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君梅
摘 要:新課改為我們開展德育教育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在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下,我們必須努力掌握德育教育的方法和對策,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質,在管理工作中講究科學,注重管理藝術,從而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
關鍵詞:新課改;班級管理;方法;策略
班主任是學生接觸最多的老師,其言行對學生起著榜樣的效應。班主任是每一個教學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班主任的工作影響著每一個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健康發(fā)展,對能否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班級起決定作用。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探討小學班級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一、班主任工作要有愛心、耐心和責任心
愛是師德的核心內容。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班主任,要用愛心去溫暖學生,用耐心去感化學生,用真心去打動學生,用垂范去引導學生。在小學階段,班主任往往是學生心目中最完美的榜樣,其一言一行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因此,班主任對每位學生要平等對待,尤其對優(yōu)生和學困生更要平等對待,讓他們覺得教師對每位學生都公平。同時,班主任要有一顆愛心,用愛澆灌心靈之花,只有愛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和愛。對一些表現(xiàn)不太好和學習上有困難的后進生來說,更是要傾注更多的愛和心血。要經(jīng)常和他們談心,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及時鼓勵,用愛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動力,讓他們努力學習,展示自我。
二、加強學風和班風建設,增強班集體凝聚力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必須擁有一批團結在班主任周圍的積極分子,因此,班主任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積極分子,組成班集體的核心。作為班主任,只有狠抓教學質量的提高,才能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才能讓家長滿足、讓社會認可,才能樹立自己良好的社會形象。要培養(yǎng)良好的班風,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首先,要使每個學生具有集體觀念,要讓每個學生意識到自己有責任有義務為集體做出貢獻;其次,要培養(yǎng)每個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意識到個人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集體;再次,要使每個學生都有歸屬感,特別注意那些因各種原因游離和半游離于集體之外的學生,多做思想工作,把他們重新吸引到集體中來;最后,營造一種融洽團結互助的班級氣氛。
三、以激勵為手段,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全員參與,責任激勵
我在班級管理中實施“班級管理責任制”,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班級的管理,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鞍嗉壒芾碡熑沃啤奔窗嘀魅胃鶕?jù)學生特點把班級所有事務分給學生管理,實現(xiàn)班級事務分工協(xié)作,學生在班主任的直接領導下各司其職,責任心大大增強。
(二)先進閃光,榮譽激勵
榮譽是一個人在學習或生活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標志。獲得榮譽的學生,往往會產(chǎn)生一種被認可的興奮感和繼續(xù)進取的心理狀態(tài)。在激勵學生時,班主任要一改過去單純獎勵成績優(yōu)異或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優(yōu)等生的做法,還要特別注意獎勵那些經(jīng)過努力而有顯著進步的中等生和后進生。班主任要時刻注意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對他們取得的哪怕是點滴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肯定與表揚。
(三)挖掘閃光點,點燃后進生的自信心
后進生是指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熱情,成績差,紀律松散,表現(xiàn)較為調皮的一類學生。但他們并非道德敗壞,并非沒有集體榮譽感。因此教師要把好學生和后進生一視同仁,尤其對于后進生更要給予特別關愛,讓后進生消除自卑心理,從多方面關心和幫助他們,要用發(fā)現(xiàn)的眼光去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找回自信,樹立自信,力求上進。只有這樣,才能使后進生不斷樹立自信心和上進心,也才能使教師找到轉化后進生的切入點,后進生的轉化成功才有可能。
四、強化常規(guī)管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自愛和自理能力
教育本身就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是終身享用不盡的財富。教師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可以通過班隊課和晨讀時間,讓學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結合各年級學生年齡特點,開展文明語言、文明行為等活動。通過學習教育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養(yǎng)成文明、有禮貌、愛師長、愛學習、互相友愛等行為習慣,樹立人人爭做合格小學生的意識。加強學生隊伍的管理,包括排隊做操、排隊上下樓、排隊吃飯、排隊放學、排隊集會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課前的準備、上課集中精神聽講、自覺完成作業(yè)等。
五、注重學生良好意志品德的培養(yǎng)
學生意志品德的培養(yǎng)源于班級管理。班主任在對學生實施各方面教育的同時,還要重視他們的真實感受,教育要與班級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以達到最佳教育目的。我們知道學生階段尤其是小學階段,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是有誤的,學生在許多社會公德方面的判別標準甚也是模糊的,這就需要教師用心去引導和啟發(fā)。教師首先要教給學生相關道德標準,而在學生未有判別標準卻已經(jīng)有了相關經(jīng)歷而又甚感迷惑的時候,班主任要主動幫助學生擺脫困境,給以明確的指示和誘導。同時帶領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學雷鋒日去幫助孤寡老人做簡單事,教育學生尊老愛幼;烈士紀念日去祭奠烈士,教育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等,良好人格的培養(yǎng)不是朝夕成就,而是堅持不懈的努力,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而形成,形成良好的班風才有良好的校風,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得到深化。
小學德育教育中要開展兒童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導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兒童在活動中得到鍛煉,才能收到實效,學生就能實現(xiàn)從道德認識向道德實踐的轉變。
綜上所述,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重要課題,我相信只要我們更新教育理念、廣覽博識、開拓進取、不斷地總結和反思,就能探索出新的思路,就會讓我們的班級管理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