)121名學生的一門雙語教學實踐,圍繞課堂教學改革從無到有,研究對同一組被觀測學生樣本的學習效果所產(chǎn)生的影響。在研究過程中,及時根據(jù)學生反饋的問題總結課堂教學改革方法的優(yōu)劣,不斷改進各項課堂教授方式。二、教學改革的內容
貴州財經(jīng)大學現(xiàn)代審計學(雙語)是一門學習時間為一學年的專業(yè)選修課,2016-2017學年第一個學期未進行教學改革,第一個學期結束后由于個別平時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同學因為期末考試發(fā)揮問題最終未通過該課程的考核,故激發(fā)了本人進行教學改革的思想。在依托本校鼓勵教師進行課程教學范式改革的平臺下,本課程分別從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
1.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
在課堂教學上,強調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鼓勵學生進行學習成果的展示。
(1)特里戈威爾、比格斯都通過研究都得到過幾乎相同的結論,那就是情景感知影響學習方法、學習方法進而影響學習結果,故本人在課堂上模擬與審計工作類似的情景,提高情景感知力。例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委派一組學生進行簡單記錄,以模擬編寫審計工作底稿的時間、地點、內容等幾要素,此舉能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對搜集、記錄審計證據(jù)的敏感性,并整合、梳理審計證據(jù)成為審計工作底稿,將課堂教學過程反映審計專業(yè)的實踐過程。
(2)課堂上以趣味的參與方式嵌入課程主題。如某一次課程中的其中一個學習目標是要讓學生明白審計與會計工作的不同??梢宰屢晃粚W生站起來用簡單的幾個特征描述一位同班同學,其他同學可以根據(jù)該同學描述的特征猜一猜他描述的是哪一位,而站起來描述的同學實際上就如同一位會計工作者一般用簡單的語言去描述復雜的經(jīng)濟實質,而其他猜的同學正如報表使用者或審計人員,他們通過會計人員的描述了解該筆業(yè)務的經(jīng)濟實質。此舉能調動學生的參與度,并用簡單的例子幫助了學生的理解。
(3)在思考環(huán)節(jié)以娛樂的打開方式進行。例如本課程中的某一次課后以十五分鐘的電影《會計刺客》結束,激發(fā)了學生課下賞析電影的興趣,又沒有占用過多課堂時間,在下一次上課時再一一解鎖電影中涉及的相關審計問題。此舉形成了激烈的課堂分析、探討,學生們對于電影中涉及的營業(yè)收入利用了審計的職業(yè)懷疑態(tài)度,激烈的分析了機器人公司Living robots的收入來源、用審計學中的分析程序找出了該公司存在的重大錯報風險。這種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有案例的實踐中,熟悉了整個審計流程,充分利用了審計學專業(yè)知識進行探討。
2.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
良好的課堂教學為自主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最理想的條件。故,改革后的本課程在學生學習方式上,更多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此外,審計工作是一項基于團隊展開的工作,對團隊協(xié)作能力方面要求很高,所以,這項措施也使學生提前鍛煉團隊分工協(xié)作的能力。在改革中,將學生分成了六人為一組的團隊,在口語測試與案例分析中都采用團隊共同決定基礎分的方式。此舉使得小組中的每位成員都有一定壓力,非常重視自己在小組中的作用,從而表現(xiàn)出了異常積極的態(tài)度。
3.考核方式的改革。
現(xiàn)代審計學是一門注重過程實踐的學科,并且用英語來學習必然要求學生要更加重視聽、說、讀、寫融入其中,原來的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過分強調學生期末考核結果的傾向,故為了適應調動學生積極性、啟發(fā)學生思維的需要,把考核分成了三項內容與三個階段相結合。考察學生上課出勤(占比10%)、作業(yè)效果(占比10%)、個人能力(占比10%),檢閱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占比15%)、綜合分析能力(占比15%)以及理論掌握能力(占比40%)??己朔椒ㄒ灿休^大的變化,例如在檢閱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時,以兩個小游戲的方式展開,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考量了學生專業(yè)知識掌握情況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三、結果評價
最后,通過比較2016-2017學年(上)改革前與2016-2017學年(下)改革后的兩張學生期末綜合成績比例分析,可以觀察到改革后的班級整體成績普遍有所提升,尤其是90-100分優(yōu)秀學生所占比例大幅上升,而處于80-89分的良好學生占班級總人數(shù)的一半以上。除此之外,在整個課程改革過程中可以明顯感受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與主動性的增強,表現(xiàn)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主動向老師尋求專業(yè)問題的解答等,促進了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因此,此次教學改革整體上是成功的,但同時也應注意在今后的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各種教學方式,不忽視團隊分工協(xié)作中的個體差異,重視對特殊個例采取特殊“幫扶”。
參考文獻
[1]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呂林海.大學生深層學習的基本特征、影響因素及促進策略[J].中國大學教學,2016.
[3]張吉軍,賈昕宇.高校課堂教學模式與課程考核體系實踐改革的效果分析[J].科教文匯,2014.
[4]Fiona Ramsden. The impact of the effective early learning'quality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process upon a voluntary sector playgroup[J].Worcester College of Higher Education,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